評論|陳嘉銘:鬥什麼,ViuTV才能抗衡TVB?

觀乎一個月以來的「惡」鬥──可能根本惡死有餘,而力有不逮的,始於是ViuTV。
《跟住矛盾去旅行》 廢青領袖林日曦VS建制派議員蔣麗芸。

又出收視結果,卻不是「亞視」對「無綫」,而是ViuTV對TVB(無綫)。這亦是ViuTV開台以來兩台大戰的首個回合,有如《G1格鬥》,卻更像是神諭故事大衛對戰巨人歌利亞──ViuTV討好群眾但卻像大衛般勢弱,所以隨時死在TVB巨人的強勢之下。

不過峰迴路轉的,是ViuTV找來所謂「綜合收視」,結合了大氣電波、固網、官方網站以及App等多個參數,令收視衝破10%關口,算是「直迫」無綫。此舉當然令大台不滿,回敬一句「僭建」,說我的收視計算從來只計大氣電波,黃金時間廿幾三十點(編按:每1%收視約等於1收視點)才是真材實料!

其實如此單計收視統計,任得雙方如何搬弄數字,結果都可能只是打「細路仔交」(小孩子打架),因為已知事實有三:

一、大氣電波已不能反映主流觀眾看電視的習慣,實情更會是,你有電視台存在,並不代表觀眾用電視機觀看,相反手機與平板才是新生代的「電視機」。所以要玩統計,可以千變萬化;

二、上月TVB有個《萬千星輝睇多D》的造勢大Show,力谷新服務myTV SUPER,不停跟觀眾說將會有多少劇集,更有外購劇;而透過上網或機頂盒,更可以看經典劇,甚至因為大台購入了亞視與麗的(亞視前身)經典,所以觀眾將有機會連同已死對家亞視的劇集,也可一次過重溫云云……事實是,可能「劇集已死」,或者是以大台主導創作的港劇已死,因為觀眾都已嫌棄大台的單一劇集想像,所以才會想看ViuTV以又格鬥又矛盾包裝的實況節目。

三、既然被稱作電視台,就需要有話題,有時甚至話題高於節目,就像七八十年代先佳視後麗的惡鬥無綫,佳視就曾買報紙頭版廣告叫人「今晚不宜雀局/拍拖」而要回家追劇;以至1990年代大台抄橋(抄襲橋段)用《城市追擊》鬥亞視《今日睇真D》,都是話題先行為多。是故今日談兩台相鬥,有否這些製造話題的點子,才是真章,而非純玩收視數字對照。

但很抱歉,觀乎一個月以來的「惡」鬥──可能根本惡死有餘,而力有不逮的,始於是ViuTV。

鬥收視?

比較收視,雖然不設實際,但現實又是廣告商認定生意誰屬的證明。更有甚者,就是有「慣性收視」之說,大台一定佔優,所以ViuTV不會有可能在收視的統計遊戲裏,打低大台。

而且,是現在ViuTV最高收視的節目,乃只有三點多的《跟住矛盾去旅行》。節目在晚上10時出街,硬碰9時30分開始在大台播放、播到中段的《殭》!前者最初的曾鈺成和梁國雄去波蘭或都算滿有話題了,可都不及大台鄭嘉穎用「元華Look」演不死人「刑活著」搶鏡,收得廿六點多的高收視。這就可看到各用最高收視點比較,也是差天共地!

更何況,收視一說似乎有「滾存作用」──即當節目出街被說成有高收視,其後集數也會被想作因之前的高點數保證,而繼續吸客。大台的所謂高收視之說,作用正正不在報告,卻在宣傳,如同電影界的慣常手法,說某某電影「開畫票房冠軍」一樣,其實旨在再追高Target。所以我們才會常見有大台演員說,若收視到某個點就又三點式又裸體的招搖,其實都在吸客。

所以鬥收視,是鬥不過的,因為ViuTV根本沒有那種把弄收視的本錢,作為滾存或吸客等等作用──只有擁有長期資本的大台,可以玩這個遊戲,也因獨攬而自以為玩得很好,卻是低手得不得了的招數。

鬥劇集?

劇集難鬥,因為大台製作加外購量都存貨十足;可是現在ViuTV的製作情意結,或者都是以劇集為想像及硬撼居多──例如引入南韓劇集《太陽的後裔》為開台造勢,甚至還邀主角來港搞見面會。這當然令粉絲開心,但背後難掩的,是自信問題。要靠外購劇支持,就證明唯有劇集,可以搶客。

劇集思維沒有對錯,卻就是打破不了要與大台硬撼劇集的悶局;當然年輕觀眾或早已不看大台劇集那種「又愛回家又喊離家」的誤會炒冷飯,亦想當然已轉看日劇美劇韓劇……但如此種種,卻並不代表觀眾就一定要看雙宋送飯(宋仲基、宋慧喬);更何況,那是開台造勢之作,要由韓劇先行,以香港為本位的電視台就相對失色了。

早前馬傑偉在《香港01》的週報撰文,就有說自己八九十年代做的《網中人》研究,談及70年代電視因描述中港對立想像,而建構出香港身份;然而相對今日,電視已不成主導本土身份想像的媒介了。說法很對,然而更進一步的原因,是ViuTV亦潛藏着缺乏身份想像的信心危機,才把良好的開台契機投放到韓劇造勢之上!ViuTV失卻的,就是「100毛」做到的《十大勁歌分獎典禮》,或王維基開不到台也拍了的數十套本土劇的香港想像。鬥劇,要有鬥心為本土社會製造想像!ViuTV或志不在此,所以它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之綠豆》,都真的僅是晚上11時後半粒鐘的芝麻綠豆,難成話題。

那代表ViuTV就與劇集絕緣嗎?非也,外購劇持續有,但都不是香港味道,不會成大器。而另一方面,ViuTV的《跟住矛盾去旅行》、《煮吧!換咗我阿媽》、《G-1格鬥會》,甚至是清談節目系列《晚吹》,又竟有不少戲劇性:叫林日曦與蔣麗芸鬥嘴,再叫前HotCha成員Winkie敗在鄧穎芝手上之後,蠻力盡出打至劉燕妮要退出娛樂圈,再有清談節目的真人爆粗和拍枱走人……就知那些不是實況節目般簡單,而是劇集變調,要你見真矛盾真格鬥。

鬥話題?

所以無綫知道虛構劇集始終漸失影響力,卻見真人騷更加夠格,於是已宣布會跟隨照做。那就更見ViuTV的岌岌可危,因為要鬥製造話題,擁有幾十年邵氏班底運作模式的大台,有一大班合約演員在手,無事生非甚或緋聞傳言,都可以手到拿來。而ViuTV,只能在節目的創作上故意營造,以至「撞手神」(碰巧)遇上,才可看如何發大摧谷。

ViuTV故意營造話題的例子常見,就如前述的《跟住矛盾去旅行》、《煮吧!換咗我阿媽》或《G-1格鬥會》,看兩個或兩組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如何走在一起相處煮飯或搏擊。不過「撞手神」遇上的例子更可圈可點,就比如最近《跟住矛盾去旅行》的葉蘊儀和連詩雅,被說成是兩代女神走在一起,但連詩雅就因英語口音以至打扮行為等等,被觀眾及網友批評「港女」,而讓「仇視港女」的言論再次甚囂塵上。這個話題當然似是巧合的宣傳所在,問題是這仍是低層次得近乎老話題的再搬弄,而失去深化ViuTV作為新台新氣象的格調。

可與之類比的,是大台由三個小生四個小生去旅行,位位阿伯都有火爆與含蓄的「角色安排」。四哥巴掌打Ken哥,真真假假,講足一個月,成功吸客。但沒有法子,那已不是大台有沒有資本,靠合約員工製造話題的問題;而是大台層次低如巴掌的話題,也可無浪起風,而觀眾又接受。這些低層次的話題性,ViuTV難以眼紅得來。

期待本土玩嘢創作

因此,最後只能說,鬥收視,鬥不來;鬥劇集,鬥不過;鬥話題,鬥不清!最後作為電視迷,亦同樣作為看厭一台獨大的觀眾,我想說:ViuTV,真要搞些新的東西,而不能以收視、劇集及話題去鑽過度的空子,然後與大台硬撼。更進一步,應有如100毛的大膽與王維基的堅持,另類Show會做,港版劇加料,令創作上更見本土說法的高招。

畢竟,「本土」會是香港未來幾年的角力論述,電視創作如可在此投放誠意,縱未必能建構身份,卻或者可以突圍而出。所以,外購劇(如亞視死前都買了超過十年)可以節省過來,看重本土(玩嘢)創作,才是上策。

因為玩嘢(耍把戲),我會期待ViuTV x 100毛,即直播《萬千呃like賀台慶》,如同去年的《十大勁歌分獎典禮》,玩盡了香港人熟知的物事──這不是廣告,而是對本土免費電視的一種寄望。

(陳嘉銘,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全職講師,任教流行文化,電影歷史與美學等議題)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