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馮嘉誠:新加坡執政黨固若金湯之「秘」

經此一役,相信不少人銘記於心:造勢晚會的數字未必具有指標性,活躍於網絡空間的博客只是民意一種。
工人黨支持者揮動「鎚子旗」。

新加坡國會選舉告一段落,人民行動黨以近十年最高得票率獲勝,繼續穩握政權,保持開國50年以來長勝姿態,與外界主流媒體期待的畫面出現極大落差。新加坡2011年國會選舉被視為分水嶺,人民行動黨首次在集選區議席中落敗,得票率亦創下歷史新低。不少人認為新加坡社會這四年間充斥着矛盾衝突,呼應了外界對「變天」的前設。

然而,細心留意反對黨派的論述,新加坡國民對「務實主義」的認知,再理解新加坡的國際關係,大概可以呈現出當地「穩中求變」,甚至「穩定不變」的思維依然十分牢固。下列文字雖然有點「事後孔明」,但希望可以幫助讀者明白執政黨地位為何固若金湯。

只為監察無意執政的反對黨

首先,主流意見接受了人民行動黨執政的必要性。從不同媒體的訪談中,部分選民可能會流露出對政府施政不滿,但更多意見認為反對黨的功效只為「監察政府施政」,而非真心支持政黨輪替。這種思維不只出現在選民身上,即使是反對派亦同樣如是。工人黨黨主席林瑞蓮在選舉造勢晚會中曾經表明,這次選舉目標只求培育政治人才,並非為執政組閣。結果,這種模稜兩可的論述成為李顯龍批評工人黨素質差劣的有力理據,從中突顯出人民行動黨的魄力和堅定執政意志。

工人黨表示無意執政,其他政黨政綱又欠缺獨立風格,但它們偏偏選擇採取「全面包抄」的競選策略攻伐所有選區,務求人民行動黨無法自動當選。這種做法容易失焦,令人誤會競爭目的,讓投票流於形式,實際挑戰意義不大。另外,「全面包抄」的攻勢激起追求穩定安逸的「沉默大多數」以選票發聲,縱使他們認同執政黨有許多問題需要改善,但他們情願支持擁有豐富執政經驗的人民行動黨繼續掌權,也不願見到沒有政績的反對黨派擾亂政治秩序,顛覆經濟繁榮基礎。

另外,在這次選舉論述中,反對黨幾乎沒有提及過國內經濟問題。以其他國家為例,反對黨派如要動搖執政黨地盤,理應引導輿論攻擊經濟政策,尤其目前新加坡經濟出現下滑跡象。根據新加坡貿易工業部8月發表的經濟調查報告顯示,當地經濟受全球外圍因素影響,出口行業大受打擊,經濟增長預期從2%至4%,下調至2%至2.5%。反對黨不但沒有利用這個機會對執政黨進行鞭撻,反而連應對方法亦拿不出來。縱使他們堅持改善民生議題,但倘若經濟持續衰退,任何民生政策都只能隔靴搔癢。反對黨毫無保證之下,主流選民自然不會冒險。

務實主義把威權體制變得順理成章

反對黨派策略出現錯誤,間接反映出「務實主義」在選民心目中依然根深蒂固。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在學術論文中分析(註一),李光耀過去強調的「務實主義」能夠把國家威權體制變得順理成章。一方面,他把國家經濟前景與外資引入及人才質素連成一線,表示政治制度必須保持穩定,否則外資不會流入,威脅國家經濟。另一邊廂,賢人管治(meritocracy)遠較西方自由民主社會優異,國家可以免於陷入政治及意識形態鬥爭,秩序得以維持。儘管李光耀去世,但人民經已潛移默化,對追求穩定的決心遠遠超越平等精神,自然不會貿然把人民行動黨從執政地位中扯下來。

環顧四周,有不少「民主」樣板可供新加坡參考。但它們的管治效率強差人意,反而加強政府以家長式管治的理據。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助理教授奧斯曼(Mohamed Nawab Mohamed Osman)在網絡媒體《新曼陀羅》(New Mandala)表示,馬來西亞的政經狀況對新加坡選舉有很大啟示:大馬反對派在2013年選舉大捷,但首相納吉布貪腐醜聞、反對派分裂、「淨選盟」示威運動,都標誌着政治撕裂白熱化,預示新加坡「變天」後的潛伏危機。而且,大馬經濟危機四伏,證明政治穩定遠較民主理念來得珍貴。菲律賓和印尼如是。即使兩國早已出現政黨交替,但貪腐問題嚴重氾濫,中央政府不能指揮地方,經濟實力亦遠遠落後於新加坡,由此「證明」精英、強人管治不能輕易取替。

新加坡自從1965年與馬來西亞分家以後,當地人民面對大馬的邊境威脅、中美日競爭悄然走入東南亞、全球經濟衰退等問題,一直都是依賴人民行動黨帶領下渡過,李家父子的外交手腕亦十分關鍵。政府經常宣傳兩者之間的關連,把「國家安全」變成國民「追求穩定」另一門重要元素。泰國發生「四面佛」爆炸案後,再次提醒東南亞地區恐怖主義仍然存在,但反對黨派甚少把握機會提出國防外交政策建議,相比人民行動黨再輸一回。

事後分析選舉論述及政黨主張,畢竟有點「馬後炮」感覺。不過,缺乏有用的民調資料(註二),許多分析只能依賴網上討論揣測主流民意心態,導致出現民情誤判。無論是政黨或是媒體,一律無一倖免。經此一役,相信不少人銘記於心:造勢晚會的數字未必具有指標性,活躍於網絡空間的博客只是民意一種。如果新加坡要出現政權更迭,普羅大眾必須要擺脫對「穩定」、「務實」思維的執着,以及對未來變化的潛意識恐懼。要達到這個效果,恐怕非朝夕之事。

(馮嘉誠,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

註一:Tan, K.P. (2012) “The Ideology of Pragmatism: Neo-liberal Globalisation and Political Authoritarianism in Singapor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12, 1, pp. 67-92.

註二:新加坡政府禁止媒體在宣布大選日期後進行任何選舉民調,違例者有機會被罰款或(及)判囚,新加坡知名評論網站《淡馬錫政壇》(Temasek Reviev)博客在2011年大選期間便因進行並公開票站調查結果,遭當局拘捕。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