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對奧巴馬失去期望之時,沒想到他隨後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接連實現了與古巴、伊朗的和解,又重新獲得了美國民眾的「點讚」。這一系列的「解凍」,表明「奧巴馬主義」依然活着。
一
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任期逐漸進入尾聲之時,確實可以梳理這位總統一手打造的時代了。在國際政治學中,多位美國總統都以鮮明的外交特色被冠以「主義」之名,比如杜魯門、甘迺迪、尼克遜、列根及小布殊等。美國近代對外關係史,可以說由這些「主義」所構成。那麼,奧巴馬的外交路數可否在歷史上寫下一筆,並以「奧巴馬主義(Obamaism)」名之?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奧巴馬執政早期,他就表現出與前任喬治·布殊完全不同的路徑。他主導了阿富汗與伊拉克兩個戰場的撤軍,並迅速斬獲諾貝爾和平獎,《紐約客》(New Yorker)等報刊已經迫不及待地喊出了「奧巴馬主義」這個詞。不過,從當時的語境來說,這個詞與其說是歸納,不如說是對奧巴馬在餘下任期有所作為的期待。在第二個任期初期,奧巴馬有些力不從心,如被「稜鏡門事件」一再衝擊,在對伊斯蘭國的消極態度,加上醫改受挫、國內失業率高企等,奧巴馬於2014年的中期選舉中鎩羽而歸,支持率達到谷底,被媒體形容為只能「匍匐前進」。當時,他被認為是最失敗的總統之一,而「奧巴馬主義」成為了被遺忘的詞。當人們對奧巴馬失去期望之時,沒想到他隨後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接連實現了與古巴、伊朗的和解,又重新獲得了美國民眾的「點讚」。這一系列的「解凍」,表明「奧巴馬主義」依然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