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一帶一路」的推動十分順利,成果豐碩,北京在東亞的困局與東亞政局的風險並不會迎刃而解而風平浪靜;很可惜東亞依舊危機四伏。
今年6月29日一共有50個國家簽署協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金磚五國全數參加,亞洲與西方主要國家,除了日本與美國以外,均無缺席此項全球盛事,北京這次面子裏子都有,真可謂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同時立下「一帶一路」倡議第一個醒目的里程碑。
「一帶一路」戰略因此備受矚目,親北京的學者觀察人士,幾乎無不拍案叫好,為文出書闡述微言大義,已經儼然成為風氣。識者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重新開啓整合歐亞大陸政治貿易交流的歷史,補充「一帶一路」上不少國家資金技術與市場的短缺,有助於提升很多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不同於美國控管世界的模式,乃是一個立足於歷史,卻又高瞻遠矚的21世紀大戰略。
「一帶一路」本身確實是一個美好願景,然而是否如識者所說那般美妙高超,並不是本文的關心;本文主要論點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出,正是北京當局一件國王的新衣,完全曝露北京對於周遭地理政治的無力與無謀。換句話說,就算「一帶一路」的推動十分順利,成果豐碩,北京在東亞的困局與東亞政局的風險並不會迎刃而解而風平浪靜;很可惜東亞依舊危機四伏。
可是東亞與幅員更為廣大的亞洲-太平洋地區,才是北京政治經濟的重心-中國主要的貿易夥伴與資金技術來源絕大多數都在亞太地區,美國與日本對中國尤其重要。「一帶一路」無法解決東亞與亞太地區的矛盾,從美國日本拒絕參加亞投行,即可看到兩國與北京的矛盾,不會因「一帶一路」戰略而化解,雖然也不大可能因此而矛盾加劇。美日,特別是美國對「一帶一路」基本上是不反對也不在乎,因為華盛頓十分清楚這對美國不會形成有組織有宗旨的政治與戰略挑戰,充其量不過是能增加中國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以及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本質上與日本過去的雁行發展戰略以及日本主導的亞洲發展銀行(ADB)沒有兩樣。
中國有權利亦有義務,參與維持磨合過程的穩定與和平,但是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中日的釣魚島紛爭兩個例子來看,很啓人疑竇北京控管中國崛起與東亞的緊張關係的戰略與能力。
其實進入21世紀以來,北京當局在東亞處境日益困難,東亞政局亦因此日益緊張,學界不少以為這是各國民族主義高漲所致。我覺得民族主義既是因,亦是果,單純以民族主義說明,很容易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套套邏輯,而忽略亞太地區勢力劇變的地理政治學。所以,我更傾向認為目前東亞的緊張,來自中國崛起後與東亞各關係國或地方磨合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近兩三年來,日本在安倍首相的領導下,已經提出一套相當完整的亞太地區大戰略全方位應對中國的崛起。
這套大戰略以重新建築亞太地區的勢力均衡來抗衡(balance against)中國,而不是圍堵(contain)中國,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區別,再以亞太地區的TPP為經濟層面的配套,進而有能力馴服崛起中的中國,促使美日與中國共存共榮的前提下,可以維持在東亞的大國地位與利益。這樣的大戰略雖然用意不壞,但實際上風險不小,稍微一不小心,亞洲即非常有可能陷入一戰前歐洲勢力均衡的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其結果不言而喻;就是死亡損失極其慘重的一戰與之後的二戰。因此如何管理中國崛起與亞太各國磨合過程,於是十分迫切緊要。中國有權利亦有義務,參與維持磨合過程的穩定與和平,但是從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中日的釣魚島紛爭兩個例子來看,很啓人疑竇北京控管中國崛起與東亞的緊張關係的戰略與能力。
除非北京對兩岸統一表面積極,內心消極,不然,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第二的今天,卻沒有能力轉化其龐大的經濟力成為對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直接影響力;這個無能為力,不得不說是北京對台政策的一敗塗地。
自2000年台灣變天,陳水扁當選總統,民進黨取得政權,完成政黨輪替以後,兩岸的關係進入一個新的局面,此後台灣主體性的政治認同逐漸高漲不下,即使在國民黨馬英九兩任總統之下,台灣獨立意識並沒因此減弱;從去年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運動,國民黨在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到最近台灣歷史教科書課綱微調抗爭,都清楚顯示台獨勢力持續壯大與年輕化。從這點來說,北京對台灣政策在台灣島內基本上是挫敗的;除非培植台獨勢力,激化台灣島內矛盾是北京的大戰略之執行計劃,或者,除非北京對兩岸統一表面積極,內心消極,不然,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第二的今天,卻沒有能力轉化其龐大的經濟力成為對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直接影響力;這個無能為力,不得不說是北京對台政策的一敗塗地。
除了台灣島內的政局因素,比如說馬英九以拯救台灣經濟上台,結果台灣經濟在區域與全球競爭中,尚未扭轉李登輝執政末期以來的劣勢,就已經先嘗惡果;台北市房地產價格竟然在馬英九任內飆升到比東京還要昂貴,一般人薪資卻裹足不前,因而造成深刻蔓延的民怨,不可不說是馬英九執政的最大敗筆,國民黨喪失民心民意的主因。然而,以太陽花運動的例子來看,北京對台的錯誤政策,才是反北京台獨勢力在台灣持續壯大真正的罪魁禍首。
此話怎說?北京一方面堅持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可是在兩岸服貿談判中,北京與台北的關係,如果不是純粹國與國之間的談判,也非常接近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總之,不是一家人大哥與小弟的關係。去年台灣島內質疑為何服貿對大陸開放項目這麼多時,台灣官員就說這裏有give and take的關係,試問兩岸既然不是兩個主權國家,兩岸相處以禮相待沒錯,但兩岸的經濟談判何必平等互惠呢?北京當局大可盡給台灣好處,而分文不取,以換得台灣對大陸的好感,而且不落人口實。
在整個太陽花運動,沒有看到北京反省言行不一的對台政策,反省名分上要佔盡一個中國的好處,實際上卻又立足於兩國論,與台灣討價還價的荒謬,還覺得對台灣讓利已多。
在整個太陽花運動,沒有看到北京反省言行不一的對台政策,反省名分上要佔盡一個中國的好處,實際上卻又立足於兩國論,與台灣討價還價的荒謬,還覺得對台灣讓利已多。其實,去年太陽花運動興起,如果北京誠懇地認識到兩岸關係名實不符的荒謬,釜底抽薪之計,便是單方面宣布對台灣的開放如期開放,台灣對大陸的開放,請台灣擇期自便。這樣一來,太陽花運動還能吵什麼?馬上就沒了底氣,不登時就散場,國民黨避免之後九合一選舉大敗的可能性,便會增加不少。
北京不但沒有如此反省,反而給馬英九穿小鞋,讓台北難堪。不但沒有大度大氣,反而自毀長城,嚴重打擊了台灣希冀兩岸和好的友好勢力,導致明年台灣總統與立法院選舉,民進黨已經幾乎穩操勝券。關於這個過程與走向,若說是有北京的深謀遠慮,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毋寧太陽花運動戮破北京對台政策的悖論與荒謬,揭穿北京其實缺乏一套深思熟慮的兩岸長久大計,讓世人看到北京對台灣的政策,其實只有底線-反對台灣獨立與口號-兩岸統一而已,除此之外,空空如也。
(未完待續)
(蔡孟翰,日本千葉大學地球環境福祉研究中心特任准教授)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