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後,梁振英馬上轉移視線強調「專注民生」,但本性難移,禁不住又因個人心結──創新科技局而與泛民再生齟齬。
無可否認,政改一時三刻不會再成為社會焦點,但6.18的歷史意義值得深思。
表決政改方案的電光火石一瞬間,建制派多位議員離場「等埋發叔」,結果八票贊成,28票反對,大比數否決方案。8比28是歷史紀錄,有報章發揮阿Q精神,大字標題「場外點票:建制派42人全支持政改方案」,但入不了史冊。
北京原先劇本是利用今次政改,一棍打死泛民:全國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一錘定音,無商無量,堅持一個泛民無法認可的篩選方案,泛民明知會揹黑鑊,但別無選擇,只能投反對票。於是,政府把政改停滯不前、普選落空的責任全部推到泛民身上,呼籲全港選民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2016年立法會選舉懲罰泛民,vote them out,泛民因「票債票償」而流失議席,失去在立法會的三分之一否決權,地區直選議席總數少過建制派,分組點票失守,立法會議事規則任由建制派主宰,政府議案為所欲為。
不過,建制派最後「甩轆」(受託人沒履行責任),「票債票償」如意算盤打不響,改寫了歷史。
阻泛民壯大 不栽培建制
北京一方面視泛民為眼中釘,阻泛民壯大,但另一方面又不栽培建制派成才。這樣,對香港政治發展是近憂,也是遠慮。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明報》7月12日一篇專訪中分析,泛民議員角色是「通過辯論,去告訴公眾這個議案,以及整個制度的不合理」,建制派議員角色是「坐在那裏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有時「局長不僅自己不辯護,還叫我們(建制派)也別發言」,「久而久之,我們建制派的人就覺得,在議會辯論是浪費時間,倒不如落區去見選民箍票」,「這樣下去,建制派出不了出色的、優秀的議會人才」。
選民不笨,尤其經過政改一役洗禮,年輕一輩的民主意識日漸高漲,不會滿足於議員落區,亦要求議員展現議政質素,發揮監督政府的職能,建制派即使以保皇為己任,但多多少少都應該有獨立思考,未至於盲從附和,出了事就急急跑到中聯辦請罪。
然而,北京一方面視泛民為眼中釘,阻泛民壯大,但另一方面又不栽培建制派成才。這樣,對香港政治發展是近憂,也是遠慮。
過去一年多,特區政府為凸顯8.31政改方案多麼進步,自然要貶低現行特首選舉辦法作比較,「有票好過無票,入票站好過在家看電視」的不分晝夜洗腦式電視宣傳,客觀效果是加深市民認知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及數百票當選的特首如何缺乏代表性,提高了香港人普遍對民主普選的寄望。
如今「捉蟲」(自找麻煩)了,政府不斷踐踏的現行特首選舉辦法將於2017年沿用,屆時自打嘴巴,厚顏地吹噓有代表性?現實只會是特首的認受性每況愈下,管治愈趨艱難。
去年6月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北京宣示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然後是人大8.31決定,挑戰香港人底線,要我們放棄獨立分析能力和尊嚴。可喜是屢次民調結果,接近四成穩定比例的港人企硬反對政改方案,拒絕指鹿為馬。將來政府再提出篩選方案,相信這四成比例不會輕易動搖。
1986年高山大會以來,香港歷代人接力爭取民主普選將近30年,但依然遙遙無期。今次政改,北京斷然拒絕公民提名,於是,社會各界提出數以十計其他方案,就算人大8.31決定後,仍有些人致力在框架內設計溫和方案,建議政府考慮,但全部泥牛入海。反而見到,溫和學者陳文敏教授被左報人身攻擊、阻撓升職,圖殺一儆百。
30年來,溫和換來拖延、無視、打壓;另一方式,79日佔領,北京也是無動於衷。香港人爭取民主,到了十字路口,如何走下去?泛民與公民社會實踐不同方式,從中摸索可長期發展的方向,筆者有以下想法:
今次政改,建制派一盤散沙的醜態,與泛民的團結成對比。但不容自滿,因為政治力量的定律是此消彼長,盛衰輪替,常見一方在區議會選舉慘敗,緊接的立法會選舉就會反勝。
泛民應經營「同一陣營」
目前,在泛民光譜中沒有單一政黨可以號令天下,應以經營「同一陣營」為大前提。
錢、權兩者皆欠奉的泛民,根本沒有分裂的條件,必須意識到持續維繫政改期間產生的政治能量、統一陣營至為重要,要自強,才能抵擋北京施加的「一國一制」壓力。否則,民主固然渺茫,香港人享有的法治、自由亦不保。
剛過去的7月大埔區議會補選工黨候選人勝出,反映泛民團結便有最大政治能量。須承認一個現實,目前,在泛民光譜中沒有單一政黨可以號令天下,應以經營「同一陣營」為大前提。至於如何互補長短,拉上補下?如何推動新陳代謝?新人與舊人各有什麼角色?我寄望泛民在後政改探討路向的討論中找到答案,實踐驗證,不會辜負支持者。
6.18慘敗,對北京有何啟發?察覺不能依賴特首與建制派爭取民心?壓迫抑或商量,是一念之間,今次效果是驅使原本肯「埋枱」商量的人流失,勇武抗爭的一代抬頭?
早前A股過山車,足證中國實際上仍然需要香港,一時之間不可放棄。要保持香港對國家的長期功用,持續安定繁榮,而非添煩添亂,必須從改革政制着手。北京何不讓香港成為國家的「民主試驗場」,那就不會失信於香港人、失信於國際社會,而且,可以延續百年來香港作為中國現代化試點的歷史角色。
(梁家傑,公民黨黨魁、立法會議員)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