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反黑箱課綱運動終於鬧出人命了,一位20歲的青年——今年六月才從莊敬高職辦理退學的林冠華,在黑箱課綱8月1日上路之前的7月30日他生日當天,選擇以燒炭自殺的方式「死諫」。
儘管有人說他有情緒障礙,而國民黨方面則更想轉移焦點說這是民進黨煽惑操控的結果,但從林冠華7月23日參加夜襲佔領教育部以來公開上電視媒體的表現,我們能看出他的思路清晰、意志堅定,而他最後留下的簡訊內容更顯示了他要以個人生命阻止黑箱課綱的決心。
我們除了悼念這位青年,為年輕生命之殞落感到不捨,還是要回到理性討論,深入理解課綱爭議背後的糾葛問題。
月前我在聯合報投書《寫課綱 無視憲法變動落後》一文,主要是反駁6月15日林滿紅教授發表的《憲法一中 也在中日和約裡》,因為林教授認為「微調」以後的課綱是「希望回到憲法一中」,而「微調」以前的課綱已經是以1952年的中日和約為依據,也就是已經蘊含憲法一中。
我的批評是1952年的《中日和約》(即《日華和約》、《台北和約》)與舊金山和約一樣,都導不出憲法一中,反而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起源,這是根據當年周旋各國促成和約誕生的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1888-1959)的公開聲明,以及當年日本國會議員與外務省官員的詢答內容可知。
想不到我的文章發表以後,立刻在聯合報網頁引起二十幾人次的「鄉民」圍剿,數日後,且刊登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申佩璜的文章《台澎回歸中華民國 中日和約再次確認》公開給我回應。
李扁時代並無進行粗暴的課綱調整
鄉民的反應不乏罔顧事實的瞎掰,例如說李登輝時代、陳水扁時代難道沒有微調?合你意就是透明、不合你意就是黑箱云云。
事實是,李扁時代確實沒有發生過這種不合程序的微調﹔李登輝時代開始擺脫國立編譯館的統編本,由出版社根據八八課綱去編寫教科書(一綱多本),陳水扁時代的九五課綱才開始讓台灣史獨立成一冊、以一學期的時間來授課,眾所周知,這是因應90年代以來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趨勢而然。近日媒體批露,陳水扁執政時期的九五課綱委員名單是明白刊登在立法院公報,並沒有所謂的「黑箱」。
參與過九五、九八課綱研訂的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認為,扁政府時代由學者與基層教師花3年時間討論修訂出來的九八課綱,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歷史課綱」,「簡明、開放、重視多元價值,也給予教師教學彈性」。
可是當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執政初期,2008年10月新任教育部長鄭瑞城在最後一次課綱會議中,硬生生從九八課綱的23個科目裡把國文和歷史兩個科目拉出來「擱置再議」,當時在場的周樑楷教授─他是長期以來不曾參與社會運動的學院派教授─也感慨這是粗暴的政治決定。
更嚴重的是,現行(2012年使用)的一○一課綱是馬政府時代大力翻修的,被周婉窈認為雖然保守但勉可接受,教育部卻突然授權王曉波等人成立過去(的課綱修訂)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所謂「檢核小組」,來全面檢查並「微調」高中課綱。由於「微調」的內容離譜、遭到各界質疑,教育部更是頑強保護小組成員不讓他們的姓名曝光。
從以上的描述可知,當民間團體去行政法院控告教育部的時候,教育部被判決程序違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可是隨後教育部仍以非關實質內容,而執意推動微調課綱,還一度以考試問題相脅。這就是今年夏天台灣各地高中生一呼百應、短時間內一百多個高中自動自發串聯起來,拒絕黑箱微調課綱的原因。
微調課綱是要去除台灣主體史觀
勞駕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因我一篇小文章而撰文公開回應,愧不敢當,但讀完該回應文章只能說「避重就輕、強詞奪理」。
例如申司長只提1950年1月5日杜魯門總統發表「中國擁有台灣主權」的記者會談話,卻不提同年韓戰爆發以後即6月27日杜魯門總統(關於美國第七艦隊在台灣地區的任務)的聲明:「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締結,或聯合國的考慮。」
甚至韓戰前夕麥克阿瑟將軍就質疑開羅會議公報的效力: 「戰爭期間盟國承諾在戰後把台灣交給中國的政治情勢,與現在已經完全不同。在道義上,美國應該給予台灣人民在不受共產警察國家桎梏的環境下,發展自己政治前途的機會。」
不幸的是,雖然在冷戰時期美國政府長期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從而使台灣「免受共產國家桎梏」,但是國民黨在台灣施行白色恐怖特務統治,台灣人民生活在「光復大陸、解救同胞」的憲法一中謊言裏,何曾有過「發展自己政治前途的機會」?
必須到解除戒嚴,尤其是90年代國會全面改選以後,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才節節上升,在李登輝執政時期,代表台灣民族主義的民進黨終於可以和代表中華民族主義的國民黨比拳量力,所謂「中華民國台灣化」、「中華民國在台灣」一度成為國、民兩黨意識形態的最大公約數。
可是國民黨失去政權之後積極往北京靠攏,幾乎完全否定李登輝執政時期的台灣化成績,重新執政之後更急着灌輸中國中心史觀,今日所謂微調課綱所要強化的就是連結中國,所要去除的就是台灣主體史觀。
中華民國憲法成了遮羞布
今日繼續捍衛微調課綱的學者如謝大寧、王曉波以及出現在《聯合報》、《中國時報》的論者,最常講的理由就是不能違反中華民國憲法,連國民黨準總統參選人洪秀柱也強調,課綱應該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來編寫,她還批評李扁執政時期把歷史課本「全部180度翻轉」是不對的,現在只是「回歸正軌」而已。
殊不知,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施行的已經不是憲法本文、不是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而是90年代以來完全由台澎金馬選出的代表、進行七次修憲的增修條文,精神上早已不是所謂的一中憲法。
之所以還不能從實質到形式,制定全新的台灣憲法,眾所周知乃因客觀環境的「北京─華盛頓因素」所限。統派勢力焉能占了便宜還賣乖,老是以過時的中華民國憲法「屍體」來阻礙進步。
客觀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