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 僅限會員 同步過冬:六部影片看惡劣氣候 今年冬季,氣溫驟降,全球同冷暖,的確「同步過冬」。不少報章科技版面都刊登專人報導,分析寒冬與全球氣候危機之間關聯。美國報紙甚至將頭條寫為「風暴來臨,紐約白過奧斯卡」。識講笑,仍有膽色與幽默感。多年以來,影像人員早用嚴肅態度拍攝過很多電影,力圖讓人了解人力對自然的破壞,以及環境崩潰後人類將要面對的困境。 A boy and his dog(1975) 冷戰時期,科幻電影處處透露危機感。七八十年代大多數電影背景,眨眼即到。《A Boy and His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新界風雲 / 僅限會員 評論| 姚松炎:丁屋政策是傳統?取消丁權,才是回歸真傳統 討論香港新界土地權益問題時,常有言「有其歷史因素」,卻很少詳細說明到底是什麼歷史,因此時常引起原居民與市區居民就土地政策的不同,發生衝突。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華人參政 / 僅限會員 端專訪:昨日央視主播或成明日美國副州長? 嚴正剛去年12月從央視北美台(CCTV America)離職,繼而宣布參選副州長。「央視前主播宣布競選美國副州長」的新聞標題,一夜間傳遍了網絡。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香港 / 僅限會員 專訪圍堵學生:以為李國章為對話折返,「那刻覺得很有希望」 港大校委會新任主席李國章在沉默了40小時後,突開記招指責包圍校委的「部分學生就如吸了毒」,26日晚有份圍堵的港大學生不以為意,「已習慣被指滋事、廢青,再加一個吸毒的標簽也無所謂。」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大陸 / 僅限會員 如何正確解讀中國經濟下行:產能轉型還是全方面危機? 大陸政治學者詳解GDP增速減慢,中國經濟會否一瀉千里?中國根本社會危機到底在哪裏?「羊毛出在狗身上,由豬來付費」的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如何助力社會轉型?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台灣 / 僅限會員 雜誌現場:致年輕世代的高雄新聞刊物 每當被人澆熄創辦雜誌的夢想時,許哲寧就會在腦海中召喚出《The Newsroom》中的經典台詞:「人們會想看到好新聞⋯⋯也許只有5%,就是這5%的人讓國家進步,所以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香港 / 僅限會員 前廉署首長涉貪不獲起訴,「廉政」二字蒙上陰影 湯顯明是廉署42年以來首位涉貪首長,儘管律政司決定不起訴,但其行為依然受到廣泛質疑,前廉署調查主任林卓廷擔憂此案是否意味著「只要官階夠高,權力夠大,就可以批准自己的濫權行為」。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香港 圖集:眼睛看不見的城市熱能 2016年1月24日下午,天文台尖沙咀總部錄得59年來的最低溫3.1°C,遠遠低於過往香港冬季平均氣溫12°C-20°C。然而,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自天文台有完整記錄至今的131中最熱一年,其平均溫度24.7°C,比21世紀頭15年的整體平均溫度23.5°C高出1.2°C。 忽而酷寒,忽而炎熱,都是全球氣候異常的症狀。擁有綿長海岸線的香港,面對全球暖化所引發的海平面上升,本身也是首當其衝。氣候暖化愈發迅猛,地球越來越熱,我們的城市也像就要燒紅的熱鍋,而市民都似無能為力的螞蟻。 端傳媒攝影師以熱能照相機拍下香港城市的面貌。相片中越熱的地方都呈橙紅色,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
評論 / 僅限會員 評論| 江雅綺:台港版權修法,進擊的著作權 以台灣網絡紅人谷阿莫的「六分鐘看完xx電影」系列「戲謔仿作」為例,雖然台灣不似英國明確規定「戲謔仿作」可構成公平處理類型之一,但台灣從事戲謔仿作的創作人,可以引第65條,說服法官其創作屬於「合理使用」。 端傳媒編輯部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