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評論|
袁瑋熙:現場調查──六四各大集會,參與者本質無別
如果仔細分析受訪者的參與動機和身份認同,可以見到六四集會已經與「本土政治」難以分割。
作者手記:探索文革的時間旅行
即使在後文革時代,在這片大地上出生的每一個人,仍然和文革血脈相連。
不配票、不協調,新生代政治組織參選不求勝?
在香港求變的年代,大量新政治組織誕生,劍指體制內的立法會議事廳;在這場混戰中,它們到底打算如何勝出選舉?
中、港和外國的開源運動者,為什麼羡慕台灣?
政府和開源社群能建立共識、相互合作,是極其珍貴的事。
評論|
第三種六四想像,掙脫香港困局
香港必須把天安門事件的意義,放到「香港-世界-中國」長時段的三邊政經轉型中理解,思索香港能在前途上採取的立場與戰鬥位置。
評論|
香港悼念六四:本土派青年不滿什麼?錯看什麼?
不論是為悼念六四而避忌本土議題,還是為徹底去中國化而捨棄悼念,都將「悼念六四」與「本土」二元對立。
評論|
李立峯:支聯會、本土派不了解的維園六四晚會
六四晚會代表的身份和價值是什麼?是本土派組織眼中的那些嗎?是支聯會的五大綱領?
影片:記憶的戰場
林漢堅:論「2047倒數」撤展,公共空間=0政治?
原本看似自主中性的媒體或公共空間更加人為作業,任何公衆行為也可能被誤讀、解讀為兩極政治?
記者手記:他的文革記憶讓我如臨深淵
如何才能恰當地觀察、採訪、書寫和評論一個劇烈搖動的超大型國家,如何去接續它複雜而沉重的歷史?
評論|
安裕:人民不會忘記
死傷者國籍為何,誰來主持悼念,不喜者或惡之者大可不去與會。但暴力的受害者,是人類歷史長河當中不應遭到遺忘的一群。
紀念六四 蔡英文和馬英九這樣說
不要讓六四成為兩岸之間永久的難言之隱。
1
...
371
372
373
...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