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評論|
王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與明治日本(下)——「被害妄想」與民族塑造
一方面要誇耀歷史上和文化上的「中華民族」之偉大,另一方面要強調「中華民族」受到了來自「滿清」的深重的民族壓迫。
被寄養的女孩:七年,三個家庭,誰是我的親生父母?
她們是中國長達4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下,不被「允許」出生的二孩。
評論|
訪談猶太活動家:因為支持巴勒斯坦抗爭,我被起訴「反猶」
比起「共存」,他指出,人們需要的是「共同鬥爭」。
評論|
道義與政治,共謀與角力:以色列與頭號盟友美國的四個切面
「反以挺巴」其實在過去數十年來的國際輿論之中並未缺席,但實際上對待巴以危機的輿論介入和政治操作有所分離。
【重推】香港《入境條例》修例:什麼人失去了什麼出入境自由?
政策爭議背後,這是新一場由工會和素人牽頭的反修例運動。有人質疑這是「打飛機式」抗爭,也有人深信這是香港公民社會的韌性。
最後一份台灣《蘋果日報》,今日上架
疫情之下,台灣讀者依舊搶購最後一份《蘋果日報》,看在三個資深台灣蘋果記者眼裡,百感交集。
評論|
結繩志:一份巴勒斯坦人類學書單,我們都是難民
標題來自阿倫特的文章We Refugees,當阿倫特書寫歐洲猶太難民時,她心中所思並非只有猶太民族。
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台灣疫情升溫,糧食跟蔬果供應沒問題嗎?為什麼?
台灣本次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鄰近大台北農產批發交易中心「北農」第一市場。農委會是否有戰略可以確保本土農產供應無虞?
評論|
王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與明治日本(中)——從民族主義到「國家主義」
由於民眾被「民族」所替代,在20世紀的中國國家思想中主權在民、國民主權的口號變成了一紙空文。
四問台灣513大停電:為何發生?如何理解?
核四、藻礁兩大能源公投將於八月登場之際,一次意外的停電,開啟了台灣民眾對電力議題的爭辯與討論。
專訪白睿文:《武漢日記》之後,續寫「痛史」
無論是給中國讀者還是海外讀者,日記的內容是一樣的,但人們知道這本書要在海外出版,它就成了旨在「傷害中國」的國際陰謀。
影像:以巴爆發7年以來最大的衝突,加沙地區至少100人死亡
「你的家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墳墓。」
1
...
173
174
175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