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當理想碰到荊棘,香港新聞之路如何走下去?
「有朝一天,新聞的真象可能就保存在你內心,最後的防線就是你。」
姜濤可以代表「香港」?大灣區哥哥與大灣妹們的國家級任務
大灣區由此進入大陸「新香港」敘事,這另一處文化戰場上,情感聚焦於過去的香港,刻意遺漏的,卻是當下的這個香港⋯⋯
港台兩地機組人員的自白︰當生活只剩隔離和上班
「其實這又不是什麼不正當的工作,為何我不能活得光明正大?」
當中國開始執筆,書寫和形塑「普世人權」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殿堂上,中國正積極參與以文字為武器、大國之爭為實質的議程之戰。
數說台灣經濟:人均GDP超三萬美元,為什麼薪資漲幅跟不上?
雖然製造業的附加價值提升不少,但近年吸收就業人口的,主要還是附加價值率成長緩慢的服務業。
一邊重生一邊死去,失獨家庭再生育
大兒子離世前4個小時,李豔生下一對雙胞胎男孩。她說是老天想讓哥哥最後看一眼弟弟們。
中日混血兒的香港製造:咖啡樹需要新家,才能走更遠
香港賦予了她的前半生事業,她決定以「香港製造」回饋這個地方。她想把香港咖啡豆帶到大阪世博,惟農場遭斷水斷路。
一夜民主牆:中國高校學生的花式抗議
「雖然我時常告訴自己,對公權力需要保持憤怒,但可能在這塊土地上還行不通吧...... 換個方式表達吧,愛可以感化一切。」
評論|
疫情進入第三年,中國發生了哪四大變化?
如果全球疫情的時間延長,中國在抗疫中展現出的所謂中國體制的「優越性」和助推經濟的有利狀況,不可避免會減弱乃至消退。
評論|
「難道小眼睛不配做中國人嗎?」——辱華的內卷、生意與政治心理學
人生有三件事無法避免,出生、死亡和辱華。
香港「雞蛋蒸肉餅」來台變「絕命青年」:獨立樂團在這時代的內心翻滾
「天始終會亮,人總會抑鬱,我只是想為那些抑鬱的人帶來力量。這一年來很多人離鄉背井,我們想要大家知道,大家並不孤單。」
「困囿時分秒,看人類多麼渺小」--2021年,我們繼續尋找人生意義
「在甚麼都沒法確定,甚麼都不『正常』的大疫時代生活,我們唯一能夠過得比較幸福的辦法,是保持『非常,非常悲觀』」。
1
...
153
154
155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