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1月,特朗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並在短短數月內迅速推動一系列顛覆內政、外交及全球秩序的政策。從大規模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預算,導致全球多地人道危機加劇;到引用1798年《外國敵人法》,無視聯邦法院的禁令,強行遣返數百名委內瑞拉移民;再到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等全球各國加徵「對等關稅」,引發新的貿易戰;以及簽署行政命令,試圖限制出生公民權,並推動重塑美國歷史敘事的政策。美國總統上任首百日一般被視為被視為施政黃金期,端傳媒的「特朗普百日」專題,嘗試解讀特朗普發出的政治信號:他的目標到底是甚麼?他眼中的這個新的美國,到底會長甚麼樣子,而且誰會為此付上代價?
2025年3月28日,緬甸發生里氏7.7級強烈地震,造成大面積傷亡。曾經在國際援助中積極活躍的美國,此次卻遲遲沒有現身。直到地震發生三天後,特朗普政府才宣布派出三名國際開發署的評估人員到緬甸災害現場。救災款項方面,美國僅承諾200萬美元,幾日後才追加到900萬。而2023年的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發生後,拜登政府在數小時內就宣布提供8500萬美元的救災款項,隨後這個金額更是被追加到1.85億美元。
美國國際開發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簡稱USAID)的官員表示,通常情況下,對於這種規模的災難,美國會迅速組建一支災難援助響應小組(DART)。 正如拜登政府2023年所為,當時美國派出超過兩百人的救援團隊。但這一次,特朗普政府完全沒有啟動DART的打算。僅有的三名評估人員在到達緬甸之後不久,也收到了解僱通知。
此前,就在緬甸地震發生同日,特朗普政府正式決定要廢除USAID。其業務將全部由國務院接手,多名救援專家被解僱。從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時宣布凍結USAID資金,到其被正式解散,只用了不到70天。在此過程中,由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扮演了關鍵角色。儘管美國地區法官此前裁定其團隊參與解散USAID的行為涉嫌違憲,但未能阻止這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