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
兩岸停火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四十年來的中、美、台賽局框架是否真的會在當今有所變動?兩岸之間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
-
許仁碩:日本為何掀起懷念李登輝、聲援周庭的熱潮?
從懷念李登輝的「日本精神」,乃至相挺周庭的 #FreeAgnes 運動,日本社會在這兩位不同世代、不同路線的台港政治家身上,究竟看到了什麼?
-
港都夜雨寂寞暝:一群渴望改變的選民、兩年內第三張市長選票
因為對民進黨感到失望,他們迎來了韓國瑜、又親手將他拉下神壇,換回民進黨的候選人上台。對於被中國沿海大港「超車」二十年的失落港都高雄來說,只要能夠找回光榮感,無論要返鄉投幾次票,他們都勇於一試。
-
記者手記:特朗普的代表離開台灣後,我走進了李登輝的追思會場
設於台北賓館(日殖時期台灣總督官邸)的李登輝追思會場,每日都有絡繹不絕的民眾前來致哀,以及美國衛生部長 Alex Azar。代表特朗普政府來台的他,亦在現場寫下了給李登輝的留言。
-
走出70年代「中美關係」:斷交42年後,美內閣最高層級官員訪台
2020年8月9日,美國衛生部長Alex Azar率團訪台,就防疫工作與台灣相關單位進行交流。美國在台協會(AIT)特別發佈聲明,指出這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
-
台灣‧疫時生活
台灣疫時生活:隱形的「國家隊」,監獄裡的三倍券
在台灣民眾開始使用政府發放的「三倍券」消費,活絡疫時經濟的同時,卻罕有人知,每一包齊齊整整的「三倍券」,實是出自監獄中的收容人之手。
-
陳玠廷:「中美合作」下培養的農業菁英,李登輝傳奇的起點
今日成為亞洲傳奇政治人物的李登輝,一開始是以「農業菁英」的身分踏入政壇,且在一個名為「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中美合作」機構中任職。
-
多面李登輝:他不是他的他,「台灣」亦不是台灣的台灣
前總統李登輝逝世,人們總說一個時代畫下了句點。然而,在句點之前,故事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開展?從台灣原住民、日本作家到中國國民黨員,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不同的李登輝與台灣故事。
-
李蔚:李登輝,「中華民國在台灣」監造人
中華民國首任出身日殖時期總統李登輝於今(30)日過世,享耆壽97歲。
-
索馬利蘭:不被承認是國家、扼守非洲要道的「台灣新朋友」究竟是誰?
近年以來,中華民國外交工作持續面臨「斷交」威脅,眼看就要走向「邦交國歸零」的窘境。今年卻神奇地多了一個以「台灣」為名互設代表處的新朋友:索馬利蘭。索馬利蘭是怎樣的國家?它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它的戰略位置為何?面對這些困惑,我們替你與台灣外交部、索馬利蘭當地法律菁英聊了聊。
-
台灣大數據防疫解密:效率與風險之間,如何做到鋼索平衡?
以健保制度為基礎的台灣「科技防疫」工作,除了成功守住抗疫防線、大受好評之外,也如其他民主法治國家一般,在運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時,必須面對來自個人資料與隱私權保護領域的詰問。
-
專訪漩渦中的「小明」父親:我們已做了選擇,想要回台灣
疫情隔離政策之下,武漢包機爭議與滯留大陸的陸配子女返台問題,引爆了「小明」風波。我們專訪了「小明」本人與爸爸,回顧這段被卡在兩岸之間無法「回家」的旅程。而「小明」的家族故事,本身亦是一部近代兩岸戰爭史的縮影。
-
羅馬競技生死鬥:台灣90後的寶特瓶「共和」之夏
「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廢,但仔細想想,其實很有深度,不過當你再看看,又發現,欸,沒有,其實還是很廢。廢跟深度之間,有一個層次感。」
-
天皇、戰爭與福島:在台灣,展出「日本敏感詞」
即便在「民主社會」中,環繞著禁忌的「敏感詞」展開言論與表現自由的鬥爭,依然是件苦差事。
-
台灣人認同度創歷史新高:港國安法通過前後,台灣人在討論些什麼?
近一個月來,雖然台灣人也熱中討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疫情振興措施與罷免韓國瑜等話題,香港國安法議題與六四週年活動仍是網路關注與討論的熱點。
-
生而日本、長於民國、身後「台灣」:李登輝今長眠五指山軍人公墓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的最終長眠之處,是一處寫有「異日國家得統一,家祭毋忘告乃翁」的中華民國國軍戰士墓園。
-
韓戰七十年:一場被遺忘的戰爭,「兩個中國」與上萬戰俘的前線角力
今日是韓戰七十週年。這是一場重塑了東亞政治格局的戰爭,卻同時也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它被歷史遺忘的祕密,藏在停戰後為期兩年餘的「談判」與「戰俘問題」之中。
-
佘健源、劉玉皙、卞中佩:數據解密「韓流」起落,誰從投韓轉向罷韓?
韓國瑜熱潮如旋風般起落,高雄選民是送他站上舞台的核心要角。怎麼樣的「高雄人」在兩年前親上將他送上大位、又在兩年後毫不留情地將他罷免?
-
賴有心:從「吳朋奉是外省人卻愛台語」標題,談談「台灣話」是什麼?
距離1950年代已經過了七十年,台灣人還是容易認定「外省人應該不太會說台語吧?」然而「台灣話」的內涵與流變,遠比此複雜許多。
-
獨家數據分析:「韓流」原產地,高雄市民如何罷免韓國瑜?
19個月前,高雄市民讓韓國瑜成為眾所矚目的政治新星;19個月後,93萬高雄人決定讓他離開市長位置。端傳媒獨家取得罷韓第二階段連署最基層的「村里級」資料,看看這一心求變的南方港都,如何讓「韓流」在兩年之內旋風起落?
-
傅月庵:我與誠品書店二三事
一間書店而能引起一座城市如此騷動,也實在夠強大的了。身為「對誠品很有意見」如我卻未免想到,誠品敦南店之所以讓人格外懷念,或許在於某種老派的寬容,以及讀者、作者、編者、店長、店員的種種老派交往。
-
誠品敦南最後一夜:向90年代台北告別,今宵且珍重
以敦南店為首的誠品故事之所以誕生,正是因90年代台灣解除戒嚴、經濟高速發展之後,民眾對知識和生活美感的需求迸發,是台灣社會時代精神的切片。
-
台灣徵信社:因「通姦罪」而蓬勃的「抓姦」產業
29日下午四時,台灣大法官將公布「通姦罪是否合憲」的解釋文。在通姦罪實施之國度,「抓姦」產業因應而生,他們如何替世間男女調查伴侶的外遇證據?
-
港「國安法」表決前夕,蔡英文提及的《港澳條例》60條代表什麼?
在這一週之內,北京與台灣都將優先按照自身的「國家安全」戰略行動,許多港人對兩地政府的期待,或許短期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