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
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舉辦法人說明會,公布最新經營狀況
在詭譎多變的中美台局勢下,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備受各方矚目。
-
特朗普告別白宮前夕,美國使者未竟的台灣之旅
是畢業旅行,或困獸之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Kelly Craft臨時喊停的台灣之旅,透露著白宮易主前夕台美關係的微妙脈動。
-
小端網絡觀察:「防疫詭異」事件後,台灣網友是否越來越不信任《紐約時報》?
從集資買廣告「讓世界看見」的窗口,到質疑它「立場偏頗報導失真」,台灣人對《紐約時報》的想法是否正在轉變中?
-
不能收復的淪陷區,不會過時的「陸書送審」制度?
面對爭議,文化部長李永得向媒體表示,面臨中共不友善的文化侵略,台灣政府應建築「民主防禦工事」。
-
【聲音劇場】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
這是一場直球對決的真心話大冒險,八成的參與者都選擇先隱去姓名才願意回答。
-
台灣對美國豬牛新制上路:疫後新局之下,WTO的尾聲敘事
為何蔡政府甘冒民意反彈,也堅持推動新一輪美豬、美牛開放政策?為何這一議題會成為台灣過去三任政府都感到棘手的難題?
-
台灣‧疫時生活
2021年,台北的城市跨年煙火
為了「帶領大家揮別陰霾的2020年」,台北第一高樓101大樓最後仍按例施放跨年煙火。
-
統或獨?戰或走?台灣人心中的一百個祕密
支持兩岸統一或獨立?願不願意上戰場?這些藏在台灣人內心深處的真心話,我們將製作一部「聲音頁面」來說給你聽。
-
台灣‧疫時生活
疫情之後,我的貨機人生
「腳下是病毒統治的塵世,三萬英呎的雲隙還是天空,曬得皮膚發痛的還是陽光,讓人昏昏欲睡的還是黑夜。」
-
台灣‧疫時生活
團結的基層性工作者,是否永遠不被擊潰?
一場疫情,讓台灣俗稱「八大」的酒店、舞廳、三溫暖等性招待場所哀鴻遍野,卻也意外讓「籌組工會」的夢想變得可能。
-
2020金馬專題
冷戰的航線:台灣與中國之間,被砲火反覆摺疊的群島
儘管兩岸停火已屆四十年,仍然有一部分的「台灣人」,可以單憑砲彈在空中的聲音,就能精準判斷它的種類和落點。
-
台灣‧疫時生活
台灣疫時生活:當「非法移工」成為台灣家庭支柱,疫情之下怎麼辦?
台灣長期依賴五萬多名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非法」大軍維持社會運作,一場疫情封鎖了邊境線後,許多家庭開始喘不過氣來。
-
中天新聞最後48小時:忠實觀眾往哪兒去?他們會再掀潮流嗎?
這些曾經追逐著韓國瑜新聞、中天電視台的支持者,是否會隨著中天的號召轉戰網路?
-
為了信仰,全體吃素七天的台灣小鎮
位於台灣「內地」的小鎮埔里,在過去的七天裡舉辦「祈安清醮」儀式,餐館、超市全停賣肉食,連麥當勞也推出素食套餐。
-
2020金馬專題
2020年,我以「老兵」身分重返「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前線
兩岸長期軍事對峙,服兵役是每個台灣生理男性的法定義務,僅服役方式隨時移而有變遷。然而,軍隊為誰而戰?答案並不總是清晰。
-
兩岸關係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走出「怨恨」,給下一輪兩岸青年交流盛世的備忘錄
如果兩岸青年都能意識到,目前雙方都無法實現各自在族群和主權範疇上的主張,就該思考如何讓雙方能夠共存、共榮地活下去。
-
專訪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去全球化」時代,台灣如何把握機會?
作為主導台灣產業政策的最高級別官員之一、面對數十年來未有的世界變局,沈榮津與行政團隊的思路是什麼?
-
兩岸關係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許仁碩:陸生十年,我們真的只能「互相怨恨」嗎?
陸生不該是兩岸關係的工具,台生也不只是陸生在台生活的背景,燃燒了青春的,不是只有陸生。
-
同婚通過後,國王與國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台灣同婚合法化後,反同婚的勢力並不因此而消解,連串的「性別戰爭」繼續在孩子們的書架上開打。
-
校園前線諮商心理師內心話:如何「接住」處於低潮與危機中的青年學生?
台灣大專校園接二連三發生學生輕生事件,社會將期待投注在校內的諮商心理師身上,但他們如何看待這個議題?
-
她進了好萊塢,卻被問「妳知道怎麼做人腦炒蛋嗎?」
2020年金馬獎前夕,李宛蓉受邀返台,與李安、是枝裕和、Ken Loach並列講師,談她所「品嚐」出的電影滋味。
-
胡又天:〈我的祖國〉,難再複製的經典「紅歌」
2016年的龍應台到2020年的歐陽娜娜,加上意外中槍的林志玲,六十多年前譜成的韓戰電影主題曲,何以仍能掀起人心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