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專訪國際暗空協會副主席:暗空,會不會成為下一代無法想像的未來?
「我不懂為什麼這世界上有三分之一人口看不到星空。」
模糊在政治口號裡的「他者」:中國大陸居民如何看待「武統」台灣?
對於大多數的大陸民眾來說,「一個中國」和「兩岸統一」是一種長久存在於官方話語裡的、沒有被挑戰過的「原則問題」。
岑子杰同婚案上訴部分得直,終院稱港府需有替代框架承認同性伴侶|Whatsnew
終審法院裁定婚姻憲法自由權利只限於異性婚姻,但政府應確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侶關係獲法律承認。
電影《孤注一擲》:渲染東南亞詐騙犯罪,中國主旋律的新拐點
主動迎合政策的「命題作文」,肩負著政府的普法任務,《孤注一擲》票房大賣36億。
緬北X電信詐騙:電詐與東南亞地方「綑綁」,還是在全球遷徙流變?|端對談
在國家與邊界、中心與邊緣的對立中,她們思考小寫的人與大寫的人的生命故事。
氣候災害令印度限大米出口,米價上漲加劇全球糧食危機|Whatsnew
除了戰爭的影響,全球極端氣候也加劇了糧食供應鏈的持續緊張。
身為一個「敵國人」:被貼上標籤,卻未被理解的在台陸生
陸生在時局和政治話題下,自身都沒有得到被理解的機會;兩岸交流的期待,很自然也就落空。
民運圈#MeToo調查:圈外是極權,圈內是父權,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這些被指控性騷擾的人,沒有意識到極權和父權的同構性,對自己壓迫者的角色一無所知。」
被指反攻遲緩逾月,烏軍宣布攻破南線俄軍第一道防線|Whatsnew
烏軍對接下來的挺進抱謹慎樂觀態度,因為俄軍的第二道防線相比第一道防線要脆弱很多。
上線「Whatsnew」、預告全新簡報產品,端的即時新聞是什麼樣的?
即時新聞,會是端傳媒深度報導的關鍵一環。
《中國好聲音》崛起與落幕:「鬼妹」李玟戳穿的中國娛樂「大劇本」
所有參與者得接受這場操控。它變成一頭綜藝界的利維坦。以我為尊,一切得服從,以作為交易。
韓國「芭比沉沒」的背後:當女權從社運走上政治舞台,能否經受住選票的考驗?
韓國女權運動某種意義上終結了民主黨政權,這對於女權在政治上困難重重的中國、日本女性來說,確實是用權利戰勝權力的莫大鼓舞。
台灣芒果珠寶盒:專屬這片島嶼的甜美與固執
比起「大量」採購、「統一」購買,台灣在盛季小市場,卻可一次找到六七款不同品種的平價地產芒果,這背後是山海歷史與本土的固執
陸籍留美博士生疑校園槍殺華人教授,大陸網民都在討論什麼?|Whatsnew
怎樣的精神狀態,讓一個「寒窗苦讀」的年輕人,槍殺了自己的導師。
前進黨沒改變什麼?他信歸國與泰國政治的三十年浮沉
他信選擇回國,很可能也是評估了他的流亡議題已經愈發難以動員年輕選民。
清邁半年,在破碎的世界裏重建生活|行星酒館 EP1
一旦坦然接受「回不去」這個設定,一切反又變得簡單明瞭,甚至有了一抹希望。
超強颱風「蘇拉」吹襲香港,或為1962年後最強風暴之一|Whatsnew
傍晚,天文台更新預測,將海水上漲的預測由5米調至6米,「最高水位可能達歷史紀錄」。
歐盟新規生效,歐洲網民將可禁用社交平台算法推送|Whatsnew
歐盟利用龐大的單一市場推行互聯網管理的「歐洲標準」,這次也能有效監管互聯網巨頭嗎?
10首香港英文歌:那些廣東流行樂沒有的「香港質感」
這裡是廣東歌中少見的表達方式:不單純為了過場的結他Solo、不為了再進副歌的「升key」、實驗味的聲音效果
核廢水排海、禁日本水產後,香港人還吃魚生嗎?日式餐廳如何求存?
政府與政府之間拉扯角力的同時,一些香港人選擇繼續吃日本魚生。
「讓女人生韭菜,然後全社會割韭菜」,中國生育獎勵政策為何沒用?
「功利地把女性和生育綁定在一起,是彌漫在我們社會中的系統性問題。」
被凍住的房地產:暴雷潮下相關利益者的動態博弈
活不好,又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