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鍾曉陽與鍾玲玲座談:誰是雲雀,誰是夜鶯?

鍾曉陽與鍾玲玲座談:誰是雲雀,誰是夜鶯?

兩位作者合寫的《雲雀與夜鶯》,是一次文學實驗,也是一次友情見證。

刀郎又紅了而且更紅!《羅剎海市》講了當下中國的鬼故事?

刀郎又紅了而且更紅!《羅剎海市》講了當下中國的鬼故事?

不能直言的環境,情緒要控制,發洩需婉轉。比起當年李志的直接,刀郎這次的全部架空現實,展示了一個什麼樣的現在?

問題並非在撞名:面對官辦「香港文學館」,民間聲明中沒說出的是什麼?

問題並非在撞名:面對官辦「香港文學館」,民間聲明中沒說出的是什麼?

繞開公開諮詢,潘耀明與「作聯」的所謂「倡議」,對象只有政府和特首,卻毋需對民間和文學界作任何交代。

《芭比》,以及永遠對《芭比》不滿意的你

《芭比》,以及永遠對《芭比》不滿意的你

明明已取得卓越票房,掀起了全球級別的討論,超額完成了合家歡任務,卻因爲講的是女性議題,而遭到最挑剔的評價

好萊塢罷工僵局若持續:AI 會完全取代真人的編劇和演員嗎?

好萊塢罷工僵局若持續:AI 會完全取代真人的編劇和演員嗎?

他們的終極目標是運用 AI 建立一個不斷自動更新的內容小宇宙,每天時間一到就自動吐出一集新節目。

好萊塢的暑期檔,AI擔了創意匱乏的罪名?

好萊塢的暑期檔,AI擔了創意匱乏的罪名?

罷工也許不能阻擋AI的發展腳步,但好萊塢是時候反思自己對於創意的傲慢和忽視。

一條小村裡的「香港」:社運疫情後,離開的人怎樣才會回來|導演曾翠珊專訪

一條小村裡的「香港」:社運疫情後,離開的人怎樣才會回來|導演曾翠珊專訪

太平清醮每十年就像一次盛大的Reunion、也是村民各自人生的Check point。

香港書展2023:去政治化後,疲態中回歸「散貨場」?

香港書展2023:去政治化後,疲態中回歸「散貨場」?

去政治化之後,香港出版界還能怎樣敘說「香港」?

《萬湖會議》觀影筆記: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秩序井然的恐怖片

《萬湖會議》觀影筆記: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秩序井然的恐怖片

這部電影是解剖極權體制之惡的絕好標本,也是對人性中服從權威、無意識或主動作惡的邪惡黑洞的一次探險。

王淨專訪:來自宇宙的訊息,和生活的救贖

王淨專訪:來自宇宙的訊息,和生活的救贖

很多事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它就是會在你愈小心,愈不想要失去的時候離開你。

米蘭‧昆德拉:如何令期待「流亡異見作家」的政治道德人士失望

米蘭‧昆德拉:如何令期待「流亡異見作家」的政治道德人士失望

流亡者一旦在移居地定居下來,就必然跟原居地愈來愈遠;而正因這種跟原居地日漸強烈的距離感,流亡者也逐漸失去流亡意識。

導演顧桃專訪:從蹲守中國最後的遊獵民族到尋找薩滿

導演顧桃專訪:從蹲守中國最後的遊獵民族到尋找薩滿

顧桃曾循著父親顧德清的腳步蹲守森林長達八年,如今他發現處處都是素材和故事,比如尋找薩滿。

《怪物》影評:是枝裕和變成了家庭題材的「激進份子」?

《怪物》影評:是枝裕和變成了家庭題材的「激進份子」?

是枝裕和及坂元裕二合作的《怪物》被歸類為同志電影是否恰當?

林夕令粵語詞首次入圍:金曲獎的資產是多元與自由|2023金曲獎前瞻

林夕令粵語詞首次入圍:金曲獎的資產是多元與自由|2023金曲獎前瞻

台灣金曲獎以自由為資產傳承,但畢竟至今仍以「語言分類」為主,香港作者多年霸榜,粵語歌詞卻從未被提名、獲獎。

夏天在歐洲逛劇場:2023柏林戲劇節與維也納藝術節

夏天在歐洲逛劇場:2023柏林戲劇節與維也納藝術節

華人社會鮮有不帶情緒的公共討論,要能製作一齣像《前往達浩的巴士》的製作,不知要待到何時。

遠走的雞蛋,留下的肉餅:香港台灣雙城記後,GDJYB的世紀大聚合

遠走的雞蛋,留下的肉餅:香港台灣雙城記後,GDJYB的世紀大聚合

Why don't you kill us all. Why we live to see people fall…

上海仍是上海嗎?解封一年後,滴水不漏式文化與身心管治

上海仍是上海嗎?解封一年後,滴水不漏式文化與身心管治

今日大上海,若要引進外國演出而能確保通過審查,最方便是找些沒有歌詞的DJ 派對,和只是彈奏的爵士樂。

專訪導演李睿珺:《隱入塵煙》為何被下架,至今沒人告訴我原因

專訪導演李睿珺:《隱入塵煙》為何被下架,至今沒人告訴我原因

《隱入塵煙》是李睿珺第六部長片作品,他還想再拍20部電影。

西遊ABC:誰才是「西遊記」權威?中國觀眾對異國華裔的規矩

西遊ABC:誰才是「西遊記」權威?中國觀眾對異國華裔的規矩

對華裔影視,簡中觀眾自有一套流程:興致勃勃關注,怎麼看怎麼不滿意,罵罵咧咧離開。 討論重點永遠都是夠不夠「亞」/「中」

《南方,寂寞鐵道》:台灣最美麗、也最險峻的鐵路,穿梭於此的人|導演專訪

《南方,寂寞鐵道》:台灣最美麗、也最險峻的鐵路,穿梭於此的人|導演專訪

台灣人對鐵道的情感何其濃郁,這是台灣人一起經歷過的時代軌跡,也是台灣的文化認同,只是,被忽視了很久⋯⋯

四問港府申令禁<願榮光歸香港>:何謂禁?如何禁?是否開啟審查之路?

四問港府申令禁<願榮光歸香港>:何謂禁?如何禁?是否開啟審查之路?

律政司向高等法院申請禁制令,一首歌可以被禁嗎?哪些行為可能違反禁制令?

切片90年代香港獨立音樂:消逝的,可會重生?

切片90年代香港獨立音樂:消逝的,可會重生?

1994,他們,都是一些「不能融入」的人:因為音樂和行動理念有別,他們在主流和非主流都沒有容身之所,要靠自己另闢空間。

中港台記者圓桌:我們的2023康城 vs. 坎城 vs. 戛納,醜聞與爭議不缺席

中港台記者圓桌:我們的2023康城 vs. 坎城 vs. 戛納,醜聞與爭議不缺席

記者應該提前做功課嗎?場內睡著了還能公允打分嗎?如何看待影展起伏不斷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