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
-
習近平出訪莫斯科,北京對俄烏戰爭局勢會有多大影響力?
「聽中國人的話」,本質上並不存在於俄羅斯政治精英的詞彙列表裏。
-
歷史、願望與事實:俄烏戰爭會重演朝鮮戰爭的結局麼?
「徹底勝利」並不是「持久和平」在概念上的先決條件,這大概是朝鮮戰爭的提示。然而這是否適用於當下的烏克蘭仍需進一步分析。
-
「我不想成為戰地記者」 專訪烏克蘭攝影師 Maxim Dondyuk
「我有過多次命懸一線的經歷,很難說出當中哪次最危險。」
-
「精英」失聲,「暴徒」崛起,冷漠依舊:開戰一年,俄羅斯發生了哪些變化?
民眾因反戰而被判刑,更惡毒的人登上權力的舞台。
-
吳崑玉:俄烏戰爭一週年,有哪些戰略教訓?高科技武器為何無法終結戰事?
戰場上,時間卻與科技應用成果呈反比,甚至可說時間是高科技戰果的敵人。
-
牢獄之災、道德負疚、親友反目:被俄烏戰爭裹挾的白俄羅斯人
「戰爭沒有勝利日,勝利日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憧憬。於烏克蘭是如此,於我們都是如此。」
-
影像:烏克蘭一週年
烽火下的血和淚。
-
俄烏戰爭一週年:數說兩軍傷亡情況,誰在援助烏克蘭,誰仍在支持俄羅斯?
疫情後,中國對俄羅斯經濟的貢獻更明顯。
-
烏克蘭行記:「我們是歐洲最好的國家」,「我們是歐洲最差的國家」
城市的平靜和和平是兩回事。
-
俄國行記:一個戰爭中的社會,如何當作戰爭沒有發生?
彷彿這場戰爭是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一場「代理人戰爭」,而不是眼前這個國家已經親自下場。
-
【重磅】北京「策應」莫斯科?——俄烏戰爭與中美衝突背景下的中俄聯盟本質
美國能否分化中俄?俄羅斯是否終將厭倦對中國的依賴?而北京會否後悔對莫斯科的支持?一個當下牢固的中俄聯盟,與不確定的未來。
-
升級對烏行動令普京在國內外面臨新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在普京試圖打破俄烏戰爭僵局之際,吞併烏被佔領土,以及一系列不得人心的將俄羅斯推向戰爭的舉措,可能引發風險。
-
俄烏戰爭七個月:俄羅斯動員,烏克蘭反擊,這場戰爭將走往何處?
Google Trend顯示,「離開俄羅斯」,甚至「如何在家中自斷手臂」等關鍵詞搜索量在普京講話後激增。
-
國貨取而代之?麥當勞、Zara和現代汽車離開俄羅斯之後
「我們有很多人並不想要有任何改變,要麼他們沒有被人錘過,要麼在他們身邊一切都還照舊,所以就有一種想象中的穩定。」
-
援助烏克蘭:一邊是缺藥、缺武器的前線,一邊是800億歐元承諾背後猶豫的同盟
在一個陷入戰爭的民主國家,烏克蘭如何監督和確保資源送往真正需要的前線,取得國際盟友的信任?又遭遇哪些困難和挑戰?
-
數據故事:那些戰死烏克蘭的俄兵是誰?
年輕﹑貧窮﹑邊緣﹑低學歷--他們當兵是為了活下去,但最後卻死在異國他鄉。
-
【現場】為烏克蘭療傷——利沃夫,支撐起戰時心理支持的後方城市
從受訓新兵到負傷老兵,從年少女孩到七旬奶奶,儘管精神壓力或創傷巨大,但他們,都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
-
俄烏戰火下的能源危機:要擺脫對俄依賴,歐洲還能非核化嗎?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各國似乎掀起了一場核能復興運動;而被犧牲的,就是無核化的目標。
-
烏克蘭能取勝嗎?對俄烏戰爭未來走向的五種猜想
烏克蘭戰爭將如何結束,或者什麼時候結束,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但現在顯而易見的一件事是,俄羅斯並沒有節節勝利。
-
【現場】戰時三個月,我們進入烏克蘭,看到雖被戰爭改寫但頑強的生活
越過波烏邊境,我們終於看到了人流——一群排隊等待回家的烏克蘭人。
-
基輔記者日記
基輔記者日記三:創傷中的烏克蘭人們,「即使身處深淵,總會有出路」
「炸彈在體內嗡嗡作響,把思想和語言撕成碎片。眼淚也流不出來。我像是被凍結了。」
-
北約東擴的歷史與現實:是否需要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負責?
究竟普京的瘋狂是因為北約東擴太快,還是因為北約其實擴張得「不夠快」?
-
在血與火之間:俄烏戰爭背景下,中國的「反分裂」敘事困境
理解中國國家統一敘事的來龍去脈,對於從任何方面的立場回應台海問題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