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逼近全面戰爭邊緣:有核國對峙檢驗中國軍事裝備成效?|Whatsnew

巴基斯坦在5月10日上午宣布軍機進入印度領空襲擊印度軍事目標。
2025年5月8日,印控喀什米爾地區,砲擊中身亡的的死難者親屬在其遺體旁哀悼。攝:Channi Anand/AP/達志影像
南亞 印度 國際 戰爭 政治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有核國家的對峙衝突超過一週,仍未有降溫勢頭,就在5月10日上午,巴基斯坦軍方宣布對印度境內目標正式發起打擊報復。其行動代號為「Bunyan-un-Marsoos」,為《古蘭經》中一堵堅固的牆。巴基斯坦方面宣稱打擊了印度的防空系統和軍火庫等設施。

而此前的深夜,印度方面用遠程武器攻擊了巴基斯坦境內的多個空軍基地,報道指現場出現爆炸及大火,或有巴基斯坦軍機被摧毀。

截至發稿時,雙方損失均不明朗。更有大量無法驗證的消息在網上傳播。

儘管全球主要國家均呼籲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持克制並儘快降溫,但目前看來,雙方衝突還在持續,並且已經發展為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之後兩國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最新消息指出,印度已經開始動員部分陸軍單位,未來是否會升級還有待觀察。

是次印巴衝突中,值得外界關注的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雙方衝突體現了新的戰爭形態,兩個有核國家在暫未觸發「核武窗口」的前提下日趨逼近戰爭邊緣。

2025年5月1日,巴基斯坦陸軍坦克在射擊場的軍事演習中移動。攝:Inter Services Public Relations via AP

印度和巴基斯坦上一輪的重大軍事衝突,還是2019年的克什米爾空戰。當時印度因軍警遭到恐怖襲擊死傷慘重,而認定是巴基斯坦所為從而報復。當時印度空軍多次出動,每次十餘架軍機越過實控線襲擊巴控克什米爾。2月27日雙方發生空戰,印度至少有一架軍機被巴軍擊落,飛行員被俘。印度號稱擊落巴軍F-16戰機,但遭美國否認。

而此次的衝突規模要遠遠大於2019年。

5月7日凌晨,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空襲,打擊多個恐怖主義據點,造成巴基斯坦境內多人死亡。據巴基斯坦軍方5月9日晚間的發布會提供的信息,印度出動共計72架戰機,巴軍則出動42架戰機攔截印機。雙方戰機發射了大量遠程空對空導彈交火。如信息屬實,那這次空戰就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空戰,且是技術含量最高,武器裝備最先進的之一。

空戰後,雙方又使用大量的無人機、對地導彈相互襲擊。期間有消息稱印度海軍攻擊了巴基斯坦卡拉奇軍港及又擊落多架巴基斯坦戰機,但相關消息的僞作可能性較高,亦未得到印度官方通報。

印度和巴基斯坦均屬於擁有核國家。此前,普遍認為兩國的軍事衝突會加大核戰爭風險,又或是核戰風險能夠阻止兩國大規模衝突。但目前形勢下,雙方已經接近一場大規模常規戰爭的邊緣。此外,衝突亦呈現出類似俄烏戰爭的無人機戰等形態。

印巴的持續衝突,正在檢驗傳統的核威懾理論在新的戰爭形態面前是否出現變化。

其二是,此次印巴衝突成為外界觀察中國軍工體系的重要窗口。

此次印巴的劇烈衝突,也成為觀察中國裝備和軍事思路的一個窗口——包括觀察未來台海可能爆發的衝突中,解放軍軍事力量的可能表現。

根據目前CNN路透社等媒體引述法國、美國軍情官員的評估,印度在7日的空戰中至少被巴基斯坦擊落了1架法國制「飙风」(Rafale)戰鬥機。而巴基斯坦使用的裝備是中國產殲-10CE戰鬥機及PL-15空對空導彈。

如消息屬實,這將是中國裝備第一次在實戰中擊落歐洲先進戰機。

根據獨立軍事雜誌「The War Zone」的分析,PL-15空射導彈是中國空軍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匹敵美國同類型較先進的AIM-120D導彈。PL-15採用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射程可達約200公里,並且具備雙向數據鏈、有源電子掃描陣列技術(AESA)等新科技成分。

2025年5月9日,巴基斯坦軍隊砲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面印度國旗懸掛在受損商店前。攝:Dar Yasin/AP/達志影像

近年來,巴基斯坦由進口多國武器快速轉向大量進口中國軍備。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過去五年來,中國供應了巴基斯坦81%的進口武器。這一趨勢或意味着巴基斯坦除了更依賴中國軍備外,也在引入整套中國的作戰系統和作戰理念。

在空戰領域,巴基斯坦擁有中國製造的預警機和戰鬥機。根據解放軍此前的公開討論,未來空中作戰不再是單一裝備的比拼,而是「體系作戰」——爭奪信息優勢更為重要。「態勢感知是空戰制勝的關鍵」,中遠距、超視距實施戰術達成作戰意圖,將成為更優的選擇。

習近平時代的「軍改」中,解放軍也更強調體系化、信息化作戰,和空軍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一些中國大陸博主認為,巴基斯坦軍方近年來引入包括中國「殲-10」戰機在內的武備,也實際上引入了中國的作戰體系,包括數據鏈、雷達和指揮系統等。一些人就此認為巴軍藉助「中式體系化作戰」擁有了相比印度的更大優勢。

軍事評論員平可夫分析認為,此次印巴空戰是「現代空戰的里程碑」,體現了21世紀超視距作戰和遠程對空導彈的戰術效果。

他更指出,此次印巴空戰體現未來台海衝突中的某種可能戰術。中國製PL-15空對空導彈的遠距殺傷力,如放在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中,則解放軍空軍在大陸一側就可以直接殺傷新竹、台中等空軍基地起飛的中華民國空軍飛機。

其三是,衝突反映出特朗普時代地緣政治力量上微妙的變化。

隨着美國近年來重心轉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印度在地區中的地位變得重要。美國也組建如「四方會談」一類的準盟友體系,將印度視為與中國競爭的重要夥伴。另一方面,傳統南亞地緣政治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對抗,也隨着印度國力的增加而日漸邊緣化。

但是,隨着中印關係惡化和巴基斯坦更為靠近中國,中國或通過武器和戰術輸出,改變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

2025年5月9日,印度斯利那加,人們抬著靈柩埋葬遭巴基斯坦軍隊砲擊身亡的死難者。攝:Yawar Nazir/Getty Images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的最新分析指出,南亞傳統上是印度依賴俄系裝備,巴基斯坦依賴美系裝備。但近年來,印美合作密切,巴軍則轉向中國作戰體系。這意味着南亞地緣政治的重大轉變。

在此次衝突中,存在着這樣一種可能性:中國提供的軍備和作戰體系能幫助經濟和政治上更弱勢的巴基斯坦實現和印度的均勢局面。如果最終衝突達成這一結果,那既會削弱印度的戰略定位,也加強巴基斯坦的國際重要性。這一結果對於北京和伊斯蘭堡來說,都將是極大的地緣政治收穫。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中美多大程度上試圖介入調停或試圖藉助地緣政治實現自身意圖,印巴衝突都有本土的長期動力。事實上,此次的印巴衝突,有較大升級為全面戰爭乃至升級為核戰爭的風險。5月10日上午,巴基斯坦官方宣布總理謝里夫召集了國家指揮委員會會議。制度上,這一會議的功能包括了討論核武器的使用。

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10日上午巴基斯坦對印的軍事行動後,致電給了巴軍總司令、擁有巴基斯坦實際上政治主導權的穆尼爾(Asim Munir)將軍。這或許在暗示:美國有意願更多介入調停衝突。

評論區 3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此前,印度就已经展示购入美方f-35的意愿,而川普似乎也有意出售。若交易成事,巴方也可能会因应威胁求购中国的J-35隐形战机。印巴双方将成为最有可能出现隐形战机交战的战场。另一方面,近年埃及也有意求购歼10ce战机,此次交战有助中国开拓高利润的尖端武器的市场。

  2. 另外印度运用其在印度河上游水坝对巴基斯坦方的攻击也值得关注。

  3. 就目前印度方面检获的导弹残骸判断,巴基斯坦用的应该是性能已经被削弱的pl-15e,也就是pl-15导弹的出口版。最大射程只有145km。就纸面数据和军武斗兽棋的角度,pl15自用版的雷达科技及射程都要胜于aim-1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