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H-1B簽證新規大漲10萬美元,將衝擊科技產業|Whatsnew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9月20日簽署行政命令,把H-1B工作簽證的申請費用,從每年1500美元大幅增加至10萬美元。
2025年9月19日,華盛頓特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著一項行政命令,宣布移民簽證「金卡」方案。攝: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端傳媒 10 歲了!一路走來,我們始終相信,有些故事必須被說出,真相需要被守護。這十年的堅持,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未來的每一步,我們仍需要你同行。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一起訂閱守護獨立報導,讓真相持續被看見。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9月20日簽署行政命令,把H-1B工作簽證的申請費用,從每年1500美元大幅增加至10萬美元,雇主得先支付費用才能讓員工獲得簽證。這命令僅適用於目前身在美國境外、參加2026年2月抽籤的新申請人,於9月21日生效。

根據行政命令指,美國企業一直「有意濫用」H-1B簽證計劃,以工資較低的海外勞工取代本地美國人。它以四間不公開名字的公司為例,其中一家在2025年以5189名H-1B員工取代16000名美國人,第二家在聘用1698名H-1B員工後,解僱2400名美國人。

特朗普也在白宮表示,新政是為了「鼓勵企業優先聘用美國本地勞工,同時保留高技能外籍人才的入境途徑」,確保企業聘用「最頂尖的人才」。

H-1B過去最大受益者為印度與中國

H-1B為美國最主要的工作簽證,原來的申請費用為每年1500美元,專為從事專業技術行業人士簽發,例如工程師、建築師、教師等。美國國會每年批出約85000張H-1B簽證,其中65000張給首次申請者,2萬張保留予在美取得碩博士學位的畢業生,他們都必須先找到工作,由雇主擔保,才能提出申請。H-1B簽證的有效期為3年,可以申請續簽一次,若6年到期後想再度申請,必須先離境美國1年,才能申請和抽籤。由於需求極高,簽證採抽籤方式分配,去年美國政府收到約42萬5000份申請,錄取率僅5分之1。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指出,新政令簽證申請不再符合「經濟效益」,預計能令申請人降至85000的限額以下。他表示:「公司需要決定這個人是否值得每年向政府支付10萬美元......如果公司需要培訓新員工,他們應該聘用美國人。如果你真的想把一個很厲害的工程師帶到美國,就要每年付十萬美元。」

他又強調,所有「大企業」都表示支持。

根據美國政府數字,目前65%的H-1B簽證持有人從事電腦相關相關工作。最大受益者是亞馬遜(Amazon),其次是塔塔(Tata)、微軟(Microsoft)、Meta、蘋果(Apple)和谷歌(Google)。

這些公司尚未正式回應新政,但根據路透社消息,亞馬遜、微軟及摩根大通已發放內部通知,要求員工留在美國,身處海外的員工則須在21日前返回美國,若未能返回,應避免嘗試入境,直至另行通知。

而22日CNBC採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看法。黃仁勳稱:「我們希望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才能來到美國。不要忘了,移民是美國夢的基石。我們代表了美國夢。因此,移民對我們公司非常重要,對我們國家的未來也很重要,我很高興看到川普總統正採取這樣的行動。」奧特曼也對政策表達正面意見:「我們需要讓最聰明的人才留在這個國家,簡化流程並提出財務誘因,對我而言聽起來是好事。」

由於行政命令內容模糊,例如並沒解釋會否影響持有簽證但身處海外的人,因而引起各界恐慌。一條經NBC新聞核實的社交媒體影片顯示,一班從三藩市飛往杜拜的航班即將起飛時,大量乘客得知消息後要求離開,導致航班延誤三小時,當中主要是印度乘客。

根據美國政府數字,去年印度是H-1B簽證的最大受益國,佔核准申請的71%,其次是中國,佔11.7%。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也表示感到擔憂,指一日的期限給全球企業、專業人士和學生帶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白宮副新聞秘書艾傑克遜(Abigail Jackson)澄清,該費用不適用於現有簽證持有者和參加2025年抽籤的人,也不會影響他們往返美國的能力,僅適用於明年的新申請人。白宮新聞秘書卡李維特(Karoline Leavitt)也在社交媒體指出,10萬美元的費用將是一次性付款。

各界批評此政策將嚴重打擊美國科技行業和經濟。美國著名科技風險投資公司Menlo Ventures合夥人Deedy Das在社交平台X表示,高達10萬美元的申請費將令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才」不想到美國發展,嚴重阻礙美國經濟的創新和進步。

沃森移民法事務所(Watson Immigration Law )的創辦律師塔米娜·沃森(Tahmina Watson)告訴BBC,她大部分客戶都是小型和新創企業,這行政命令對他們來說是「致命一擊」。她說:「幾乎所有人都會被這筆費用擋在門外,作為入場門檻,這10萬美元將帶來毀滅性影響......許多中小企業真的找不到人來做這些工作,因為雇主贊助外籍人才時,往往是因為他們無法填補這些職位。」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也曾多次公開支持H-1B簽證計劃。他在南非出生,1995年以學生簽證赴美,隨後透過H-1B簽證在美國工作。去年12月他在X反駁批評H-1B簽證的言論,表示若沒有該簽證,他和其他SpaceX人才都不能到美國,因此他能為這議題「開戰」,立場絕不退讓。

特朗普此舉的合法性也備受質疑。人權組織美國美國移民委員會政策主席Aaron Reichlin-Melnick在社交媒體Bluesky上表示,簽證制度屬於國會立法範疇,政府僅能為填補審理申請的成本收費,因此10萬美元已超出合法範圍。拜登政府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的高級官員Doug Rand也形容費用上調「荒謬至極且違法」,批評道:「這不是真正的政策,只是為反移民人士的粉絲服務......特朗普只是為了登上新聞頭條,製造恐慌,卻根本不關心法院意見。」

印度外交部也表示,新法或造成「人道後果」,尤其影響印度勞工及移民家庭,希望美國當局妥善處理簽證問題。印度駐美國大使館也向當地的印度公民提供了緊急援助電話號碼,將盡可能提供一切援助。

特朗普自第一任期便多次限制H-1B簽證。他在2017年簽署行政命令,加強審查H-1B簽證申請,以打擊申請僱主的欺詐行為。此外,在他的第一任期內,H-1B簽證的拒簽率在2018達到24%,為歷史新高。相比之下,奧巴馬政府的拒簽率在為5%至8%,拜登則在2%至4%之間。

2024年2月9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一架飛機準備降落在聖地牙哥國際機場。攝:Kevin Carter/Getty Images

特朗普推三項「金卡」計劃

除了提高H-1B簽證申請費用,特朗普在同一日簽署另一份行政命令,推行全新「金卡」計劃(Gold Card),以高價簽證吸引全球富豪。此方案分為三個層次:「金卡」需支付100萬美元,便可更快速獲得居留權;「白金卡」申請費用分別是500萬美元,持有人可在美國停留最長270天,更無須為美國境外所得繳稅;第三個是企業版本,允許公司以200萬美元為員工申辦金卡,並可在員工間轉移權限。三種簽證均有國土安全部負責審核。

特朗普在今年2月上任後,已經提出「金卡」計劃。現在「金卡」申請網站已正式上線,要求申請人提供姓名、居住地和電子郵件等資訊,但簽證的實際發放時間尚未公布。

特朗普表示:「金卡簽證持有人都會是非常富有和成功的,他們會在美國花很多錢、繳很多稅、聘用很多人,所以我們覺得這計劃將會很成功。」

行政命令強調,這政策是為了「重整美國的移民結構」。它指拜登政府的移民政策過於寬鬆,濫用難民程序,不顧美國的經濟或安全利益,使販毒集團、恐怖分子和罪犯「壓垮美國社區」。「金卡」簽證確保美國已移民都是成功的投資者和商人,能對社會和經濟帶來高價值貢獻。

行政命令也形容該計劃100萬至500萬的費用為申請人對美國的「捐款」和「禮物」,以證明他們「超凡的商業才能和對美國的貢獻」,美國政府將把賺取的資金用於減稅、還債及其他公共用途。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預計,該簽證計劃將為政府籌集超過1000億美元收入。

盧特尼克也表示,「金卡」簽證將取代現行的EB-1和EB-2就業移民簽證。美國政府將先簽發80000張「金卡」,經過評估,才逐步推出其他簽證。

然而,「金卡」簽證制度或面對法律、稅務、需求等爭議。根據CNBC分析,美國憲法列明總統沒有單方面創設新簽證類別的權力,需要國會批准。此外,這簽證的最大需求可能來自中國和中東,但由於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和中國政府限制資本外流,金卡需求可能低於官方預期。同一時間,公民和永久居民須為海外收入繳納聯邦所得稅,若白金卡持有人毋須繳付海外收入稅,或會令擁有雙重國籍的美國富豪放棄美國國籍,購買白金卡後重新入籍,造成稅務漏洞。

評論區 4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另外h1b新政衝擊最大的其實是醫療行業。真的推下去美國醫療行業(不是醫藥研發,儘管也有嚴重衝擊)才真的是毀滅性打擊。特別是美國醫療行業嚴重缺人,大量依賴h1b提供人力資源。他們的利潤也無法讓醫院們支付申請H1b的新費用。醫護行業的培養成本高難度高,根本不能像cs一樣短時間內整出一批生力軍代替。一但新政落實,低收入階層的基層醫療會非常危險。

  2. 相比於偏軟件的科技業,偏生產的科技業公司,比如芯片廠,電池廠的工程師收到的影響更大,比如韓國台灣日本「援建美國工廠」的工程師,要讓美國重建工業創造就業的議程跟上時間表,拉近與中國等亞洲國家之間的差距,聘用外國工程師用以建廠與培訓非常重要,而Trump想一齣是一齣的性格令他對於這方面的衝擊毫無計劃與想定,只能看他之後會和幕僚如何找補。

  3. 認真地講,這次H1B新政突然對科技業有衝擊,但是衝擊也許沒有媒體想像的這麼嚴重?(我想這也是Trump敢在這上面亂搞的底氣)。一方面是隨著AI編程的快速進步,相當一部分底層programmer其實也是可以裁撤的。另一方面是隨著疫情後轉碼潮的學生畢業以及covid後科技公司的解僱潮。CS已經成了就業率倒數的行業,比歷史系藝術系等文科還要爛。換句話說基層人力的短缺也許沒那麼嚴重?(當然很多CS學生如果要留美工作)。更別說軟件公司也可以用外包方式維持,至於對大量使用外包科技公司會不會有任何政治後果,那就是Trump自己一人可獨斷的。

  4. 之前有 李光耀,李显龙,鱼尾狮大笑 meme,是不是也是时候整一个习近平大笑m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