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十歲了!我們特別推出十周年限定周邊商品,經典報導小書、周年語錄貼紙、十年一瞬明信片等紀念品,現在就前往線上商店選購。
預購期間於商店購買端傳媒會籍兌換券,特別贈送小書及貼紙。現在就成為會員,或邀請身邊親友,一起支持獨立媒體。
特朗普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哈馬斯接受停火提案、釋放所有人質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7日向哈馬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哈馬斯接受停火協議,釋放以色列人質。
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稱以色列政府已經接受他的停火提案,哈馬斯也是時候接受。他強調,已向哈馬斯說明不接受提案的後果,而且這是最後一次警告。
特朗普同日對傳媒稱,認為很快能就加沙局勢達成協議。不過,他沒有透露任何細節。
據以色列 N12 新聞6日報道,美方向以色列和哈馬斯提出了新的停火提案。根據提案,哈馬斯必須在停火首日釋放全數48名人質,換取關押在以色列的數千名巴勒斯坦人獲釋,雙方隨後將通過談判結束戰爭。
《衛報》引述一名以色列官員稱,以方正「認真考慮」美方提案。哈馬斯也證實,已經接到美方就達成停火提出的一些構想,正與調解方進行討論。哈馬斯還重申,願意以釋放所有人質作為條件,換取以方明確的終戰宣言,以及以軍全面撤出加沙地帶。
另據路透社報道,哈馬斯9月5日曾發放兩名以色列人質的錄像。錄像標記日期為8月28日,其中一名人質身處行駛在加沙城內的汽車上,自稱與另外數名人質被扣押於加沙城內,擔憂自己會在以軍的軍事行動中喪命。
據報美軍2019年嘗試在北海沿海安裝竊聽器,行動失敗、過程中射殺北韓平民
《紐約時報》9月5日發表調查報道,引述美國國防部逾20名現任和前任官員的證言,指特朗普於首個總統任期內,曾批准海軍海豹突擊隊執行秘密任務,潛入北韓沿海安裝竊聽設備,冀截取北韓領袖金正恩的通訊內容。是次任務以失敗告終。
特朗普回應報道,自稱毫不知情。
消息人士披露,美軍選中曾擊殺「911恐襲」主謀拉登的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負責任務。該分隊由核動力潛艇接載前往北韓海域,8名隊員再分乘兩艘小型潛艇進入北韓沿岸。然而,分隊在岸邊遭遇北韓漁船,船上有多名似乎是捕撈貝類的平民。分隊為免行迹敗露,決定向平民開火,數秒內射殺全部平民,並將屍體拖進大海匿藏。分隊隨後按照事前部署行動,即一旦遭遇任何人便放棄計劃及撤離。
消息人士未有透露遭射殺的平民人數,美軍方面則沒有人員受傷。美國隨後透過偵察衛星發現,北韓軍方在事發後立即於相關區域有所行動,但北韓官方始終未曾對外公布事件消息。
五角大樓後來檢討任務,判定根據交戰規則,海豹突擊隊射殺平民的手段屬於合規,而任務則是因「無法預見或避免的一系列不幸事件」導致失敗。
消息人士提到,特朗普是在2018年秋季批准是次竊聽任務,冀截取金正恩等北韓高層的通訊,以填補情報部門的盲點。報道指,特朗普於當年秋天與金正恩舉行歷史性峰會,並約定於2019年2月在越南舉行第二次會談。竊聽任務的目的或是為在越南峰會上佔有更多優勢。
中國證監會前主席易會滿被查
中共中央紀委、中國國家監委網站9月6日發布消息,指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易會滿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易會滿曾於2019年至2024年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中證監6日召開會議,由主席、黨委書記吳清傳達易會滿被查的消息,會議表態堅決擁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調查決定。
《經濟觀察報》引述數名消息人士指,早在8月29日前後,易會滿連同幾名家人已被帶走調查。報道提到,易會滿於1980年代就讀浙江銀行學校時的幾名同學,已經在此前數月間先後「落馬」。
石破茂宣布辭任自民黨總裁,將卸任首相
日本首相石破茂9月7日宣布辭任自民黨總裁,意味著將卸任首相。
石破茂提到,日美早前在關稅談判中達成共識,上週已簽署投資相關備忘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發出了相關行政命令,他已經完成責任,是時候為自公執政聯盟在參眾兩院選舉大敗負責。他寄語自民黨面對當前困境切勿故步自封,否則將沒有未來。
石破茂去年10月拜相,不久迎來眾議院選舉,結果自民黨大敗。受日本物價上漲、新晉議員派禮券醜聞等影響,石破內閣的民望持續低迷。今年7月,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再度失利,創黨70年來首次在兩院議席數皆不過半。
共同社提到,在石破茂決定辭職之前,自民黨原定於8日決定是否提前舉行總裁選舉,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石破內閣的法務大臣鈴木馨祐等已表態支持提前選舉,變相向石破茂逼宮。隨着石破茂自行請辭,表決計劃取消。
根據目前民調,下任首相的熱門人選,包括前經濟安保擔當大臣高市早苗、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前經濟安保擔黨大臣小林鷹之、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等。
美國將減少對歐軍事援助,包括鄰近俄國的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國防部政策總監 Vaidotas Urbelis 於9月5日對傳媒證實,美國國防部上週通知歐洲國家,根據美國《國防授權法》333條款向歐洲提供的國防援助,擬在下個財政年度起停止發放。
路透社提到,受影響國家包括鄰近俄羅斯的波羅的海三國 —— 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報道指出,停止發放333條款援助尚要取得美國國會批准。此項援助主要為盟友提供軍備支援及部隊訓練,不影響美軍派駐部隊和其他軍援計劃。
立陶宛政府表示,已經建議美方循「波羅的海安全倡議援助計劃」填補333條款援助的資金。該計劃聚焦於軍援波羅的海三國,目前正由美國國防部檢討。
愛沙尼亞國防部發言人重申,美國對波羅的海三國的軍援計劃,是美方支持歐洲的重要政治信號。
伊朗外長稱願意接受國際核監督,換取英法德撤銷制裁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Seyyed Abbas Araghchi)在《衛報》發表文章,稱伊朗準備好達成一份「確切且長久的」協議,容許國際機構嚴格監督和限制伊朗濃縮鈾活動,以換取外國解除制裁。
阿拉格齊稱,他近日與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的討論取得了進展,有望安排核查人員重返伊朗被炸毁的核設施。《衛報》提到,這是歐洲押後重啟對伊制裁的先決條件之一。
阿拉格齊敦促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改變主意,放棄在本月底恢復對伊制裁的計劃。他警告,如果歐洲國家錯失這個短暫的機會,將為中東地區以至更廣闊的區域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性後果。他還稱,假如歐洲領袖認為,對伊強硬可以搏取特朗普重視歐洲在伊核問題上的角色,將是大錯特錯。
英國副首相韋雅蘭因醜聞請辭,首相施紀賢隨即改組內閣
英國副首相兼地區發展、房屋和社區大臣韋雅蘭(Angela Rayner,台譯:芮納)因漏繳物業印花稅醜聞,於9月5日宣布辭去內閣職務,同時辭任執政工黨副黨魁。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台譯:施凱爾)隨即宣布改組內閣,涉及十多名閣員。
英國首相府公布了閣員變動名單。原任外交大臣林偉德(David Lammy,台譯:拉米)升任副首相,兼任司法大臣。原任內政大臣顧綺慧(Yvette Cooper,台譯:古柏)轉任外交大臣。原任司法大臣馬曼婷(Shabana Mahmood,台譯:馬穆德)接任內政大臣。韋雅蘭留下的地區發展、房屋和社區大臣空缺,將由原任環境大臣李世勳(Steve Reed)接任。除了韋雅蘭,原任下議院領袖鮑威爾(Lucy Powell)及原任蘇格蘭事務大臣麥彥安(Ian Murray)也會離開內閣。
路透社提到,韋雅蘭是施紀賢政府中第八位,也是最高級別的離職閣員。目前民調顯示,工黨的支持度落後於極右翼英國改革黨(Reform UK)。分析指,韋雅蘭請辭將為施紀賢造成更大壓力。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