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特朗普宣告對台徵20%關稅;北京洪災,一養老院31死;美特使往以、加沙

中網信辦約談英偉達,要求證芯片無「後門」;緬甸軍政府取消緊急狀態,定12月大選;中日7月31日分別發生對方國民被襲事件;烏克蘭恢復兩反貪機關獨立性;曾被暗指軟對抗,香港「保護海港協會」解散
2025年7月31日,俄羅斯襲擊烏克蘭期間,一間房屋在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襲擊中受損,一名受傷的居民站在基輔的房屋外。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你是否曾經好奇,一篇報導背後,記者與編輯經歷了哪些思考與取捨?全新上線的會員限定新聞信《走進編輯室》,邀請你走入幕後,一覽記者手記、新聞觀察與未曝光的故事。現在加入暢讀會員,首年限時 9 折,解鎖更多會員專屬內容。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的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路透社攝影記者Thomas Peter:2025年7月31日,俄羅斯襲擊烏克蘭期間,一間房屋在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襲擊中受損,一名受傷的居民站在基輔的房屋外。

今天是2025年8月1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8條新聞:

特朗普頒令訂出多地新關稅率,台灣暫定20%,台指仍在談判,加拿大、印度被懲罰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31日發表行政命令,訂出了對92個國家和地區對美進口貨品的關稅新率。

根據新命令,美國將對來自台灣的貨品徵收20%的關稅,此前的稅率是32%。美國同日、韓兩國締結協議後,對日韓徵收的關稅稅率是15%。

中央社8月1日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和行政院均稱,這一稅率是暫時的。賴清德稱,台美技術性磋商已經完成,尚未進行總結會議,因此適用20%的暫時性稅率。他指,20%並非台灣最終目標,後續談判將爭取更有利與合理的稅率。

特朗普還將加拿大貨品進口關稅率自20%調升至35%。白宮稱,提升稅率的原因是加拿大在打擊芬太尼等毒品,以及管制邊界方面行動不力。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對特朗普的決定表示失望。他指,加拿大僅是美國芬太尼1%的來源地,且正在採取措施,進一步減少芬太尼流出。卡尼還表示,加拿大已歷史性地投資於邊境安保上,以打擊跨境毒品運輸和偷運移民。他稱,加拿大政府將以行動保護加拿大工作崗位,在工業競爭力上投資,購買國產產品,及拓寬出口市場。

加拿大廣播公司的報導指,美加兩國仍在磋商。報導引述特朗普稱,已與卡尼通話,但加廣未能自加拿大政府方面確認這一消息。

路透社報導,同樣因邊境和毒品問題被特朗普施壓的墨西哥,其關稅提升期限獲展延。

此前被特朗普指責的印度,此次被徵收25%關稅。路透社報導指,稅率可能危害該國經濟。印度貿易部長稱,政府以保護和提升農民、企業家和中小企業的福祉為重。

中國北京、河北等地暴雨洪災,密雲太師屯養老照料中心確認31人遇難

中國北京北郊密雲、懷柔,及鄰近的河北承德等山區,此前因強降水引發洪災。位於密雲重災區的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人員遇難情況引發關注。《中國新聞週刊》7月31日報導,該養老院共31人遇難。

中共密雲區委書記余衛國在記者會上宣佈了太師屯鎮養老照料中心的情況。該養老照料中心共有77人,其中8人為工作人員。69名老人中,55人為失能、半失能。28日清晨,洪水衝入,致整條街道被淹沒,最深處積水達2米。救援部門7時抵達現場,但因水流湍急,難以進入,直至10時陸續救出被困人員。搜救持續至次日,期間陸續發現多名老人罹難。

余衛國指,太師屯鎮是密雲受災最嚴重之處,但養老院所在鎮中心一帶一向安全,故預案未將其列入轉移範圍。他承認預案有漏洞,提出要加強防災救災能力。

余衛國指,對老人因暴雨災害去世「深感悲痛」,「向所有遇難者表示哀悼,向家屬表示慰問」。

端傳媒7月31日注意到:「財新」和《新京報》關於養老院老人身體狀況和受災情形的多篇報導均被刪除;報稱兩名親屬在該院死亡的小紅書用戶,其發帖已清空;《北京日報》稱院內48名被困者全部被轉移,4名失能老人被送醫的報導則仍然保留。此外,北京當局、媒體28日曾稱沒有人員傷亡,當晚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稱災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批示發表後,中國大陸媒體方開始披露人員傷亡狀況。

記者會上,密雲區當局已將此次因災死亡更新為37人。央視網報導,北京市當局公佈的全市死亡人數則為44人,另有9人失蹤、失聯。新華社報導,河北承德灤平縣7月29日最後報告的死亡人數為8人,另4人失聯。該社又指,承德興隆縣30日報告8人遇難,18人失聯。目前尚無對此次北京、河北一帶暴雨災情的綜合統計資料。

更多關於中國北方暴雨的資訊,請見Whatsnew刊出的報導

特朗普特使訪以色列,將往加沙觀察援助物資發放情況

路透社7月31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正訪問以色列,於當日會見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威特科夫抵埠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解決加沙人道危機的最佳方法就是「哈馬斯投降並釋放人質!!」

雙方會面後,以色列政府有官員指,需要自「釋放部分人質的計劃」遷移到「釋放全部人質,解除哈馬斯武裝分子武裝和將加沙地帶非軍事化的計劃」。這被視為意圖將目標自短期停火改為全面安排。

據報,以色列7月30日向哈馬斯發出對美國停火方案修改意見的回覆。哈馬斯尚未作出回應。

白宮指,因威特科夫正研究加速加沙援助發放的最終方案,他定於8月1日到當地,檢查食物援助發放情況。白宮方面稱,威特科夫向特朗普作簡報後,特朗普將批核關於食品和援助發放的計劃。

此前,特朗普盟友,共和黨眾議員葛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將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稱為「種族滅絕」(genocide)。特朗普回應時指,加沙的局勢是「一件極糟糕的事」,並指美國將就加沙的饑餓問題提供財政援助。

以色列政府也因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備受壓力。前述以色列官員指,以色列和美國將著力加大人道主義援助力度,同時繼續在加沙作戰。

中國網信辦約談英偉達,要求證明H20芯片無「後門」

中國國家網信辦7月31日稱,已就H20芯片安全風險約談英偉達公司。該辦要求英偉達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晶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資料。

網信辦指,美國議員要求出口芯片設置「追蹤定位」功能。該辦還引述美國人工智能專家,指英偉達算力芯片「追蹤定位」「遠程關閉」技術已成熟,但未透露專家的身份。

英偉達隨後發聲明,回應稱網絡安全對其至關重要,芯片不存在後門,也不會讓任何人有遠程訪問或控制這些芯片的途徑。

H20是英偉達基於上一代架構開發,專供出口中國的芯片。儘管性能較該公司最新架構產品差,但仍領先中國國產AI芯片,且便於在成熟的英偉達開發環境下使用,因此受到歡迎。此前,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英偉達一度停止對華出口H20芯片,近期才重獲出口許可。

緬甸軍政府宣佈解除緊急狀態,準備12月舉行大選

《衛報》7月31日報導,緬甸軍政府宣佈解除緊急狀態,並計劃在12月舉行大選。

軍方發言人指,解除緊急狀態,旨在為舉行選舉,走向多黨製民主政體鋪路。

此前,緬甸軍方在2021年2月發動政變,強行解散了民選議會,推翻了昂山素姬領導的政府,並宣告緊急狀態,賦予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行政、立法和司法全權。

選舉日期尚未宣佈,但據報當局已展開政黨登記和電子投票機使用培訓在內的準備工作。

軍政府7月30日宣佈訂立新法,發表「旨在破壞選舉過程」的言論,或進行此等抗議,最高可被囚10年。

被政變解散的議會議員等反對派已宣佈將抵制選舉。聯合國專家6月曾稱,選舉是旨在合法化軍方長期統治的「騙局」。外界認為,敏昂萊將繼續掌權。

中日兩國7月31日各發生對方國民遇襲事件

《聯合早報》引述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7月31日早晨,兩名中國人在東京地鐵神田站附近的街道行走時,突遭四名陌生人持鐵管襲擊致重傷。嫌犯仍在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指,中國駐日使館第一時間向日方表明關切,正在進一步核實情況。發言人並敦促日方採取有效措施保障中國公民安全。

共同社報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一地鐵站內發生了日本人遇襲事件。這位日本人是女性,當時與孩子同行。她是被人用類似石頭的東西砸傷,隨後到醫院接受了治療,並無生命危險。

2024年6月,蘇州也曾發生日本人學校校車遇襲事件。事件中,跟車的中國籍導護胡友平罹難身亡。

烏克蘭頒布新法,恢復兩反貪機關獨立性

《基輔獨立報》7月31日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新法,恢復了「烏克蘭國家反貪局」(National Anti-Corruption Bureau)和「反貪專門檢察院」(Specialized Anti-Corruption Prosecutor's Office)的獨立地位。

報導指,烏克蘭國會審議法案時,進行了俄羅斯入侵以來的首次直播表決。表決中,331名議員贊成,無人反對。

此前的7月22日,澤連斯基曾頒布法律,欲取消上述兩機構的獨立地位,隨即引發國內抗議和國際關切。他在24日提出恢復兩機構獨立性的新法案。

曾被暗指「軟對抗」,香港「保護海港協會」解散

有線新聞8月1日報導,在香成立30年的保護海港協會宣佈解散。

保護海港協會於1995年11月成立,宗旨是保護維多利亞港免受填海造地及城市發展的破壞。

該會主席陸恭正指,協會原則是以法例為基礎保護海港,如果將法例修改,保障就會消失;政府5月通過修訂《保護海港條例》後,協會認為無辦法沿用原本的方式,希望繼續由公眾用他們的辦法保護海港。該會重申,憂慮修訂條例後政府能「自裁自決」填海。

港府2024年底提出修改《保護海港條例》,授權政府以「改善海港工程」為由,在維港填海興建設施,每項目容許填海面積可達0.8公頃。修例還授權行政當局推翻「不准填海推定」,減少了法院介入的可能性。立法會5月通過了政府提出的修法。

保護海港協會反對修法,並印發一份填海方案圖,顯示維港幾乎被填滿。港府1月回應稱,該協會虛擬圖片,試圖暗示政府有意進行大規模填海,是無理指控。港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6月更不點名批評該會的圖片「明顯與事實不符」,發送給外國媒體是「別有用心的挑逗」,暗指其搞「軟對抗」。保護海港協會副主席徐嘉慎回應,僅是重複政府的內容,不是搞軟對抗。

保護海港協會早前已指,如果修例通過,將停止運作。徐嘉慎曾表示,希望征詢大律師意見,研究以法律途徑提供救濟(provide remedy),在無勝算情況下,將繼續該會清盤程序。徐氏當時指,該會定於年底解散。

《保護海港條例》是港英立法局最後訂立的法例之一,於1997年6月27日通過。該條例也是少有由議員提出「私人條例草案」獲通過的案例,由民主派立法局議員,時任保護海港協會副主席陸恭蕙提出。陸氏後在梁振英政府任環境局副局長。

評論區 1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武漢大學碩士畢業生楊同學的新聞就不值得一篇whatsnew和在日報里被提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