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習近平訪越南簽署45項協議,加強貿易和供應鏈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越南,並與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簽署45份合作協議。有關協議涵蓋人工智能、海關檢驗檢疫、農產品貿易、文化和體育、民生、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
在美中出現貿易爭端之際,習近平表示,要加強與越南貿易和供應鏈上的合作。在貿易合作方面,中越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還有報導指,蘇林曾在媒體發表文章,希望在鐵路建設領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越南目前已同意使用中方貸款修建兩國間的新鐵路,但具體協議尚未公布。
越通社報導指,蘇林認為,習近平此行是兩國友好的里程碑,深化了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美國關稅政策變動,擬暫緩汽車關稅,半導體關稅一週後公佈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3日表示,一週內將公布對半導體進口征收的關稅。此外,他不排除暫停征收涉汽車產業的關稅。
路透社報導,美國對部分電子產品免除關稅的舉措,為解決關稅問題帶來一些希望。不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13日表示,免除電子產品進口關稅只是暫時的,後續可能會再加課特殊關稅。
特朗普說,美國即將進行「國家安全關稅調查」,將檢討半導體及電子產品供應鏈。他稱「我們想在自己國家生產自己的晶片和半導體」。
由於關稅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特朗普14日對媒體宣布,可能會暫時免除對汽車的關稅,讓汽車製造商有時間能調整供應鏈。
此前,特朗普先對非美國製造的汽車開徵25%關稅,又預計在5月對進口的汽車零件徵收25%關稅。
萬斯指歐洲成為美國的安全附庸沒有好處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接受英國媒體UnHerd採訪,談到他對歐洲政策的看法。他表示:「歐洲若永遠是美國的安全附庸,對歐洲並不是件好事。」
此前,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曾批評歐洲,引起輿論關注。當時,他呼籲歐洲國家增加國防開支,並抨擊歐洲的自由民主倒退及移民政策。
萬斯稱,他雖批評過歐洲的政策,但仍「熱愛歐洲」。他在專訪中也呼籲,歐洲應該更自主地發展:「我不希望歐洲人只是照著美國的指令行動。」
有關萬斯對歐洲政策的更多資訊,請參閱Whatsnew欄目過去的報導。
匈牙利通過憲法修正案,禁止LGBTQ+集會,並訂明只承認兩種性別
《衛報》報導,匈牙利通過《憲法》修正案,明定性別只有男或女兩種。有關修正案並禁止了LGBTQ+集會。
修正案的內容還允許政府使用臉部辨識系統來識別參與LGBTQ+集會的人,並進行裁罰。
此舉被視為是民族主義總理歐爾班(Orbán Viktor,台譯:奧班)鞏固所謂「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路線的最新作為。匈牙利政府宣稱,修法是為了保護兒童的身心與道德發展。
自由派在野黨「動能黨」(Momentum)政治人物在議場內拉開抗議布條,場外也聚集許多抗議民眾。人權團體則稱,該修正案侵犯了LGBTQ+群體及其支持者的權利,還指修正案並不能保護兒童,而是法西斯主義。
薩爾瓦多拒絕送還美國誤送的馬里蘭州居民
美國移民當局日前誤將一名馬里蘭州男子阿布雷戈·加西亞(Kilmar Abrego Garcia)遣送到薩爾瓦多的監獄。美國最高法院此前裁決,命令特朗普政府協助加西亞回美。
《衛報》報導,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Nayib Bukele)4月14日與特朗普見面。他當時表示,他不會下令將加西亞送回美國。
美國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則在14日表示,加西亞是薩爾瓦多公民。他稱若薩爾瓦多想將他送回美國,美國將依法院命令「協助」,也就是派飛機前往,但「他在我國是非法居留」,「最終仍由薩爾瓦多決定是否要將他送回」。
以色列提議哈馬斯交還人質並停火45天
法新社報導,哈馬斯4月14日表示,以色列提議,如果剩餘的人質獲釋,將實施45天的停火。作為回報,以方也將釋放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囚犯,並允許人道救援進入巴勒斯坦。哈馬斯將可能在48小時內做出回應。
另據路透社報導,歐盟負責中東政策的執委透露,將增加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的財政支持,提供一項價值大約16億歐元,為期3年的援助方案。
歐盟的地中海政策執委蘇卡(Dubravka Suica)表示,這項財政支持將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改革同步進行。有批評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面臨貪腐以及治理不佳。蘇卡回應指,「我們希望他們自我改革,因為若不改革,他們將不夠強大並被信賴,不只是與我們對話,也是與以色列對話。」
不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台譯:內坦尼亞胡)至今仍拒絕將加沙交給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提議。他也不理會歐盟提出的,包含建立巴勒斯坦國在內的解決方案。
哈佛大學拒絕美國政府要求,被凍結20億元撥款
美國哈佛大學4月14日拒絕遵守白宮的多項行政要求,因而被政府凍結22億美元的撥款。白宮的要求包含遏止校園內的「反猶主義」等項目。
根據報導,由於美國各地的校園中出現抗議以哈戰爭的行動,美國政府於2025年要求校園打擊其所定義的「反猶主義」。美國政府4月審查哈佛大學後,稱校方允許「反猶主義」盛行,考慮剝奪該校約90億美元的補貼。當局後續更對校方提出多項要求,除了遏止「反猶主義」之外,還要求停止與「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相關的多個項目。
哈佛大學公佈了一份向當局發出的律師函,表示該校「不會放棄其獨立性或放棄其憲法權利。」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在給全校師生的信中寫道,「儘管政府提出的一些要求以打擊反猶主義為目的,主要部分卻代表政府直接管制大學的『知識環境』(intellectual conditions)。」
特朗普政府也對其他大學提出了類似的要求。當局刪減了哥倫比亞大4億美元的補助,並指責校方未能在抗議以色列攻擊加沙的活動中保護猶太學生免受騷擾。哥倫比亞大學則回應,同意改革學生紀律程序,並採取其他措施來挽回經費。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