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美宣佈「對等」關稅;關稅引全球衰退預期;中共組織、統戰部長罕見對調

尹錫悅彈劾案宣判前集會持續;報導指馬斯克將離任美政府;匈牙利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美參議院通過終止對加拿大關稅
2025年3月31日,穆斯林在印度新德里的賈瑪清真寺參加開齋節祈禱後離開,標誌著齋月的結束。攝:Karma Bhutia/AP/達志影像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日報欄目將於4月4日休息一天,請讀者留意。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美聯社攝影記者Karma Bhutia:2025年3月31日,穆斯林在印度新德里的賈瑪清真寺參加開齋節祈禱後離開,標誌著齋月的結束。

今天是2025年4月3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7條新聞:

特朗普宣佈「對等」關稅措施,各方回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3日發表行政命令,正式落地此前備受關注的「對等」關稅措施。

特朗普在行政命令中,指責美國對境外的貿易逆差源於「不對等的貿易關係」,引發製造業外移,甚至影響防務能力。近期被美國指為「不對等」的外國貿易措施既包括關稅,也包括未能直接量化的法規和政策,例如魁北克要求商標註明法文的「第96號法案」

行政命令為各國設定了不同的關稅稅率基準稅率為10%。有報導指出,特朗普政府實際上是通過計算「美國對某國的貿易逆差」與「該國對美出口總額」的比重來計算「該國對美國徵收的實際關稅(包括貨幣操縱和貿易壁壘)」的。特朗普政府則將算出的「稅率」一半作為美國對該國「打折」(discounted)後的「對等」關稅稅率。

加拿大和墨西哥暫時被排除在此次「對等」關稅行政命令之外。

受到新稅率影響的美國幾個最大貿易對象各自作出了回應。

中國此次被徵收34%的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確認,連同先前徵收的20%,對中關稅總稅率是54%。中國商務部發言人3日談話指,美國「罔顧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也無視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稱其措施「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欺凌做法」。該發言人稱,「貿易戰沒有贏家」,要求美國取消單邊關稅措施,平等對話解決分歧。

美國政府2月將香港列為與中國同等,一體徵稅。港府3日發表新聞公報,指美國對港加徵「對等」關稅「霸凌無理」及「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港府稱,香港作為自由港,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地一向不設關稅。港府還指,香港嚴格執行產地來源證等制度,美國聲稱為減少轉運和逃稅風險加徵關稅「脫離事實」。由於美國此次取消了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小額免稅安排,港府指香港郵政會在5月2日前維持對美國的郵遞服務,「但不會代收所謂關稅」。

台灣本次被徵收32%的關稅。台灣行政院發文,批駁美國關稅計算方式和理論依據不明。該院還指,美國稱台灣為中國「洗產地」是加稅原因,而台灣對此嚴防死守,不應因此對台增稅。台灣方面還指,近年美國對台貿易逆差增加,主要是美國AI發展和國安政策下,對台資、通訊產品需求增加,反應其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巨大貢獻,增稅不合理。台灣指將會對美嚴正交涉。

特朗普為歐盟設定的稅率是20%。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全球經濟將受到「重大打擊」。她表示歐盟將反制,並宣佈對鋼、鋁產品徵收關稅的應對措施已準備好,將自4月中旬開始,先對美國價值284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關稅。

英國此次屬關稅最低一檔。英國首相指,貿易將進入一個新時代,一如防務和安全。他稱英國仍謀求同美方達成協議,但任何措施都仍將納入考慮。

面臨25%關稅的南韓指將同美方溝通,代總統韓悳洙指,將完善國內產業機制作為應對,也表示會對尤其受影響的汽車產業予以援助。日本面對24%的關稅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是對美投資最多的國家,質疑關稅是否合理。面臨26%關稅的印度則指還在研究,尋求可能的因應措施。

有關的特朗普宣布關稅的更多消息,請參閱Whatsnew欄目的報導

美國新關稅引全球衰退預期,亞歐股市普跌

在美國新關稅政策消息發表後,亞歐股市普遍下跌

對於關稅政策的未來效果,專家咸認為將有巨大的影響。有日本研究者指,特朗普的新政策結束了美國開啟的自由貿易秩序。

有法國學者則認為,美國和全球經濟都將表現更差,面對更多不確定因素。他表示,全球可能面臨經濟衰退。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發表的分析文章也指,今年美國和全球經濟恐面臨衰退。

中共中央組織部、統戰部部長罕見對調

《聯合早報》4月3日報導,中共中央日前發生罕見的人事調動。中央統戰部部長石泰峰轉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原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干傑擔任中央統戰部部長。

中共中央組織部是主管中國黨政官員人事和管理的部門,其部長一向被認為是關鍵崗位,權力巨大。統一戰線部主管的工作則負責聯絡黨外人士,主要關乎民族、宗教、僑務和民主黨派等。

先前擔任中組部部長的李干傑是清華大學本科、碩士畢業,為核專家,自畢業後長期在核事務領域任職。他2016年調任河北省委副書記,一年後返京擔任環保部長,機構重組後改任生態環境部長。2020年4月,他空降山東擔任省長、省委書記,二十大晉身政治局並執掌中組部。

《星島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儘管中共黨內幹部交流一直都有,但但如此高級別的領導對調相當罕見,不少人士都感到訝異。

尹錫悅彈劾案即將宣判,挺、反尹兩派集會持續

南韓憲法法院定於4月4日宣判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彈劾案如成立,尹錫悅將被罷免,否則他將立即恢復總統職務。

韓聯社4月3日報導,首爾各地當日有挺尹、反尹兩派團體的集會。集會地點包括憲法法院、總統官邸等敏感地區。

南韓警方從3日上午9時起,向首爾下達第二級別的緊急工作響應「乙號非常令」,並計劃在宣判當天啟動最高級別的「甲號非常令」,以期維護社會秩序。為此目的,警方在首爾政權機構、政治人物和媒體駐地附近部署了大量警力。

韓聯社另報導,尹錫悅的代理人團表示,綜合考慮社會秩序、警衛問題等因素,尹決定4日缺席彈劾案宣判,將在總統官邸觀看彈劾案宣判直播。他的代理人團將會出席庭審。

報導指馬斯克將離任「政府效率部」

美國媒體Politico報導,特朗普近期向其圈內人透露,馬斯克將自美國政府離職。

報導指,馬斯克離任的時間應將同他達到作為「特別政府僱員」的130天任期限制接近,大約在5月底或6月初。

有政府高級官員透露,馬斯克仍將作為特朗普的非正式顧問,經常在白宮出現。另有消息指,認為馬斯克會徹底退出特朗普圈子是在「自欺欺人」。

Politico指,這一情況意味著,特朗普與馬斯克的關係發生轉變,不再如一個月前白宮官員認為特朗普將繞過130天限制一樣。

對這一報導,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予以否認,指特朗普和馬斯克曾公開宣佈,馬斯克將在任務完成後離任。馬斯克隨後也轉發她的X貼文,稱報導內容為「假新聞」。

內塔尼亞胡訪問中,匈牙利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英國廣播公司4月3日報導,匈牙利政府宣佈,該國將退出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屬下的政府發言人確認了消息。當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抵達匈牙利數小時。此前,國際刑事法院對內塔尼亞胡發出了通緝令。

內塔尼亞胡此行是應歐爾班的邀請。2024年11月,歐爾班在國際刑事法院發出通緝令後即邀請了他,並指不會執行逮捕令。

歐爾班和內塔尼亞胡舉行了聯合記者會。歐爾班在當中指,國際刑事法院已成為「政治法庭」(political court),並稱對內塔尼亞胡的通緝令證明了這一點。內塔尼亞胡則稱讚歐爾班「無畏和有原則」的決定。

匈牙利是國際刑事法院創始成員國,也是第一個退出該院的歐洲國家。

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旨在終止對加拿大關稅

路透社4月2日報導,美國參議院當日通過一項法案,旨在終止對加拿大征收的新關稅。

有關法案由民主黨提出。一旦成為法律,將終止特朗普在1月22日宣佈的緊急狀態。特朗普以芬太尼走私為理由宣佈了該項緊急狀態,並令他可透過向加拿大徵收關稅予以回應。

參議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John Thune)呼籲不要通過法案。表決結果是法案以51票贊成,48票反對通過。目前參議院有53名共和黨議員和47名民主黨議員。共和黨參議員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麗莎・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米治・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和蘭德・保羅(Rand Paul)投了贊成票。

法案已發往眾議院。不過,由於共和黨亦佔多數,且眾議院議長已發動阻止法案,因此該案通過的可能性不大。

讀者評論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