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減薪?加稅?港府新財年預算,或提出哪些減赤方案?|Whatsnew

有議員提出設立類似「政府效率部」的機構,審視如何減省政府部門編制和開支。
2025年2月12日,維港大霧瀰漫。攝:林振東/端傳媒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接受傳媒專訪時透露,2024-25財政年度會錄得約少於1000億港元赤字,較原先估計的高出一倍。陳茂波指港府面對財政赤字要開源節流,並且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出爐,香港各政黨、政客連日來紛紛就如何減赤和滅赤提出不同建議,其中較為人關注的提議,包括公務員凍薪或減薪、調整長者2元乘車優惠、擴闊稅基等。

公務員或凍薪、減薪

有政界人士提倡公務員凍薪、甚至減薪。選委界議員吳傑莊建議,可委任一個由商界背景人士聯同審計處人員組成的「效率促進組」,由促進組審視如何減省政府部門編制和開支,並且訂立中期和長期目標——5年內縮減一成人手,10年內縮減三成人手。

新思維副主席黃俊瑯建議,問責官員、高層公務員、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及政府資助機構高層劃一減薪5.5%,相當於追回過去兩年的加薪幅度,以顯示高層官員的減赤決心和共同承擔精神。新思維秘書長陳家偉補充,政府處理公務員減薪時不應「一刀切」、即所有部門按同一幅度百分比減薪,而應檢視政府整體支出和不同部門的財政狀況。

港府過去調整公務員薪酬的一個重要考慮,是政府「帶頭減薪」會否成為私人企業跟隨減薪的理由。就此,新思維主席狄志遠稱市場上或有不少企業已經減薪,認為企業會因應市況自行調整薪酬。

翻查記錄,港府曾於2004及2005年實行全體公務員減薪3%,於2009年實行高級公務員減薪5.38%,另外於2003年、2006年、2009年、2020年及2021年實行公務員凍薪。其中,2003年至2005年屬於「沙士」疫後時期,公務員凍薪和減薪出自時任「財爺」梁錦松提出的「033」方案,最終為庫房節省了逾百億港元的開支。2020年及2021年的公務員凍薪則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

至於公務員加薪,近年幅度通常跑贏私人市場。COVID-19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低中層公務員分別加薪4.51%及5.26%,均高於香港整體僱員薪酬中位數升幅的4%及3.8%。2024年,低中層公務員加薪4.65%,而整體僱員薪酬中位數升幅只有3.5%。

陳茂波接受傳媒採訪時,回應了外界就公務員凍薪或減薪的意見。他強調要考慮到公務員薪酬的任何變動都會對私人市場造成影響,同時要避免影響政府服務。他指目前香港經濟正在增長,失業率很低,跟2003年公務員凍薪時的經濟環境不一樣。

2024年10月16日,《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記者會,特首李家超回答記者提問。攝:林振東/端傳媒

2元乘車優惠存廢引爭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於2024年11月回應議員質詢時披露,港府用於補貼2元乘車優惠的開支由2020至21財政年度起持續上升,2020至21年度補貼約10.2億港元,2021至22年度補貼約13.9億港元,2022至23年度補貼約30.7億港元。其中,自2022年2月27日起,計劃的受惠年齡門檻由65歲下調至60歲。當局預計,2023至24年度的補貼金額將進一步升至39億港元。

自由黨黨魁、行政會議成員張宇人認為,2元乘車優惠的受惠年齡應該回復至措施推行初期設定的65歲或以上。張宇人早前出席電視節目,指絕大部份60至64歲人士仍在工作,跟措施鼓勵65歲或以上長者於週末多走動的初衷有出入。他承認受惠年齡回復至65歲或以上會對部份市民造成影響,但他希望市民「不要斤斤計較」。亦有團體建議就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使用次數設置上限。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早前向陳茂波提交建議書,指即使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以開源節流為主軸,但包括視障人士在內的弱勢群體在基本生活需求上沒有半點妥協空間,促請當局不要向社會福利基本開支項目「開刀」,以免相關群體成為減赤的犧牲品。

陳茂波早前對傳媒表示,2元乘車優惠政策的原意非常好,但2022年將受惠年齡門檻由65歲下調至60歲之後,受惠人群的增長幅度很大,如今社會有共識認為政策不作改動的話,財政上並不可行。他透露,政府正就如何調整優惠政策收集和評估意見,並且研究不同方案,同時認定要打擊濫用優惠。

2025年2月9日,銅鑼灣有市民反對調整長者2元乘車優惠。攝:林振東/端傳媒

稅務政策或有調整

部分議員也提出應從稅收入手增加港府收入。

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則提倡增設新的合法博彩項目,例如籃球博彩活動,以將賭博資金引回合法平台,並且增加博彩稅收。他指非法外圍莊家每年從香港奪取逾150億港元利潤,有超過10萬名市民經常參與非法籃球賭博,預計籃球博彩合法化能將當中過半數人帶返合法市場,估計每年為港府帶來至少15至20億港元的額外博彩稅收。他又認為,今後發展菁英體育仍然需要大量資源,博彩稅收可以轉化為一大助力,認為政府應該積極檢視體育博彩業與體育產業之間的互利關係。

民主思路召集人、行會成員湯家驊也就開源提出增加博彩稅。此外,他建議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稅、海空離港稅、豪華汽車稅,以至薪俸、利得稅累進稅階等。

香港稅務學會在月初提出多項建議,認為香港已有數十年沒有全面檢討稅務條例,是時候作全面檢視,以適應新的營商模式。

學會還提出類似「富人稅」的稅務調整框架,包括將薪俸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由17%下調至16%,以協助中層人士,相反針對超高收入人士,將適用於入息剩額達500萬港元以上的標準稅率由16%上調至17%。另外,學會建議豁免首次置業印花稅,但設置相關物業的市值不高於650萬港元、置業者要連續居住三年等條件。

稅務學還建議,將非香港稅收居民演藝人員及運動員的稅率降低50%,並且在沒有提交收據以確定實際支出的情況下,將支出扣除額從收入總額的三分之一增加至三分之二。其認為稅務優惠可以吸引國際歌手來港舉辦演唱會,吸引國際運動員來港參與體育活動。

2024年2月15日,香港大學有不少遊人參觀。攝:林振東/端傳媒

港府可能削減醫療和教育開支引關注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勢必開源節流,外界關心教育和醫療資源會否被削減。

陳茂波則對傳媒透露口風,稱教育和醫療支出有節約空間,例如本地大學有一定的財政儲備,未來需要大學自身善用儲備和開拓收入,讓政府有兩至三年的時間去鞏固財政。

早在2025年初,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6名港大學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向陳茂波提交意見信,強調政府在削減開支和精簡架構的同時,務必為香港市民維持公營醫療服務在合理水平,同時高等教育、人才培訓、科研投資等方面不宜削減開支,反而應該增加支援,以作為長線投資項目。

6名學者還建議香港發展國際醫療中心服務,而且定位要有別於東南亞地區的醫療旅遊,應聚焦於高端檢查、治理奇難雜症等,即以延壽和提高生活質素為目標的醫療服務。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