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端聞 | 新聞播客

「六四」35年:林培瑞的六四記憶|端聞 Podcast

若從「短六四」和「長六四」兩個緯度來看待六四,林培瑞剛好跟這兩個緯度,有很多的交集

1989年6月1日,清晨一名年輕女子帶著吉他穿過天安門廣場。

1989年6月1日,清晨一名年輕女子帶著吉他穿過天安門廣場。攝:Peter Charlesworth/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何流 ,端傳媒音頻製作人陳莉雅

刊登於 2024-06-05

#六四35年#八九六四

感謝你支持「端聞」,我們希望更多地了解你對「端聞」的想法 >>>立即填寫問卷

端聞 podcast 的報導和製作都依賴端傳媒會員的訂閱付費支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播客報導,請成為端傳媒會員,支持我們持續產出,也讓更多人透過音頻獲取深度報導和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可享端聞聽眾特別優惠:暢讀月費會員9折暢讀年費會員85折尊享年費會員8折

收聽並關注「端聞」YouTube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或使用節目的 RSS Feed,在任意播客應用訂閱收聽。


1989年6月4日,已經過去35年了。對於這場運動的記憶,以及「六四」對於當下的意義,今年又達到了一個新的節點。

端傳媒特約撰稿人何流,近期拜訪了美國學者林培瑞(Perry Link),一位「六四」的親歷者。

林培瑞是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榮休教授,現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比較文學講席教授。除了專注於漢語文學,他這幾十年來主要支持中國的民主人權運動。林培瑞在「六四」事件前後成為了新聞人物。當時,他是美國科學院的駐華代表,住在人民大學隔壁的友誼賓館,結交了許多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80年代的民主偶像、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物理學家方勵之。日後的《方勵之傳》也是由他編輯和翻譯的。在六四事件發生後,他幫助方勵之逃進美國大使館,並最終成功保護方勵之一家免於抓捕、流亡美國。

多年來,林培瑞一直參與海外的人權組織,經常翻譯海外知識分子的文章,幫助美國人了解中國的另一種聲音。他曾說:「我們記住六四,是因為最壞的中國在那兒,最好的中國,也在那兒。」

本期「端聞」,何流與林培瑞進行了長時間的訪談,呈現80年代以及六四前後的經歷,探討如何以「短六四」和「長六四」兩個緯度看待80年代社會的思想解放,以及六四之後對中國社會和政治的持續影響。


關於端傳媒過往關於六四事件紀念的報導和評論,請參閱六四事件35週年特別頁面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podcast@theinitium.com


【製作團隊】
出品:端傳媒音頻
監製:甯卉
主持:楊靜
編輯:HY
製作人:陳莉雅
剪輯、聲音設計:「韁河媒體工作室」王伯維、孫聖峰、Waven
主題音樂:Axel Kacouti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