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hatsnew

香港23條後首個六四,仍有市民點蠟燭、以電話亮燈及默坐維園|Whatsnew

「其實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簡單的,沒有特別的胸懷,是人的心。」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被警方包圍後帶上警車。攝:Ryan Lai/端傳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被警方包圍後帶上警車。攝:Ryan Lai/端傳媒

端傳媒編輯部

刊登於 2024-06-04

#六四35年#八九六四#鄒幸彤#國安法#23條#香港

今日(6月4日)是六四35週年,亦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3條)落地後首個六四。這年,香港連續第4年未見大型悼念集會。

距離支聯會上一次在2019年的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已經過去5年。幾年過去,支聯會解散、實體悼念被禁、悼念的人身陷囹圄、坐落在大專院校的六四藝術品亦遭移走。這年,規模更大的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再次佔據維園,由下午一直開放至晚上。場內載歌載舞,消費氣氛濃厚;場外寂靜繃緊,警方重重佈防,全日截查帶走多人。

儘管警察嚴密駐守銅鑼灣一帶,現場仍見有市民以電話亮起燈光,亦有人身穿黑色上衣在維園長椅上安靜地坐著悼念。

維園以外,在香港各區,前民主派區議員開設的店舖遭警察上門調查,包括朱江瑋的店舖「如一 AsOne 團購網購平台」。六四前夕,有警員在前民主派區議員黃文萱開設的「獵人書店」查閱出入人士身分證,陳嘉琳今早亦在西貢被警察截停搜查。

晚上,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歐盟駐港澳辦事處內,點起了悼念六四的燭光。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身穿印有羅馬數字的衣服,被警方包圍後帶上警車。攝:Ryan Lai/端傳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身穿印有羅馬數字的衣服,被警方包圍後帶上警車。攝:Ryan Lai/端傳媒

警方嚴密佈防,有市民點蠟燭、以電話亮燈光

入夜,維園市集傳來音樂,有穿黑衣的人散落在場外的角落。他們沿維園步行、停留,或坐在長椅上。警方加重佈防,不時截查市民。晚上8時許,兩名身穿西裝市民在噴水池附近長椅點起蠟燭,大批警員包圍二人、拉起橙帶搜身,隨後放行。

其中一位市民Thomas 表示在維園亮起過蠟燭,並持續了一分鐘。警方隨即上前叫他撲熄,並叫來康文署職員,他獲告知違反康文署場地使用守則,給予一次警告後獲放行。他指心情平常,因是預料之內。

另外,市民盧先生沿天后步行至維園方向時用電話顯示燭光相片,被警方和康文署職員阻止,指他引起「騷動」,並登記他的身份資料。他最終在大批警員陪同下送離維園。他說,他問警方自己犯什麼法,但對方答不出。「相煎何太急呢,大家都要尊重死去的學生,悼念他們很正常的。」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在銅鑼灣街角,手提電話亮著電筒模式,並拿著小熊維尼玩偶。攝:Ryan Lai/端傳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在銅鑼灣街角,手提電話亮著電筒模式,並拿著小熊維尼玩偶。攝:Ryan Lai/端傳媒

在銅鑼灣東角道,街上不時有穿黑衣的人路過,但警方的截查未有如往年頻繁,也沒有以帳篷搭起搜身區。

街上動靜不大,悼念者比以往低調,但仍有人亮起一點光。70多歲、退休教師何女士一身黑衣,開著電話手電筒,獨個穿梭銅鑼灣。她說,35年前很多人走出來,「值得為他們做少少事。」她今日從灣仔步行至維園,沿路為死難者祈禱,「希望他們已經回到天父懷中,以及(我們)將來仍有希望。」

她指自己原本不知道如何悼念,但若然沒有紀念,回家也會不開心。後來,她在百德新街見到有人亮起電筒,便照著做。

何女士說,自己從未缺席支聯會的六四集會,最近幾年沒有集會,她也照樣來銅鑼灣。她哽咽道,「其實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簡單的,沒有特別的胸懷,是人的心。」「(六四事件中民眾)是一些手無寸鐵的人,只不過走出來想改善那情況,他們受了很殘酷很不公平的手段。我永遠都覺得政府要愛護自己的人民,你不愛護自己的人民,做什麼都沒用。」

另一名任職程序員的 Brian 頭戴繡上「freedom」的鴨舌帽,身穿印有「黑白 consciences」的黑色上衣,獨自坐在維園外圍的長椅,悼念六四。2019年前,六四於他太遙遠,他從未踏足維園悼念。2019年後,他感覺自由收縮太快,與六四產生共鳴,每年都在不同地方自行悼念,今年他選擇到維園默坐。

2024年6月4日,大量警察在維園截查市民。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6月4日,大量警察在維園截查市民。攝:林振東/端傳媒

Brian 認為,六四是值得記住的事,「一堆人被殺,(官方)覺得自己沒有錯,這是不對的。」

看到多人因悼念被捕,「隻手劃空氣(指行為藝術家三木)又拉、舉朵花又拉」,加上鄒幸彤等八人被捕,Brian 心中也有恐懼,「但如果驚就縮埋,咩都唔做、唔諗,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在他眼中,默坐的意義是讓人看到人們沒有忘記:「始終過去的事對未來有啟示,是一種堅持。」

他又指著維園沒有辦市集、但掛上「場地清潔中」、「暫停開放」的另一半球場,認為當局特地佔用場地,「很誇張」。

穿黑衣黑褲、年近80的何先生在市集外長椅靜坐,他亮起手電筒後,警員隨即上前阻止並警告他,若繼續做引人圍觀的行為,或觸犯法律。警員抄下其身分資料後離開。

近9時,人稱「姨婆」的老婦和一名男子出現在崇光百貨對出,她手持《香港國家安全法解讀》,男子頸上掛有毛澤東照片。不到數分鐘,二人被警方帶上警車。

較早前,下午約3時,銅鑼灣東角道一帶逾半百警察戒備,包括軍裝及便衣警,警員均穿上戰術背心,現場停泊至少三輛衝鋒車。崇光百貨外平均每兩分鐘,便有2至8名警員一組走過。一輛「劍齒虎」裝甲車停泊在記利佐治街,有途人駐足拍攝。警員亦在維園附近結伴巡邏。

3時許,一名老伯在崇光百貨外舉起兩張手寫標語,一張寫上題為「六四」的詩,指「念89」、「悼64」,「那些年/維園燭光如火海/但現在/人杳!燭滅!」;另一張題為「兩岸三地」,羅列了中港台三地的社運。期間他未有發言,但有警員指他擾亂公眾秩序,構成「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將他包圍、搜身並帶上警車。

數分鐘後,任職報紙編輯的劉先生被警員帶至怡和街搜身,最終放行。他指自己上班經過,行經警車時欲拍攝便被截查,他覺得:「無乜感覺,好多人可能都試過,我以前都試過」。他指自己以前六四會到維園,被問到集會消失數年、無法參與,他答:「有第二啲(其他)方式的。」

2024年6月4日,黃婆婆在銅鑼灣被警察拘捕。攝:Leung Man Hei /EPA/達志影像
2024年6月4日,黃婆婆在銅鑼灣被警察拘捕。攝:Leung Man Hei /EPA/達志影像

此外,社運人士王鳳瑤在銅鑼灣地鐵站外手持一束鮮花,另一隻手舉起5字手勢,並高叫「平反六四」、「人民不會忘記」等口號。警方指其高叫的口號有機會違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3條)的煽動意圖,她隨即被帶上警車。

特首李家超今日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被問及「六四」是否禁語、市民談論和悼念是否違法等,沒有正面回應。他指針對「個別日子」,政府立場清晰,「任何公眾活動必須守法。」他又稱仍有力量嘗試破壞香港穩定和國安,市民要小心「有人騎劫議題,借題發揮去搞事。」

維園之外,警察調查前民主派區議員店舖

除維園一帶,警方在各區亦有行動。六四前夕,前公民黨區議員黃文萱於深水埗開設的「獵人書店」門外張貼「35/5」字樣。書店於6月2日發文指,有自稱深水埗分局警員指控其門前的梳化阻街,並在門口登記出入人士身份證。

6月4日下午,書店外的「35/5」紅色字樣依舊,一街之隔有警車停泊。據報,較早前有5、6位便衣警員駐守書店外,並截停其中一位店長。店內書牆上,香港劇作家莊梅岩創作的舞台劇《5月35日》放在中間,書架角落則放上六四書籍,如《六四見證:四十八名目擊証人的報告》。

六四前夕,有警察到前民主派區議員黃文萱開設的獵人書店,登記出入人士身份證。2024年6月4日,書店門前紅色的「35/5」字樣依舊。書牆上,香港劇作家莊梅岩創作的舞台劇《5月35日》放在置中位置。
六四前夕,有警察到前民主派區議員黃文萱開設的獵人書店,登記出入人士身份證。2024年6月4日,書店門前紅色的「35/5」字樣依舊。書牆上,香港劇作家莊梅岩創作的舞台劇《5月35日》放在置中位置。

這天到訪的人仍然不少,其中包括90後的彭先生、鄧小姐、Rita 和50後的阿勤。他們在附近工作,也是書店的常客,今日趁午餐時間到訪。阿勤說從新聞上看到警方要求書店移走梳化,他們很喜歡那張「自由空間的梳化」,便過來看看它是否已經回到原位。鄧小姐說,「這是書店,所有的日子都應該可以自由出入。」

對於日前有警員檢查到訪者的身份證,阿勤說她沒有因為警方在場而害怕,「現在出街,多些人保護我們。Rita 說:「政府用心良苦,用盡所有方法去提醒我們,6月4日又來了。」她看到政府近年對六四「愈來愈害怕」,但她並不明白,「為什麼要害怕悼念、為甚麼要害怕一段記憶?」

他們今日會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六四。鄧小姐說,「我一定不會忘記。」阿勤說,「一日不平反,一日都不可以忘記。鄒幸彤一日不出獄,一日都不會忘記。他們拉了鄒幸彤,令到大家更清楚六四是什麼事,更想追尋的是什麼事。」

書店內,還有去年六四在銅鑼灣被警方帶上警車的社運人士杜志權。去年,他身穿「不想回憶,未敢忘記」黑色上衣到銅鑼灣,被警方帶走,直到深夜獲釋。他說在銅鑼灣出入是市民基本權利,「但現在變成在某些日子,某些人不可以去某些地方。」不過,他覺得香港傳媒的報導還可以傳到外界,所以「還可以的時候,應該要做多一點。」

他今年52歲,1989年從電視上看到六四直播。作為見證者,他覺得,「要很努力地用我們的口,去到哪裡,傳到哪裡。」他又表示不認同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的「寬恕論」,覺得寬恕的前題是「認錯」。「補救是另一回事,你怎樣補救,全世界萬千種方式,首先你要認錯了,但現在這一刻都沒有。」

旺角,前民主派區議員朱江瑋原定在店舖「如一」派蠟燭悼六四。於下午約2時警察上門調查後,店面已收起電子蠟燭。圖:端傳媒
旺角,前民主派區議員朱江瑋原定在店舖「如一」派蠟燭悼六四。於下午約2時警察上門調查後,店面已收起電子蠟燭。圖:端傳媒

在旺角,下午約2時,10多名便衣警在由前民主派區議員朱江瑋開設的店舖「如一 AsOne 團購網購平台」樓下聚集,及後有約4、5名警員入內調查,並禁止在場記者拍攝。其後,小店收起六四相關的紀念品,包括原本放置在收銀處的一排電子蠟燭,及售賣的「自由六月」明信片和膠紙。朱江瑋指未能透露調查詳情,又指「如一」逢星期二例休,但每年六四都會照常開舖,和上門客人聊天。朱原定4日於其旺角商店派發蠟燭悼六四。

另外,前西貢區議員陳嘉琳在6月1日在「西多」專頁發文,指收到將軍澳警民關係組電話,詢問她會否在6月4日跑步,又問「係咪齋跑(是不是只有跑步)」、「無其他特別?」、在哪跑等,最後提醒她「要小心唔好觸犯國安法」,並表示會再打電話給她。

4日,陳嘉琳向端傳媒表示,今早8、9時在西貢出門上班時被警方迎面截停搜查,問她「公司在哪」、「這麼早在西貢做什麼」。她因工作關係身上有索帶,被提醒「這段時期不要帶索帶」。離開時,警方向她表示「近來西貢都唔係咁妥當,好多差人會巡。」但她今天暫未收到來自警方的來電。

陳嘉琳稱:「很感謝他們每年都提一提,因為之前可能沒有那麼大感受,都是他們這樣提一提,提大家這個政權無處不在。」她還表示「去到35週年,說真的,他們想抹也抹不走。」

2024年6月1日,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在維園舉行。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在維園舉行。攝:林振東/端傳媒

家鄉情市集,有人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被帶走

今年「家鄉市集嘉年華」參與的省級同鄉社團由往年的26個增至28個,舉辦日期延長至5天,設220 個攤位。嘉年華獲民政事務總署的「同鄉文化推廣計劃」撥款贊助,獲多個政府政策局支持。

場內,不時見到數十人的參觀團體。其中,數十名長者的衣服貼上印有民建聯區議員「歐陽均諾」及其頭像的貼紙,隊伍中長者說,區議員組團訂旅遊巴士接送街坊到市集。在佈景板前,另一團的領隊舉著迷你國旗發號施令,指揮團友站好,然後拉起「香港廣州南沙聯誼會」等布製橫額合照。

市民張小姐和朋友由6月1日起每天都來到家鄉市集,她獨自拖着一個行李箱,禮盒堆至腰身高度。她指明天會繼續來購物,「買不完,香港買不到家鄉湖北的牛肉麵。」有見維園今天的警力明顯增加,張小姐稱「安全好多」,並表示不知道為何今天多了警察駐守。

香港黑龍江社團總會義工 Kiki 表示,今天由4時半開檔至6時,貨品已差不多清光,兩個攤位合共將近7000港元營業額,昨天只有約4000多元。 Kiki 稱攤檔今日開始減價,每款特產均減價兩三成,存貨足夠應付翌日客人。

下午約6時,有兩名男子在市集手持寫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由」、「民主」、「富強」等字眼的標語。他被在場保安包圍,有市集職員打開雨傘、不讓途人拍攝,記者舉起手機拍攝亦一度被壓低及用手阻擋鏡頭。保安表示兩人違反場規,及後有警察到場。

其中一名身穿哲古華拉(Che Guevara)衣服的男子,被5至6名保安緊密圍起、帶離維園,有人舉起傘陣遮擋;沿路上有警察在旁觀察並一同走動,但未有介入,有人問警察「為何不處理」事件。及後警察拉起橙線開路,男子被保安抬起帶入一藍色帳篷,期間場面混亂,事主曾大聲叫痛,並問「做咩夾住我」。事主並說自己被指身上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書籍,被指違規。最終,該名男子被帶上警車。

2024年6月4日,維園家鄉情市集,有兩名男子手持寫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字眼的標語。其中一名男子被在場保安包圍抬離維園,警察將他帶上警車。
2024年6月4日,維園家鄉情市集,有兩名男子手持寫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字眼的標語。其中一名男子被在場保安包圍抬離維園,警察將他帶上警車。

六四前夕,首用23條拘捕鄒幸彤等人

自6月3日下午起,警方在銅鑼灣一帶加強佈防。當晚約9時,行為藝術家陳式森(三木)獨自現身在銅鑼灣,做出祭酒和喝酒的手勢,並對空氣比劃「八九六四」字樣,全程一言不發。大批警員隨即拉起橙帶,將三木和傳媒隔開,又推撞在場記者。三木其後被帶上警車,最終無條件獲准離開。

獲釋後他向傳媒表示感覺「幾好」,「原先以為做唔到嘢,結果可以做到一啲,少少哋滿足。」

三木為「這一代的六四」街頭藝術活動的藝術家之一,由2009年起,藝術家自發每年在6月3日,於銅鑼灣街頭以行為藝術悼念六四。上年六四前夕,三木在銅鑼灣被警方以「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拘捕,在被帶上警車時喊道「不忘六四、打倒暴政、香港人唔好驚(不要怕)」。

同一晚上,在北京見證六四事件的時任學聯代表陳清華在海濱亮起燭光、架起十字架和「人民不会忘记」標語悼念六四死難者。多年來,陳清華都會在中聯辦外或附近地方悼念六四。他在 Facebook 發文表示,這是他連續第三年,獨個在同一位置悼念。

2024年6月3日晚上9時20分左右,行為藝術家「三木」現身銅鑼灣東角道,隨即被大批警員包圍,其後三木被送上警車帶走。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6月3日晚上9時20分左右,行為藝術家「三木」現身銅鑼灣東角道,隨即被大批警員包圍,其後三木被送上警車帶走。攝:林振東/端傳媒

臨近六四,警方在5月28日首次引用23條下的「煽動意圖的相關罪行」拘捕八人,其中包括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據報,其他被捕人為鄒的母親鄒劉華珍和舅父、民主派荃灣前區議員陳劍琴、社民連義工李盈姿、前支聯會常委劉家儀和關振邦,以及前支聯會常委關振邦妻子潘幼翠。「煽動意圖的相關罪行」若罪成,最高可處監禁 7 年。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案件與 Facebook 專頁「小彤群抽會」有關,但沒有透露細節。被問及「敏感日子」是否「六四」,鄧炳強沒正面回答,表示日子本身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利用這些課題煽動市民憎恨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及司法機構。」整場記者會中,鄧炳強未有提及「六四」,僅以「特別日子」和「敏感日子」形容。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六四前夕,關振邦和劉家儀曾在維園噴水池悼念六四死難者,被警方以「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或「在公眾地方擾亂秩序」罪拘捕。而李盈姿上年亦因在銅鑼灣遭搜出六四標語,被警方以煽動意圖罪拘捕。

6月2日,多年來每逢六四前夕刊登紀念禱文的基督教媒體《時代論壇》在頭版開天窗,編輯部聲明指「因事未能刊出」。同一期社評以「站在歷史記憶的肩膀上禱告」為題,指「那年的春夏之交,成為一代港人的集體記憶、政治倫理的啟蒙與定規。」文章又寫道,誠實面對歷史不是為了延續冤仇和抹黑煽動,「而是為了讓未來的悔改與復和有根有基」、「避免覆轍重蹈」。

今年是連續第3年天主教香港教區停辦六四彌撒。5月30日,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在《公教報》以《就是每年這時期……》撰文,指35年前的事在人心中留下創傷,儘管已被掩蓋或結痂。他說有了寬恕,才有可能實現修和與治癒。不過,「寬恕不代表忘記,但它能夠提供一個先決條件,讓我們內心得享自由、讓所有人得享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另外,嶺南大學學生會編委會在5月31日在社交媒體發帖,以《共寫.昨日血雨》為題徵收與「五月三十五日」相關的各類文藝創作,「讓真相不被忘記」,並在「6月3日翌日」發佈。同日晚上,編委會宣佈因「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取消徵稿。據《獨立媒體》報導,嶺大校方向編委會表示收到大量電郵投訴,要求撤銷徵稿帖文,否則或考慮不再容許嶺大學生會使用大學名義。

(尊重受訪者意願,Brian、何女士為化名。)

2024年6月3日,銅鑼灣市中心有大量警察駐守。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6月3日,銅鑼灣市中心有大量警察駐守。攝:林振東/端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