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聞 podcast 的報導和製作都依賴端傳媒會員的訂閱付費支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播客報導,請成為端傳媒會員,支持我們持續產出,也讓更多人透過音頻獲取深度報導和多元觀點。
立即訂閱,可享端聞聽眾特別優惠:暢讀月費會員9折|暢讀年費會員85折|尊享年費會員8折。
收聽並關注「端聞」YouTube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或使用節目的 RSS Feed,在任意播客應用訂閱收聽。
自4月17日起,大規模學潮席捲全美,甚至蔓延至全球各地的高校。對峙、衝突、扎營、罷工,以及停職、休學、拘留和逮捕,成為校園的日常景象。學生、校方、警方和政界人士在各大校園中展開立場各異、行動不同的爭論。
這場學潮罕見地將以巴問題推上了美國當下最重要的公共議程。
大規模學潮開始至今已經一個月。不少人會將此場抗爭與1968年因反越戰而印發的學潮相提並論。兩場的學潮起始點都是哥倫比亞大學。
事實上,自去年10月7日,以巴衝突爆發後,美國學生的抗議便未停歇,儘管當時的抗議多半是和平的。然而,今年4月17日,當哥大校長莎菲克(Minouche Shafik)
在一次聽證會上出現,保證對公開批評以色列政策的哥大教授進行調查並終止其職位時,引發學生們的不滿。
當部分哥大學生和教職員見到莎菲克在國會中為討好共和黨議員而出賣學校成員時、,隨即在校園裡展開大規模佔領行動。這些行動不僅是要求學校撤資以色列,還包括反對哥大在紐約哈林區的徵地計劃,該計劃迫使許多黑人低收入家庭搬遷。這些與1968年哥大學生反對在哈林區建設體育館並設立「後門」供黑人居民使用的情況非常相似,當時這種做法被廣泛批評為種族隔離。
這些相似之處並非巧合,是大學左翼學生有意傳承抗爭傳統的結果;這場學潮並非突然出現,儘管平時不起眼,但學生組織一直存在。在許多自由派大學,比如哥大、伯克利和威斯康辛,抗爭傳統是有意識地被承繼下來的,這才使得在關鍵時刻能出現如此規模的學生運動。
本期端聞,由端傳媒國際組編輯為你深入探討這場學潮背後的原因,以及我們將採訪一位身處哥大的新聞學院學生 Tiffany,聽聽她在現場的觀察。
期待你跟我們分享想法,郵箱地址:podcast@theinitium.com
【製作團隊】
出品:端傳媒音頻
監製:甯卉
主持:甯卉
編輯:HY
製作人:陳莉雅
剪輯、聲音設計:「韁河媒體工作室」王伯維、孫聖峰、李白
主題音樂:Axel Kacout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