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從政府關門危機到議長被罷免:美國國會陷入了怎樣的失靈狀況?

持續出現黑天鵝事件的狀態,不得不讓外界對美國民主和政治制度目前的健康程度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23年10月3日,美國華盛頓,美國國會眾議院以 216 票對 210 票通過了一項罷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動議後,麥卡錫回到辦公室期間被傳媒追訪。攝:Jonathan Ernst/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10月3日,美國華盛頓,美國國會眾議院以 216 票對 210 票通過了一項罷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動議後,麥卡錫回到辦公室期間被傳媒追訪。攝:Jonathan Ernst/Reuters/達志影像

王浩嵐

刊登於 2023-10-05

#美國眾議院#美國政治#共和黨

誰能想到,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美國政壇當下最大的危機便從聯邦政府面臨長期關門轉變為衆院因議長被罷免陷入停擺狀態。在美式民主即將再度迎來2024年大選等關鍵考驗之時,美國政壇危機不斷,持續出現黑天鵝事件的狀態,不得不讓外界對美國政治制度目前的健康程度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說上週六(9月30日)國會兩院在拖延許久之後迅速通過短期持續撥款法案(Continuing Resolution), 使得聯邦政府免於在10月1日新財年開始便陷入停擺狀態,還讓外界頗感意外的話,隨後美國時間10月3日週二,衆議院在共和黨議員馬特·蓋茨(Matt Gatez)的牽頭下通過出缺動議(Motion to Vacate)投票罷免了衆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創造歷史之舉,卻已經是大多數資深美國政治觀察人士早已預料到的必然結局。

這兩件乍一看毫無關聯的政治事件,實際上背後牽扯着兩條貫穿近代共和黨政黨內部和國會政治生態的主軸線——共和黨建制派和草根基本盤之間的恩怨,和國會領導層和基層議員源遠流長的結構性矛盾。正是這一長期矛盾,先後導致了共和黨三任議長,一任多數黨領袖的倒台,曾多次讓聯邦政府陷入關門停擺的危機,同時也客觀上促使國會一步步走向如今的近乎崩壞局面。而這一切,遠不會因為麥卡錫的倒台而宣告終結。

2023年10月3日,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於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被驅逐後走過大廳,圍繞著工作人員、保安和記者。
2023年10月3日,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於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被驅逐後走過大廳,圍繞著工作人員、保安和記者。攝: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最後時刻避免政府關門

直到上週六上午,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已經認定聯邦政府必然在新財年開始陷入一段長期的停擺關門狀態。

事實上,直到上週六上午,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已經認定聯邦政府必然在新財年開始陷入一段長期的停擺關門狀態。國會在最後期限之前通過45天有效的臨時持續撥款法案,反而是不符合絕大部分華府圈人士認知的意外結果。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