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香港深度

手語和有聲語言一樣美麗,香港手語服務卻供不應求

要學好手語,跟學好一門外語一樣困難。

2019年12月29日,香港愛丁堡廣場舉行的一次集會上,一名婦女在雨中用手語翻譯。攝:Navesh Chitrakar/Reuters/達志影像

2019年12月29日,香港愛丁堡廣場舉行的一次集會上,一名婦女在雨中用手語翻譯。攝:Navesh Chitrakar/Reuters/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3-08-20

#聽障人士#手語#聾人#語言#香港

【編按】:2020年5月,患有抑鬱症的聾人鍾志強,在留院香港葵涌醫院 15 日出院16小時後,跳樓身亡。今年7月,死因庭召開研訊,庭上揭示自殺風險評估表出錯、死者住院未獲安排手語傳譯員、只用紙筆溝通。事件引起香港社會對聽障人士的關注。 院方未能及時提供手語協助,顯然在溝通不暢一環產生了障礙,然而對於手語這門語言及服務,社會大眾也知之甚少,若想當然認為社會對聾人有足夠支持、只是個別機構疏失導致悲劇,則遮蔽了這一行服務不足、良莠不齊的問題,也可能簡化了手語的語言複雜性。

為此,端傳媒邀請手語研究者施婉萍教授撰文,希望我們在討論相關問題時,先對手語及其行業的基本知識有相關了解。

(施婉萍,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副教授,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的手語示範為余安琳)

手語是怎麼樣的語言?

手語的語法不必然跟從有聲語言的語序。

手語是聾人常用的溝通工具,屬人類自然語言的一種。半世紀以來的科研證明了手語跟健聽人使用的有聲語言一樣,有著複雜的語言結構和充分的表達能力,並且擁有同等的語言地位。雖然中文名稱「手語」用了「手」這個字,但聾人除了手部動作之外,也會利用身體擺動、頭部動作、面部表情等各方面傳遞重要的語言訊息。舉例説,聾人問問題時(例如是非疑問句)需要定睛看着對方雙眼,頭向前微傾,眼睛略為睜大,揚起眉毛,讓對方知道聾人是在發問,而不是一般陳述:

香港手語例子(1) 他 錢 有 (廣東話翻譯:佢有錢。)(陳述句)

有 他 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