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香港書展2023:去政治化後,疲態中回歸「散貨場」?

去政治化之後,香港出版界還能怎樣敘說「香港」?

2023年7月21日,香港書展的三聯書店展區所佔空間比過去有所縮減,騰出大量空間予「國際文化藝術廊」作活動及休憩空間。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3年7月21日,香港書展的三聯書店展區所佔空間比過去有所縮減,騰出大量空間予「國際文化藝術廊」作活動及休憩空間。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羅樂敏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3-07-24

#香港出版#香港書展

羅樂敏,詩人,編輯,文學項目策劃人。曾任職香港國際文學節,香港藝術發展局,《字花》編輯;水煮魚文化總監,主催多個文學項目。近年積極在國際市場推廣香港作家,2018年起走訪法蘭克福書展,率作家團參與新加坡作家節等。

儘管香港書展多年被文化界批評為「散貨場」,欠缺焦點,未能推廣閱讀、促進文化交流云云,香港人仍甘之如飴。2021及2022年即使受疫情影響,據官方統計,兩屆香港書展平均有84萬人次進場,人均消費近港幣850元(台幣3415元),遠遠超過2022年約為25萬入場人次的台北書展,及20萬人入場的上海書展。

以經濟角度看,香港書展素來成功,吸引香港及內地讀者每年進場買書供全年閱讀,省卻平日逛書店的時間。再加上今年年初通關,近月內地旅客人數上升,書展人流及營業額應大為增加。

正因如此,香港貿易發展局(下稱貿發局)從未想過香港書展有「散貨場」以外的定位,這並不表示他們不懂得舉辦行業展。每年貿易發局舉動30多項貿易展覽會,其中11個是亞洲最大的採購平台,不少展覽會只供業界人士進場交流,交換行業知識。例如國際授權展、印刷及包裝展等,一般公眾不懂,也大概沒有興趣,卻有不少行家從世界國地到來參展營商。也有展覽半營商、半公眾推廣,例如巴塞爾藝術展,預展只開放給行家及收藏家。

即使部份書商仍有售賣下架書,或從台灣引入提及反修例運動的文學作品,這些書籍均隱藏在書山的角落,被心靈勵志、健康美容、世界史地、投資管理、生活旅遊等書海包圍。

今年書展主題為「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三樓全層六個展館共接近兩萬三千九百平方米,皆為跟兒童及青少年相關的參展商。
今年書展主題為「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三樓全層六個展館共接近兩萬三千九百平方米,皆為跟兒童及青少年相關的參展商。

兩萬四千平方米的兒童天地

至於書籍,向來和零食、運動用品被視為內銷品,三者同期設展,於暑假期間吸引家長、學生及平日沒有時間逛書店的普羅大眾。今年書展主題為「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三樓全層六個展館,共接近兩萬三千九百平方米,皆為跟兒童及青少年相關的參展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