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喜愛玩各種遊戲,無論是目前流行的pubg、《傳說對決》,或者是經典遊戲《大富翁》、《三國殺》、《鋤大D》等等,只要談及勝負的東西,都會讓我們遊戲癮發作。在我家,就連「剪刀石頭布」都很不單純——我們會為所有遊戲落下注碼,拿真實世界的現金提高遊戲的樂趣。也許你會說:玩個遊戲而已,不用太認真吧?正正是因為我們一家子對太多東西都不上心,唯有增加遊戲成本,讓遊戲變得刺激起來,才能讓我們有了興致。而要說加上現實金錢規則會真會提升到next level的遊戲,那必然是《大富翁》。
我家「改良」的大富翁玩法,確實令人血壓飆升。首先,遊戲裡的地產價目會下調,會在數字後面扣減一個零,即是原本400元的地皮,會變作40港元,如此類推。而賭本沒有上限,可以按家裡每個人的經濟狀況選擇投入多少資金。一般金額可以由幾十至幾百元,於是擲一次骰的機會成本分分鐘是上百塊,瞬息之間就會感受金錢上上落落的快感。而為了加快遊戲的進度,我家不需要齊集同一顏色的地皮也能建房子。換句話說,只要有一塊地皮就能建房子,收取更高的過路費。此外,遊戲時間並無限制,可按照玩家情緒調控。除了以上幾點之外,和一般的大富翁無異。
我們玩《大富翁》都是全家一起玩,成員包括我的母親、父親、姐姐、我和弟弟。母親和父親自我年幼時創業,一直靠著做生意養活一家人,無論對外對內,母親都是強悍的骨幹人物,父親則為輔助、員工的角色,所以母親非常擅長關注資源分配的遊戲時,而父親則在角色扮演遊戲裡更佔優勢(或許是多年來看母親臉色訓練出來)。姐姐由小到大都照顧弟妹,穩重細心,在偵探遊戲的表現較為出色;弟弟則受到大家長年照顧,在各個遊戲裡均未能展現優勢,常常會因為輸掉遊戲而發脾氣。而我是「運氣型玩家」,在任何有關運氣的遊戲都有不錯的勝算。

這次我們玩的版本是《大富翁》和香港超級市場「惠康」合作的,除了有為人熟知的香港地名,像是中環、長洲之外,還有些地名會用香港人常買的品牌代替,比如港人喜愛的水餃牌子「灣仔碼頭」,或是「維他奶」的總部「維他中心」。而水務局這些公共事務地皮則以「惠康」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