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現場】打工博物館的最後一夜:沒有我們的歷史,就沒有我們的未來

「講到李白的行路難,就正好是我們今天的心情。」

顧桃和衛華。

顧桃和衛華。攝影:沈佳如

特約撰稿人 沈佳如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5-24

#打工人#農民工#北京

5月20日,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度過了它的最後一夜。

這家博物館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由打工者自己創辦的公益博物館,位於北京東五環和東六環的城中村皮村內。皮村位於城鄉結合部,生活成本低,兩萬多名外來務工者在此居住,是北京有名的勞工村。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由服務外來勞工的民間機構北京「工友之家」發起,工友之家創辦人孫恆和工友們將一處舊廠房租下,收集了首批500件展品,於2008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有近3億外出勞工。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城市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吸引大量農民進城務工。但中國大陸的戶籍制度和城鄉區別管理使得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他們只能出賣勞力,賺取微薄的生存物資,吃住簡陋,處在城市的底層,是被邊緣化的群體。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為這群被忽視的外來務工者留存了被看見的空間。

這個在微信朋友圈裡多次面臨拆遷和經費困難、宣告瀕危的博物館,一次次倖存了下來,直到這一次,再無僥倖。博物館所在的這一片區都要被政府拆遷,按照規劃變為綠地。

博物館負責人、同時也是皮村工友之家負責人的王德志決定在5月20日傍晚6點,為他付出了15年心血的博物館舉辦一個告別會。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近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近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展示了流動工人從農村到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狀況。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城市經濟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勞動力,3億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無法在城市落戶,吃住簡陋,被城市管理機構驅趕,被老闆欠薪,子女難以就地入學,或成為留守兒童,或就讀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攝影:沈佳如

這個消息5月17日在微信公眾號「皮村工友」上發出後,很快獲得了幾萬次瀏覽。

人們留言道:「第一次去是和夥伴們一起去做社會實踐,印象裡並不是很大的地方,但很震撼,也很難過,有的東西需要被紀錄,哪怕是被淹沒了(的)聲音。」「在大的歷史記憶和社會價值觀念面前,打工博物館的立館價值,是『非專業』標準建設博物館的樣板,更是回顧、觀察、研究、探索、預見社會發展水平的刻度測量機。」相對於主流媒體,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者及學生對皮村更關注。博物館要關閉的帖子,在這些微信群和圈子裡被多次轉發。

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人類學碩士學位的前資深媒體人Chelsea很早就關注皮村和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時還以此為例寫過工人文化的論文。她一直關注皮村,知道博物館要被關閉了。

Chelsea說:「很多人習慣通過詮釋,評價甚至代表新工人群體來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其實新工人很厲害,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策略與身處的境遇‘糾纏’。只不過那種方式和策略,與知識界與文藝工作者想像中的工人啟蒙敘事是不一樣的。想想殺馬特是什麼,那是真正的工人文化。」

5月20日,人們三三五五到達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從未到過此地的司機師傅撓頭問:「這兒不是奧特萊斯啊?這兒今天有什麼活動嗎?」

傍晚6點鐘,現場來了100多個人。絕大部分是文藝青年、學生,還有一些媒體、短視頻up主,架著專業的相機和錄影設備,對準即將發表告別感言的王德志。

王德志說:「今天搞得這個陣仗,稍微出乎我們的意料,本來我們就想(和)十個八個的朋友在一塊聊聊,今天來的,一個是帶小孩的注意安全,還有就是,有沒有外媒呀,外國的媒體?我們不接受外媒的採訪。」

正如2016年年末那波「清理低端人口」運動波及皮村工友之家之時,王德志既無奈又不希望外媒介入,擔心引發政府不滿。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大門,一側牆面上寫著「拆除」兩個字。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大門,一側牆面上寫著「拆除」兩個字。攝影:網友「Andrea」

北京工友之家在皮村租住了3個院落,除了博物館和社區活動中心之外,還有辦公住宿區、同心互惠社會企業的庫房。

當時,金盞鄉政府想要強徵這塊地,對他們斷水斷電。王德志稱不想把事情往大了搞,想在國內範圍解決,這也是村裡面利益群體的打算。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