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不能說中國不好,不能說外國好」:中國大陸出版業「逃避統治的藝術」

2022年中國大陸出版的新書品種數較2021年減少2.5萬種,其中原創新書減少5000種,引進新書減少2萬種。

2023年4月10日,廣州一間書店的入口擺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銷售。

2023年4月10日,廣州一間書店的入口擺放《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銷售。攝:LCT/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Michelle Zhang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4-23

#出版#內容審查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下稱《叫魂》)繼續在北京萬聖書園2023年3月的暢銷書排行榜中佔有一席之地。

自2022年5月登頂中國大陸這一最知名獨立書店每月暢銷書榜首以來,《叫魂》已連續上榜11個月。

《叫魂》於1990年首次出版,該書描寫了清朝乾隆年間一項名為」叫魂「的妖術引發的社會恐慌,重點分析了事件背後從帝王到基層官員之間多層級官僚的運作機制,展示了恐慌與流言如何攪動」盛世「的王朝政治。對於這本書至今被讀者追捧的現象,書評作者吳清翔評價道,這就是圖書的生命力所在,「當然在有些人眼中,這也正是圖書恐怖的地方」,他補充說。

與《叫魂》在萬聖書園的霸屏截然相反,中信書店和西西弗書店這兩家大型連鎖書店早在2022年10月前後便已將該書悄然撤下。

而與有形的消亡相比,無形的消失更易蠱惑人心。

2023年3月,中國大陸一家專注圖書行業諮詢的商業機構發布《2022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出版的新書品種數相較2021年減少2.5萬種,其中原創新書減少5000種,引進新書減少2萬種。

新書品種的減少對大衆而言無從覺察,但獲得出版資格的圖書所傳遞的內核卻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滲透進公衆認知的肌理。

對於減少的新書品類,多位圖書編輯總結稱,近兩年來,大環境所迫,出書的一大原則是「不能說中國不好,以及不能說外國好」。

萬聖書園的創辦人劉蘇里將圖書出版行業面臨的這種境況形容為「水已經淹到了脖子」。作為萬聖書園的創始人,他在竭力呼籲出版機構不要讓一些書消失,「要讓知識的池子、思想觀念的池子、藝術文化的池子,保持一定的濃度,這樣在有人願意跳到池子裏後,才不至於喘不過氣」。

被壟斷的敘事權力

「沒有人會哀悼舊中國的官僚制度。即使按照當時的標準,它所造成的社會傷害也已超出了僅僅壓碎幾個無依無助的遊民踝骨的程度。」

孔飛力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在吳清翔看來,《叫魂》帶給大衆的情感共鳴根植於疫情三年公權力的肆無忌憚,只是人們苦於找不到新近發行出版的相關圖書來進行知識情感寄託,轉而只能在故紙堆裏尋找現實的映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