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獨創的價值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3-03-12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Raven17,回應《ChatGPT要取代傳媒了嗎?端編輯室的一場「人工智能」小實驗|工具人

這篇文章來得太及時了!作為一個在網上寫同人文的寫手,最近lofter因為使用AI作畫功能導致大批創作者註銷賬號跑路,我現在也在猶豫要搬去哪裏……

創作者對AI的反感未必僅僅是出於對被取代的恐懼,而是這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自己創作的東西究竟具有怎樣的獨創性,去思考在這個時代下創作的意義。一方面我知道互聯網上的數據都有被喂AI的可能,但另一方面我又相信AI不會取代創作。因為藝術的價值體現在人與人、人與世界互動之總和,而絕非是「畫得真像」「寫得真美」的呈現。

就像文章中指出的那樣,AI是在計算一種普遍概率,然而人與世界的互動卻是特殊的,無法被概率計算的。但值得擔心的是AI對人類審美意識的消解,以及一切價值被數據化的可能。從翻譯軟件使用譯著做數據訓練開始,AI開發就有侵犯知識產權的傾向。我們該如何理解互聯網?數據是否可以進入public domain領域?AI開發與人類福祉,以及這是否就給了它使用數據的正當性?AI是否會使人文學科的環境進一步惡化?還是會引發大衆對人文學科價值的重新認識?

希望這個系列可以繼續深入下去!

2. 我個心穿左個窿,回應《ChatGPT要取代傳媒了嗎?端編輯室的一場「人工智能」小實驗|工具人

問題不是科技取代人類,而是科技掌握在資本家手中。科技進步太快,一般人跟本追不上,註定是被社會淘汰。社會變革掌握在少數資本家手中,被淘汰的人會變得一文不值。

一直有種敘事叫「努力增值自己」才不會被取代,但現實努力追不上科技。另有一種敘事叫積穀防飢,但現實是一個上班族努力工作幾十年的財富,比不上投資虛擬貨幣幾個月的收入。

普通人的力量愈來愈渺小,輕易被資本家如condom 般拋棄。我對人類未來確實沒有什麼希望。

3. Kururu,回應《ChatGPT要取代傳媒了嗎?端編輯室的一場「人工智能」小實驗|工具人

感覺出身論這些都是表象,更多地還是一種社會契約。放棄政治和公共生活的中國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守規矩」換來個人在社會經濟生活的上升權利。而在這種愈發以家庭為單位的集體消費和生產的社會情境下,這種契約主體從個體擴張到家庭,維護個體的發展權也就成為了對家庭發展權的極力維護,才會產生「罪要及三代」的呼籲。像是在說,「我(我家)規規矩矩忍氣吞聲,不能是那個首先被淹死的人,這沒有天理」。

4. expecto7,回應《「永遠跟黨走」:中國民營企業仍在等待「希望的田野」

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青年人,當我看到文中提及希望寄託於年輕一代的新潮思想時猛然驚醒——這是我之前評判中國未來時未曾有過的思路。但驚醒過後仍是悲觀,因為中國官僚體系中的晉升其實就是一個人接受體制化的過程,他會逐漸麻木並接受體制強加的意識形態;另外,當原本就作用微弱的派系權力制衡機制在中國徹底失靈後,底層官員就算有再大抱負也難展宏圖。畢竟精明的中國官僚稍有無視算政治賬的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韙」。就讀於浙江也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同溫層之外,我仍然感受到同學中有不少人無視政治事件之後的本質,沉溺於虛空建構的家國敘事的狂熱。

5.raeye2,回應《「永遠跟黨走」:中國民營企業仍在等待「希望的田野」

文中提到的稅負問題還挺有意思的。之前看北大的[小微經營者調查報告],裏面(比較高情商地)講四季度雖然實際稅負沒上升,但經營者主觀稅負上升了。我覺得這確實有一部分是有關部門打秋風打出來的,至少我身邊的確有一些人是這麼反饋的。

同樣也很感嘆的是這年頭某些人的滑坡速度之大。經營者只是適當地講一下政府應該合理地退出對一次分配的干預,一部分人就要滑坡到古典自由主義、守夜人國家了。明明大家都知道現狀是公家的尋租空間過大,還要因為莫名其妙的政治訴求繼續搞行政主導的營商環境……這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中國特色吧:政客自己在二次分配裏只想着自己的政治景觀,反過來又把分配不公的責任全推給一次分配。這在溫家寶政府時期就很明顯,已經品鑑得夠多了。

小微經營者調查報告裏的段落:

將小微經營者按照全職員工人數劃分規模大小(圖 6),可以看到各類規模的經營者所面臨壓力來源不同:規模較大的經營者,受到的經營成本、政策不確定性及稅費壓力越大;而規模越小的經營者主要面臨的是市場需求疲軟和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壓力。同時,僅本人經營的小微由於大多從事消費服務業,感受到市場需求壓力以及政策不確定性壓力也相對較大。而經營規模在5-7人的小微經營者償貸壓力以及稅費壓力高過其他小微經營者。稅費壓力對大規模經營者,尤其僱員人數超過20人經營者壓力同樣較大。

6. Bitterly_Swing426,回應《「永遠跟黨走」:中國民營企業仍在等待「希望的田野」

民營企業固然在國家面前是弱小的,但資本主義邏輯在國家面前是強大的(實際上國家和資本主義邏輯是一體的),企業主抱怨苛捐雜稅 ,但企業主下面還壓著廣大勞動者。有文章指出醫保之所以入不敷出,恰恰是清零期間用勞動者福利為企業慷慨的結果。

實際上,民營企業至少還有「永遠跟黨走」的微小資本,因為倘若佃農不種地,地主便沒有糧食吃,他們有矛盾有衝突,但畢竟是同路人,作為勞動者則是鐮刀下的糧食,他們想「跟黨走」,也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

7. narraboth0,回應《異性妻子與同性愛人,武漢老年同志的雙面人生

「騙婚」說得輕鬆,當事人受的壓迫誰知道。當然,保護別人是要付出代價的,自己不想要受傷而去傷害別人,是自私的,這都沒錯。但根本問題在什麼樣的社會體制會逼著一群人去傷害另一群人,以及這種逼迫有多嚴厲。在今天的台灣,我會覺得男同志在女方不知情下,靠結婚遮掩是太自私了點。儘管社會上還是有歧視,至少法律上同性可以結婚,自己爭取想過的生活並非不可能。但如果是今天同性戀仍屬非法的國家,或是乃至三十年前的台灣,狀況就沒這麼簡單。

8. 掩卷而思,回應《蔣萬安的第一個二二八:和解、衝場、拒同台,這天如何被紀念?

我想先說明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基本定義:所謂的轉型正義,即是在國家從威權過渡到民主時,針對過去政府對人民所做不義之事做出審視和調查,包括找出真相、追究加害者責任(究責機制)、道歉賠償受害者、以及確立防止在未來不再發生此不公義的機制(制度性改革)。

我們之所以應該支持徹底究責,是因為若社會不談「究責」,人們要如何尋得「真相」?又要如何預防悲劇的重演?而當年那些受害者家屬,能有獲得平反的一天嗎?關於轉型正義的工程,國民黨身為威權時期的統治政權,應該要自己主動推動、道歉和究責才對,否則這樣的「和解」,只是踩在台灣人血淚之上的「和解」罷了。整起悲劇是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因腐敗亂紀所引發的暴力衝突,到後續白色恐怖對台灣所有族群的血腥壓迫,這些種種歷史責任,都不該讓外省人背負,也不是所有外省人都是如此,在當時同樣有許多外省族群受害,甚至有些受害者本身還是國民黨員。我們不必擔心,會導致撕裂族群而選擇集體噤聲,因為我們要去了解到,歷史的重量影響著每個人,所有的族群都是受害者。

根據行政院資料,〈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成立6年來,已調查3,614筆以上的不動產,然而已執行處分的,僅占被處分不動產總數的6%。二二八事件當時1947年的國民黨,跟今天的國民黨是完全一樣的,並沒有遭到司法審判處分,而當年被認為要負責的人,目前在台北仍有佔地上萬坪的紀念堂。就算沒有經過審判,若國民黨想表達歉意,至少能為歷史負責賠償受害者;然而國民黨人連歸還當初搶奪而來的財產,都能宣稱為是一種政治迫害,甚至還要受害者們大度一點,接受不明不白的和解——就算受害者們想要和解,他們卻連原諒的對象都沒有,至今依然不知道加害者是誰,真相依然被埋沒著。

9.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誰是最「清白」的中國人?——出身論捲土重來,宗法社會還會遠嗎?

這篇文章寫的極其地道,我單拿身份論補充一些:現在的黨員或編制身份,他並不代表你對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有何理解,這種身份已經很好的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如文中所說,沒有價值之爭,只有宗法社會的規則。特別是鄉村的黨員和書記們,他們的這種身份本質上就和鄉賢的在人心目中的定位趨於同質化,當村子裏出現需要找「幹部」或者「書記」解決的問題時,你手上出現的往往是一些令人滿意的小禮物而絕不可能是一本「共產黨宣言」,這就是黨員身份的庸俗化。

至於小紅書,則總是充滿幻想,事實上黨員只是個政治身份罷了,你的黨員男友該家暴你照樣可以家暴你而不會受到任何組織的懲罰,至於黨員二婚或者孝不孝敬父母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不用期望電幕裏的Big Brother會因為這些小事突然跳出來幫你教訓男朋友什麼是真正的共產黨員應該遵守的道德,而且你去報警還會被「可能要影響家裏人的前途」為由遭到雙方父母的壓制哦……

順帶一提我在高校見多了連馬克思的《資本論》《德意志意識形態》都沒聽說過的黨員(不是沒看過,而是甚至聽都沒聽說過哦),是的,共產黨員有不可避免的趨於庸俗化的傾向,在學校裏他們是會討好老師的好學生,而在社會上他們更多的變成「遵守規訓」的清教徒形象,至於「工運的組織者,無產階級的先鋒」這些定義則變得過於古早而不被提及。

網友們總是喜歡討論皇帝的金鋤頭問題,比如「取消政審允許貪官的子女考公,和保留政審導致一些普通人的子女不能考公,哪個危害更大?」這種問題就顯得極為可笑,他們可能不知道貪官的子女不需要考公,因為他的貪官爸爸早就給他辦好了美國綠卡,等着他飛去美國家族團聚呢。

其實這些問題早在150年前就被馬克思說爛了,反動的社會主義、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如果對中國的保守主義現狀有任何疑問,不妨去看看馬克思的這些文章。

3. 啊蝦,回應《一鮨入魂,但我工作到沒有靈魂——Omakase壽司仔自白

放血過程的敘述很生動,令我想起之前看過的日劇《企鵝先鋒》。之前做過很長時間的地盤,嚴格來講也是「困」在一個地方,勝在安排比較靈活和自由,因爲崗位係不需要自己落手落腳那種。我認爲工作氛圍比場所和時長對人的影響更大,如果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同時可以維持比較友好的交流,即使偶然會產生鬱悶的情緒,至少不會變得憤世嫉俗。

地盤工和飲食業有一點非常相似,大家都講(重視)資歷,喜歡論資排輩,就像一個江湖,當你跨進去,才發現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今天的師傅做學徒的時候也是被師傅的師傅呼呼喝喝(隨意使喚)成長的,大腦已植入了這一套行爲準則,當年也許想過反抗,也許想過改變,但等到出師,能夠獨當一面之後,卻不知不覺成爲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不過改變的決定權始終在自己手裏,工作多年,見過很多老屁股,也見過很多人到中年,依然懷抱熱情,待人以誠的前輩。對同一件事也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換個角度想,如果不是這份工,文中主角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體驗到使用高階智能手機的暢快和樂趣,有危先有機,福禍相倚乃是生活常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