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數洞」將有趣﹑有用的數據和資料,以易懂又好讀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請按此訂閱數洞欄目。
閱讀時長:1分鐘
3月10日,中國兩會前備受關注《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在全國人大會議中表決通過,有2951票贊成、1票反對,0票棄權。這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九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13項改動,其中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6項與金融監管直接相關,此外還有重組科學技術部、組建國家數據局、優化老齡化工作體制等,唯改革後國務院組成部門仍是26個。
值得一提的是,草案最後一項為「精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計劃統一按5%的比例進行。此前八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也曾有兩次編制縮減:一次是1982年,當時中國國務院有100多個部門,人員超過5萬,縮減後變為41個機構、3萬多編制;另一次在1998年,也是縮減力度最大的一年,行政編制從3.23萬銳減致1.67萬。
本次《機構改革方案》稱,其收回的編制主要用於「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
有評論者指出,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部分措施更像是「翻燒餅」,即將2018年機構改革時的變動又重新調整回去。例如,知識產權局原就是國務院直屬機構,2018年劃歸市場監管總局,如今又變了回來;又如,中國老齡協會2018年劃入國家衛健委,但此次改革又回到由民政部代管。此外,鄉村振興局2021年才正式設立,是次機構改革就將其撤辦,劃入農業農村部,成為近年來存續時間最短的國家局。
不過除此之外,金融監管及科技、數據部分的改革與新機構設立,仍是外界關注的重點,並可能影響中國大陸相關領域的未來發展。
金融監管體系從過去的「一行兩會」——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改為新的「一行一局一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其中,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在此前銀保監會的基礎上組建,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所有金融業監管,包括此前證監會負責的投資者保護、及中國人民銀行此前負責的監管金融集團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不少評論及業內人士指出,新的金融監管體系主要是為應對和防範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例如2021年底以恆大暴雷為主的房地產業危機、螞蟻金服問題、2022年河南村鎮銀行暴雷等。此外,《Financial Times》的分析表示,中國證監會也在改革中被加強,它將直接監管審查債券的發行,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LGFV)。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證監會和銀保監會以前在薪資制定上擁有較大自由裁量權,因此這些部門的官員薪酬往往高於其他部門公務員,但改革後,部分官員可能面臨減薪,將與國家公務員同等薪酬。例如,中國證監會的一些初級員工所有福利相加後月薪可達2萬人民幣,改革後可能變為1萬以下。
重組科學技術部也是是次機構改革的重頭戲之一。改革方案中,保留了原科技部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驗室建設等高新科技部分,將開發農業技術、生物技術及一些具體事務職能移出至其他部門。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稱,此改變是為了「抓戰略規劃、抓重大專項、抓國家實驗室等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的科技工作」「保障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事實上,這一變動同樣基於安全考慮。就在兩會召開前不久,荷蘭政府考慮到「技術發展與地緣政治背景」,宣布限制先進芯片製造技術的出口,以免芯片技術落入威脅國家安全的軍事用途。中方則批評稱這些限制違反國際貿易原則。
相應的,重組後的科技部也會將重心放在半導體技術,試圖以新的舉國科研體制,破除其近年來「卡脖子」的技術難關,脫離芯片的進口依賴。
此外,中國即將設立的國家數據局可能會加快數據治國、數據監管的步伐。《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披露,新機構可能將負責裁定跨國企業在中國境內產生的數據是否可以出境、制定數據蒐集規範、審查中國公司與海外商業夥伴共享數據是否違反國家安全等職責,這可能會為數據跨境及跨國公司在華業務帶來較多障礙。
需要这些信息类的文章,而且整理的比较清晰
这次比起五年前看起来要好不少,金融监管的改革是比较符合混业监管趋势的。把企业债的审批权交给证监会(以往发改委的地方债审批较宽松,预期以后会更严格),把银行金控的监管权收拢到金管局,央行只保留货币政策职能,剥离消保职能,也有双峰监管的意思。剥离地方监管部门的金融发展职能,这个也早该做了。
《Financial TImes》 筆誤,Times
新的金融監管機構理論上應該能加強對於日益複雜的金融市場的監管。但這些部門大幅減薪未免也太考驗人性了吧?雖然儘管機構對於金融行業也在做限薪,但要金融屆的精英放棄體制外的高薪厚祿進體制內為黨國貢獻而不運用手中的權力給自己搞點錢,看來中共對自己的反腐機制很自信嗎😅
可以多一點這類的一分鐘樹洞文章!!
简单明了,好看。
晤,不需要這類短文。
讀了5分鐘🥲
一分钟读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