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人礦:這個被中國互聯網審查的網絡新詞,為什麼讓統治者感到警惕?

「人礦意味着,你是資源,不是主體,你是手段,不是目的。耗盡一生的能量,是為了成全他人,而不是追逐自己渴望的人生。」

2023年1月22日,北京農曆兔年的第一天,人們在雍和宮祈福。

2023年1月22日,北京農曆兔年的第一天,人們在雍和宮祈福。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3-02-02

#中國人口#中國政治#計劃生育

在微博熱搜當中,曾有一個叫做「人礦」的詞彙短暫出現在今年一月熱搜榜單的高位之上。但當我們今天查看同一詞條時,留下的僅有這樣一行字:「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話題頁未予顯示。」

熟悉中國互聯網話語體系的人都知道,這個叫做「人礦」的詞彙就這樣變成了中國互聯網審查機制當中的又一個敏感詞。在網易、知乎等中國境內網站上,關於人礦一詞的討論也被消滅地一乾二淨,即使通過谷歌搜索的網頁緩存也無法訪問這些已經被刪除的內容。這不禁讓人好奇,到底是什麼讓審查機構和中國當局對這個看似荒謬的詞彙感到警惕。

1985年4月1日,成都,行人經過一個巨大的廣告牌,該廣告牌宣傳計劃生育。
1985年4月1日,成都,行人經過一個巨大的廣告牌,該廣告牌宣傳計劃生育。攝:Peter Charlesworth/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人口生產計劃工程」

根據推特上有賬號整理的來自網友的評論,人礦的意思是指那些讀二十年書、還三十年房貸、養二十年醫院的,從生下來就是被作為消耗品使用的中國人。在知乎上,還曾有這樣一段對人礦的總結:「人礦意味着,你是資源,不是主體,你是手段,不是目的。耗盡一生的能量,是為了成全他人,而不是追逐自己渴望的人生。」「人礦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開採,使用,殘渣及廢氣處理。最初十幾年,在你身上投資教育,目的是把你開採出來,成為可以使用的礦。中間幾十年,是使用和消耗的過程。最後不能用了,以儘量不污染的方式處理掉。」而人礦一詞據信最早於1984年3月20日被使用在《人民日報》的文章中。在這篇標題為《牽住了「牛鼻子」——羅莊公社鄉鎮企業紀事》的文章中,「人礦」一詞被作者吳國光作為小標題使用。在這段話中,吳國光稱中國是「人才的富礦」,並且處處可以開掘到新的高品位的「幹部資源」。

讀起這些詞語和文字,不由得讓人感覺到露骨,但另一方面,這些關於讀書、房貸、醫療的言論又着實反映了中國平民生活的現狀:從小時候的補習班,學校的週考月考,升學時的中考、高考、考研,再到北漂、滬漂、進城打工,留守務農。但令人心酸的是,這些努力最終並沒有讓多數人的生活有飛躍式的改變,育兒成本高居不下,勞工環境待遇堪憂。而辛勤一生之後的老年人群體恐怕也無法享受天倫之樂:在戶籍制度,養老金分配不均等的因素下,退休人士與老年人享受的待遇並不相同。而在近來中國突然取消一切COVID限制,在沒有準備相應疫苗和醫療資源的情況下放開,也是將老年人的生命置於危險當中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