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自述:養老院在中國洶湧的疫情下破防,「每兩天就有一個老人走了」

「這些老人,好端端來養老,卻在養老院裏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連新年都沒等到。」

2022年12月21日,中國上海的疫苗接種中心,長者在接種了COVID-19疫苗後一起在原地等候。

2022年12月21日,中國上海的疫苗接種中心,長者在接種了COVID-19疫苗後一起在原地等候。攝:Brenda Goh/Reuters/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褚心

刊登於 2023-01-21

#中國式解封#養老院

【記者按】隨着中國絕大部分城市感染高峰已過、重症高峰下降,在這場突然放開的大陸疫情風暴中,大部分人順利度過,還有一些人被漩渦捲走,失去了生命——這其中,最被猛烈衝擊的便是老年人,尤其是養老院裏的老年人。

如果用金字塔結構來形容老年人群體的感染危機,養老院首當其衝,集中式的管理加速了老人的感染和死亡速度,但實際上,中國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只有192萬,約佔0.73%;塔中間的居家老人才是更現實的中國困境,縱使老人足不出戶,子女、親屬、護理員,任何一個穿梭於城市的人都極有可能將病毒帶回家中,沒人陪護、獨自就醫困難等問題時常困擾着他們;而塔底的農村老人,則是整個金字塔結構中人數衆多、最脆弱的環節,一旦出現問題,他們難以覓到好的醫療資源,更是在被動等待無聲無息的死亡。

養老院已經倒在了前線。「新十條」發布之際,一位河南養老院經營者已經買不到退燒藥了,靠「陽康」的人救濟,靠藥企捐贈、兒童藥換來成人藥,各種渠道收集來的退燒藥,有的沒有包裝盒,一板板散落在桌上。直到現在,為了預防感染,每天上午,養老院都會點上艾草,再煮上一壺蓮花清瘟茶。

北方一家養老院裏,一位重症監護室護士出身的養老從業者,重拾起多年不用的急救技能,在等待120的間隙給老人吸痰,為老人再掙一條命。但這些「事蹟」似乎已經不合時宜,在諸多政策文件裏,養老機構嚴禁開展無資質的診療服務。更被忽視的問題是,盈利艱難的養老院過度追求壓縮成本,連一個退休醫生、護士都請不起,導致老年人出現危機情況時,沒有專業的應對。

本文的口述者陳娟(化名)是江蘇省一家養老院的管理者。透過她的講述,我嘗試去感受每天身邊都有一個老人離去的痛惜。原本,春節是團聚的日子,老人們會被接回家吃年夜飯甚至小住一晚,養老院也會準備年夜飯給前來探望的家屬。但這三年裏,一切都暫停了。

2022年3月30日,中國上海,一名婦女在療養院門口的袋子上寫字,該療養院以疫情為由拒絕訪客。
2022年3月30日,中國上海,一名婦女在療養院門口的袋子上寫字,該療養院以疫情為由拒絕訪客。攝:WANG GANG/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

破防進行時

2022年12月下旬,第一個老人走了,沒兩天,又一個老人走了。不到一個月,養老院已經有26位老人離世。

原本養老院住了6位百歲老人,我元旦去慰問時只看見5個老人。又過了兩三天,他們告訴我,只有2、3位老人還在世了。冬天雖然是更容易引起老年人基礎病的季節,但以往一個月去世的老人,絕對不可能超過10位。

我们是一家公辦養老院,400多位在住老人中,已經有160位老人感染,每天都有兩三個老人去世。

過去三年裏,養老院一直在封閉時管理下被保護得很好。一些家屬認為養老院是避難所,在這次疫情爆發時還想着把老人送進養老院避難,我告訴家屬,除非做好了老人感染的風險,再考慮把老人送到養老院。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