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台灣的出版市場曾上看五六百億,三十年過去,出版市場逐年萎縮,到近年則苦撐兩百億關卡。人們的日常生活早已不被紙本圖書獨佔,而是被無數大小螢幕瓜分,注意力時長隨螢幕越來越大而逐漸縮短。
過去兩年在各大暢銷榜蟬聯冠軍的成功學書籍《原子習慣》,也在今年的各方書榜再居首位;而這些暢銷榜上,各類心理療癒類書也都佔下一城。對疫情/後疫情世界的焦慮、努力與安慰尋求,似是仍然佔據人們閱讀生活的主流。與此同時,2019到2021年都在誠品排行榜中仍然零星可見的文學書,到了2022年,除一本療癒系輕文學仍在榜上,已不見其他文學作家身影。
對比主流通路,許多台灣獨立書店的銷售排行卻是以文學與社科類書為主。過去一年,獨立出版銷售總和約1-2億元,僅約佔200億總體圖書市場的1%,這數字雖與過去差別不大,但從實際探訪中,疫情三年確然令獨立書店與獨立出版業都遭受巨大衝擊。
然而內容方面,獨立出版始終擁有跳脫框架、發掘新鮮議題與類別的活力。除對文學的持續支持,獨立出版各家致力展現的社科出版圖景,也一直是在地思想人文場景的重要構建。群學出版總編劉鈐佑告訴記者,台灣的社科出版曾在太陽花學運時銷售一度達到高峰,之後就隨社會氣氛轉變一路下滑直到今日。他言稱台灣社科圖書之趨於式微,連大學教科書市場也瀕臨崩塌。
如此趨勢加上疫情影響,但各家獨立出版依然自覺致力於開拓不同光譜,為讀者帶來更多深刻的解讀,與思想上深遠的想像能力。如劉鈐佑為群學選書通常不是透過代理版權商,而是選擇那些難以歸類、難以標籤化理解的出版可能;致力於紀實漫畫的慢工出版,立足於亞洲與南方視角,在普遍的西方知識鏈中更顯獨立。近年致力於開拓地域各種議題的春山,總編莊瑞琳也規劃了一系列與土地運用、核能運動與性別的社運出版品,希望能透過出版重啟相應的關注。
2023伊始,若預計新一年可有哪些思想活水再注入我們共同經歷著的現實,我們探訪了數家台灣在地的獨立出版社,請他們各推薦一本自己2023計畫出版的社科類書籍,由此構成新一年的可期待書單,究竟現實之紛亂可找到定錨的座標麼?抑或是人們終可清醒地迎接新日常?
01 群學:《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
《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
預計出版時間:2023年2月
出版社:群學出版
作者姓名: 張君玫
群學出版自1998年創立,專注於出版社會科學學術書,翻譯之嚴謹及議題締造的能力,令群學在學術界受到信任。近年來,群學引入巴黎學派哲學家、人類與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我們從未現代過》、《面對蓋婭 新氣候體制八講》等著作,其中提出關於自然與社會關係跨物種的理解途徑,與面對後人類世的社會理論。
而今年延續這一思路,也將出版《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一書。這是學者張君玫「後殖民系列」的第三部著作,以界線問題和分子轉向為核心命題,探討跨領域的生態纏繞和展演能動力。
當傳播、感染和免疫成為時代的三大關鍵詞,病毒、基因、分子、資訊、能量、人類、非人類等個體和集體,都在透過全球資本主義不斷加速移動,參與行星尺度的跨界組構。恰如病毒跨越物種屏障的能力,我們的生存所體現和見證的,乃是多尺度的界線動態及政治,以及複雜歷史意識的動態化成。在此,「病毒」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在各種意義相同或差異的生命類屬,橫跨時空物質的動態界線,進行多重意義的傳遞,同時展演著共生和鬥爭的生死活動。
在新的一年,世界仍然要以不同規模與區域,來繼續歷經病毒與戰爭與經濟的撞擊?而作為演算法推送下被無數螢幕碎片化作無限的個體,會如何想像此刻共存的人類世地景?如何看見後殖民跨物種共構的政治圖像?本書或許能為我們勾勒出一些穿越現實邊界的路徑。
02 春山《台灣經濟四百年》
《台灣經濟四百年》
預計出版時間:2023年3月
出版社:春山出版
作者:吳聰敏
春山出版總編莊瑞琳在2018年離開衛城出版,延續她在社會議題上的精準嗅覺,除翻譯書外,更將目光轉向本地創作者出版自製書,投入時間與心力耕耘在地議題。2023年春天預計出版的《台灣經濟四百年》,從1624年荷蘭人來台講起,包括清治末年及日本人來台推動基礎建設後,台灣如何啟動現代經濟成長;也講述了二戰後,台灣在國民政府管制下經濟發展停滯;而美援如何推動台灣在1960年代走上高成長之路。
台灣經濟起飛之路本被視為經濟學者視為奇蹟,這本書說明了台灣四百年來經濟發展的軌跡,以此驗證經濟學的觀點: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最有利於經濟成長;而促成台灣經濟制度轉型的,是日本的殖民統治與美援。
四百年來的台灣經濟發展之路,是來自大歷史的命運巧合,又或出自台灣勞工的獨特性格形塑。執之前有媒體報導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算,台灣2022年人均 GDP 可望首度超越日及韓,成為東亞第一;然而同時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卻來到1981年以來的最低點,此背景下,讀者或許能從此書中理解這一奇特現象在台灣歷史中如何形塑,台灣的總體經濟體質,及提供一些面向未來的思考可能。
03 春山《尤美女與同婚法案的歷程》
《尤美女與同婚法案的歷程》
預計出版時間:2023年下半年
出版社:春山出版
作者:尤美女、陳昭如
經過多年爭取,台灣終於在2019年正式立法承認同性婚姻,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婚姻平權的國家。由於這次的同婚立法在觀念較為保守的亞洲各國中堪稱奇蹟,鄰近台灣的各國同志運動者及政治工作者,都非常希望能夠進一步瞭解台灣究竟是如何推動、並最後通過同婚法案的。
而對這段精彩曲折的歷程,不僅國外同運人士,台灣本土的同志社群以及整體社會也未必理解其全貌,這段歷程不只有其重大歷史意義,對未來也深具參考價值,從而值得記錄。這本春山即將出版的作品,以近幾年推動同婚立法的關鍵人物尤美女立委為中心,從她過往的婦運經歷開始,爬梳她與同志運動的因緣,對法案的長時間探討修改,以及推動過程中的跌宕起伏。
同婚運動雖在台灣已取得初步成果,然而同志伴侶在收養與跨國結婚方面仍未竟圓滿,此書雖為爬梳過往,卻也是性別平權運動面向未來的行動參照。
04 游擊文化《生兒為人是何苦:出生在世的傷害》
《生兒為人是何苦:出生在世的傷害》
預計出版時間:2023年三月
出版社:游擊文化
作者:Daivd Benatar
游擊文化是四位獨立編輯合作主持的出版社。四位編輯分別具有社會、歷史、性別等關注背景,他們的企劃講求靈活機動,選材反叛,眾多出版物中,曾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最為受到矚目,他們希望能以出版來銜接書房與街頭的距離,填補知識與行動的落差。
《生兒為人是何苦:出生在世的傷害》是一本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大多數人認為誕生於此世或繁衍後代是件好事,或至少並非一種傷害 。然而南非哲學家Daivd Benatar挑戰了這樣的假設,他透過痛苦與愉悅的不對稱性、波麗安娜效應等理論證明,「存在永遠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出生即是受苦」,並據此主張人類不應生育,以免製造無謂的痛苦。
編輯郭姵妤由自身經驗出發,希望透過本書的探索,除了翻轉女性不生育的污名,更在女性的墮胎權受到挑戰的此際,在全球氣候災害與地域戰爭危機四伏下,直面「生」之艱難,以此來聲援那些在生活中掙扎的人。
05 群學《民粹的理性》
《民粹的理性》
預計出版時間:2023年3-4月
作者:拉克勞 Ernest Laclau
譯者:林峯燦、黃上銓
什麼是民粹?人們往往以貶義的方式使用這個詞,指涉一種 「訴諸人民」且「反菁英」的政治,然而民粹運動的具體內容卻包山包海,乃至彼此矛盾。舉凡近些年英國脫歐、川普崛起、疫情下德國反口罩運動等現象,民粹主義並非一種政治意識形態的「類型」,反而毋寧是一種政治文化的「面向」。換言之,每種政治形態都或多或少含有民粹主義的成分。
作者Laclau在這本書裡提出了一套剖析政治世界的理論架構,其中最小的分析單位是訴求 (demand)。社會中存在著許多分眾化的、異質的訴求,一旦它們接合起來、「化異求同」之後,就成了一種政治結盟的原初形式。而這的確是每一種政治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如果說民粹煽動者的話語乍聽空洞,卻很可能是因為:那正是串連起異質大眾之最佳手段。
總而言之,民粹雖然展現出強烈的情感色彩,卻也確實蘊含著社會理性。而當代議政治失靈,受限於權貴體制,讓人民難以看到改變希望,民粹的爆發往往可能就是改變歷史走向的契機,而在本書的架構下,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人類此際是否能發展出一種進步的、左翼的民粹主義,更藉此借力與之相博?
06 慢工 《緬甸,最後一搏》
《緬甸,最後一搏》
預計出版時間:2023年2月
出版社:慢工文化
作者 :斐德希克‧德波米(Frédéric Debomy)
譯者 :許惇純、Alice Heathwood
繪者:柳廣成
慢工文化主要出版以由東南亞觀點描繪的紀實漫畫,2017年透過群眾募資出版刊物《熱帶季風》,涉略從生態、核災、遠洋漁工到紅色高棉倖存者等廣泛議題,也有更與台灣讀者切身的本地議題如〈柯金源的環境備忘錄〉,去年底出版都市原住民二代的圖像私小說《死者的孩子》。
《緬甸,最後一搏》由在法國長期關注緬甸、身兼紀實漫畫編劇的斐德希克‧德波米(Frédéric Debomy)與自港來台的漫畫家柳廣成共同製作。故事以單篇為段,堆砌出緬甸人抗爭現況。主編黃佩珊特邀擅長鉛筆創作的柳廣成,除了漫畫家擅長營造人物的動感與視覺張力,更看重他在香港運動的切身經歷。
柳廣成獨到的構圖風格,營造出如親臨事件現場的強大張力,此書紀錄了緬甸抗爭的歷史因素與兩年來的歷程,在各地極權不斷升溫的此刻,此書生動的捕捉了緬甸如何從族群分裂走到團結,更從抗爭手段看見如何以日常回應非常。
07 黑眼睛《自由玩:生活與藝術的即興指南》
《自由玩:生活與藝術的即興指南》
預計出版時間:2023年1月
出版社:黑眼睛文化
作者 :史蒂芬・納赫馬諾維奇(Stephen Nachmanovitch)
譯者 :吳家恆、吳以勻
黑眼睛文化為詩人兼導演鴻鴻所創辦的出版社,出版華語詩人詩集、四方田犬彥文集、爵士詩唱片外,也專注於表演藝術類的理論書出版。《自由玩:生活與藝術的即興指南》針對的是人們在生活中自發性的破壞與創造,書中引用榮格講述的人對安定和幸福擁有渴望,但人們同時也渴望創造和破壞。
當我們在生活中乃至於不同門類藝術創作中,「即興」如何運作?更有甚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判斷,或都可看作是即興的行動,我們由此對自己的存在與行動產生一種自覺。此書充滿不尋常的引述、有趣和啟發性的軼事,以及原創的隱喻,揭示了靈感如何在我們內心產生,這種靈感如何可能被某些不可避免的生活現實阻礙、偏離軌道或遮掩,以及它最終如何被解放——
我們如何能夠解放?用我們自己真實的聲音說話或唱歌、寫作或繪畫、跳舞或玩耍。 如何在亂世中聽從自身的聲音,此書或許無法教我們如何創作,或許僅只是帶給我們一種啟發,作為生活中的策略,藉此保持清醒與自覺,更有甚者,恢復與身俱來的創造力,在新日常中自由地發出忠於自己的聲音。
第二本书有点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