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愛沙尼亞的中國「數字居民」:通往新身份之路

沒有居留權的數字居民,除了美好的願景,究竟有什麼實際的用途?

愛沙尼亞的中國「數字居民」:通往新身份之路
2022年8月,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舊城區。

本文選自「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第二季獲獎作品,由端傳媒免費聯合發布。「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是端傳媒的內容合作夥伴,由 Matters Lab 與文藝復興基金會發起,為獨立寫作者提供獎金與編輯支持。端傳媒期待與更多獨立創作人與時代紀錄者同行,你可以通過訂閱支持我們尋找、製作更多深度內容,或聯絡我們成為合作夥伴。

100歐元不是一筆小錢,但如果這筆錢可以買到一個歐洲國家的居民身份,又似乎太便宜了。

從2014年底到2022年9月,全世界一共有9萬多人決定投資這100歐元,「買」到了來自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的一張藍色芯片身份卡。這張卡片上印著愛沙尼亞的國旗,頒發機構是愛沙尼亞政府,上面寫著「數字身份證」(Digital Identity Card),並註明「僅供線上使用」(Electronic Use Only)。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