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又彈性的道路環境,台灣如何終結「交通地獄」惡名?

台灣道路環境處於「例外狀態」:要求機車例外行駛慢車道,腳踏車只好例外行駛人行道;定位不明的處境,體現的是模糊的交通法規。
2022年12月13日,台北,市民早上乘著機車上班。
台灣 社會

來自波蘭、常駐台灣高雄的記者Tomasz Śniedziewski,怎麼樣都沒想到,自己有天居然會以這樣的方式爆紅。

2022年3月,他在推特上批評高雄交通,並附上一張照片:一輛摩托車騎在人行道上,而一旁就是推著嬰兒車的行人。這則貼文被台灣媒體轉載之後,很快便引起熱議,逼得高雄市長陳其邁公開回應,要求警方加強執法。

「後來我收到很多台灣網友的訊息,有些人感謝我發聲,講出台灣交通問題,但也有很多人罵我,要我滾出台灣,」事隔半年後,Śniedziewski接受端傳媒採訪時如此說道。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12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我要當海賊王表示:

    台灣的交通道路規劃,就像蠻夷之地...

  2. 請問「林志學」先生是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的嗎?文章裡沒有特別提到,能否請編輯註記?讓採訪內容比較完整。

    1. 謝謝讀者指出,現已補上林志學先生服務單位,內文疏漏之處還請見諒。

  3. 台灣的交通真是台灣人劣根性的具體展現!政府規劃不善,立法不周,執法不力,人民守法觀念不足,為了自己便利試探法規界限,從上到下稀哩呼嚕。
    重點是,明明每個人同時可能具有行人、汽車駕駛人、機車駕駛人、腳踏車駕駛人多重身分,但是扮演其中一個角色時卻完全不會同理其他人,這樣的心態不改實在很難改善台灣交通沉痾

  4. 真的
    沈屙難起的台灣交通啊⋯⋯

  5. 仔細想想台灣的交通和建築規範、安全性跟經濟成長脫鉤的程度嚴重到一種不現實的感覺

  6. 台灣的交通真開了睇界,每次我都不會過馬路。印象比較深的那次,好像在台中,行人道上走著,不僅在避電單車,連汽車都會開上來!!!!那是什麼操作???

  7. @hightower
    右轉真的可怕,我國內外親友(包括我自己)無一不是對這個馬路規則感到恐懼。

  8. 台灣馬路特別寛闊,可能是為了預備戰爭時期給戰機作臨時跑道之用。

  9. 建議加入對紅燈右轉的討論:完全就是都市行人與右轉車輛惡夢:行人綠燈與右轉同步進行,行人過馬路與右轉車同樣膽戰心驚

  10. 睇到2018年香港嘅交通死亡率最低,但係咪等於香港嘅交通問題比較少?
    其中不能忽視嘅原因係香港嘅醫院密度高、消防及救護站密度高,所以搶救容易成功。對比起德國,消防及救護站相對比較少,甚至乎需要義工嘅消防員。

  11. 文章結論太樂觀,臺灣人的社會風氣沒有守法的意識,民代甚至鼓勵非法的交通環境跟違建,主動增加檢舉難度,闢護犯罪的違建業主。選舉的時候交通政見甚至被媒體忽視,被對手作為攻擊點。即便是重劃區,也是規劃成糟糕的交通環境。臺灣人的溫良恭謙讓只要一到汽機車駕駛座上就為蕩然無存,我完全不抱任何樂觀看待交通會改善。我悲觀地認為,唯有一場致命的大地震、大火、觀光業的蕭條崩潰,甚至戰爭的毀滅,才有可能讓臺灣交通建設打掉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