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人擔心社會中的公共對話呈現「極端化」現象,這是由於人們立場差異,因而從不同的資訊管道獲取他們想要知道的訊息,因為這樣的「各取所需」、甚而扭曲資訊,導致人們的立場愈來愈極端,溝通愈來愈困難,社會的對立與撕裂也愈加明顯。
這種擔憂其來有自,以美國的社會現象觀察,從選舉是否公平、政黨政見本身,乃至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實問題(比如特朗普,台灣譯川普,就職典禮參與人數多寡),各家媒體報導多所差異,導致人們對基本事實的看法不一,像是對於疫情嚴重與否、需要採取什麼樣的防護措施,人們也都有認知上的差異,形成所謂的「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
在台灣,有論者認為台灣已經陷入這樣的困境,親國民黨的評論者,甚至國民黨候選人本身,對特定「親綠」媒體毫無信任,例如2020年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就公開批評特定媒體「造謠」、「沒水準」。相反地,民進黨的支持者,也往往認為親國民黨的媒體對民進黨造謠、抹黑,這點尤其反映在親子間的衝突上:在2020年選舉期間,便時常可在網路上讀到「看中天新聞的韓粉爸媽」與「支持蔡英文的子女」間爭執故事便為顯例。
針對個別的新聞事件,人們接收到的資訊難免有所歧異,特別在選舉期間,人們情緒高張,家庭成員因特定議題針鋒相對、甚而衝突。不過,在重大議題上,一個社會是否陷入「另類事實」的分裂狀態,彼此間是否處於平行宇宙,是個可以被實際檢驗的問題。
在本文中,我透過實際數字,檢驗不同媒體的觀眾,在「對現況的認知」,以及「對現況的評價上」是否真的身處平行宇宙。本文採用的資料,是台灣政治大學2021年1到5月的「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資料,從中發現,就此問題,台灣大可不必感到悲觀:
-
不同媒體的觀眾,對於重大議題現況的「認知」,差異不大:對於目前兩岸關係是否緊張,以及對於民進黨的統獨立場,各電視台觀眾的判斷幾乎一致;對於國民黨的統獨立場,判斷雖有差別,但不至於處於「平行宇宙」;
-
對現況的「認知」,如果同時涉及對政府的判斷,各家媒體觀眾間就會開始有些差異,這反映在人們對疫情「是否對經濟有負面影響」的看法上。整體而言,偏綠媒體的觀眾,認為有負面影響的比率較低,偏藍媒體觀眾間的比率則較高,但大約是「五成
vs. 七成」的差異,還不到高度兩極化的地步; -
各家媒體觀眾在「評價」層次上相差最大,展現在「對蔡英文施政整體滿意程度」上。不過,在2021年5月前,在「對蔡英文處理疫情滿意程度」上,就連親藍媒體的觀眾都大幅表示滿意,進一步顯示,就算在「評價」的層次上,台灣社會都不能說已陷入無法溝通的平行宇宙中。
但仍需提醒讀者,本文仍未能明確判斷因果關係:如果各電視台觀眾間有差異,我們很難指稱是「本來就立場不同」導致,還是媒體確實有加強的效果?本文僅是比較不同家媒體的觀眾彼此間現存的差異,可以簡單理解為:「在台灣路上,隨機抓100個A台觀眾,和100個B台觀眾,兩群人的看法會不會一樣?」如果兩群人看的媒體不一樣,而且政治立場本來就有差,但結果卻對一件事的看法沒有明顯差別,我們或許可以較有信心認為,這個社會不太有「極化」與「平行宇宙」的現象。
重大議題的現實:兩岸關係與政黨統獨立場
親藍媒體的觀眾,比較容易認為「即使國民黨有一些親中國的做法,也還稱不上往統一靠攏」,只是「務實對話」或者「發財」的方式;但三立電視台的觀眾立場,則更可能認為「國民黨這些親中國的做法,就足以稱作偏統」。
政治大學的調查團隊,詢問受訪者「您最常看哪一台電視新聞(包含網路新聞)」,並請訪員務必追問出一台;而我挑選被選擇的比率高於10%的電視台,包含普遍被認為偏向民進黨的民視與三立,眾人看法不一致的東森,以及普遍被認為偏向國民黨的TVBS,和旺中集團旗下的中天/中視(兩台合併計算),回答其他電視台或「都不看」的,則被歸為「其他」。
首先,我們觀察各家電視台的觀眾,對於重大議題的「現象」判斷是否一致。台灣政治上最重要的議題,可能是台灣與中國的兩岸問題,各台觀眾對於「目前的兩岸關係緊不緊張」的判斷,可以呈現如下圖:
上圖呈現,各家電視台的觀眾,普遍都有七成認為目前「兩岸關係緊張」(不論他們認為誰該負責),其中認為「非常緊張」的人數也都在兩成左右(換言之,約有五成認為「還算緊張」),各家媒體之間幾乎沒有差別。
如果跟「其他」比較,唯一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準(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證據足以讓我們宣稱「真的有差異」)的,是民視的觀眾,認為目前兩岸關係緊張的比率有稍稍比較低,但差異也只有6%(民視觀眾68%認為緊張,其他則有74%),都還是在七成上下,雖有差異,但並不很大。
除了對兩岸現況的評估之外,另一組重要的數字,是人們對於各黨統獨傾向的判斷。在國外、尤其在美國,許多調查都會詢問民眾對於不同政黨的自由/保守程度的看法,會發現偏保守派的民眾,會認為自由派政黨(如美國民主黨)更極端自由,保守派政黨(如美國共和黨)則比較靠向「中間」;自由派民眾則相反,認為保守派政黨極端,自由派政黨在中間。這個現象在台灣不同電視台的觀眾間也存在嗎?
就民進黨而言,答案是否定的。
各家電視台的觀眾,普遍對民進黨統獨看法一致,當被問到「如果主張台灣應該儘快宣布獨立的看法在一邊,用0表示;認為兩岸應該儘快統一的看法在另一邊,用10表示」,要給民進黨一個0(獨立)到10(統一)的分數時,各台觀眾給的數字平均都在2.6左右(偏向獨立),各台之間並沒有差異(在統計上都沒有達到顯著,亦即證據不足以證明有差異)。
對於國民黨,各台觀眾的看法則有些許差異,但不至於天差地別。
與「其他」相較,偏藍媒體(TVBS、中視/中天)的觀眾,平均而言給國民黨的分數離統一稍微遠一點(比「其他」約低0.9分),三立觀眾則更認為國民黨偏統(約高0.4分),民視與東森的觀眾則與「其他」差異未達顯著(不足以說有差異)。換言之,對於國民黨的評估,三立的觀眾和偏藍媒體觀眾之間確實有差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在台灣人普遍不支持統一的前提下(各家民意調查的支持率都在10%以下),對不少人來說,「統一」被視為負面標籤。在這個背景下,我猜測各台觀眾對於國民黨政治主張或作為(純粹事實層面),在認知上未必真的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以近期事件舉例,未必是對於「夏立言訪中」或者「朱立倫仍主張九二共識」這些事件有「另類事實」的理解。
我猜測,或許一個更大的差距是在「標準」上,親藍媒體的觀眾,比較容易認為「即使國民黨有一些親中國的做法(如代表團訪中,或聲稱支持九二共識),也還稱不上往統一靠攏」,只是「務實對話」或者「發財」的方式;但三立電視台的觀眾立場,則更可能認為「國民黨這些親中國的做法,就足以稱作偏統」。
此外,還有一個可能是,親藍媒體及其觀眾會縮小洪秀柱、張亞中等明確偏統的國民黨政治人物所受到的關注,但親綠媒體及其觀眾,則可能會將他們放得比較大,進而影響各自的評估。不論如何,平均分數6.9與8.2分之間,確實是有值得解釋的差異,但並不至於一方普遍認為國民黨極統、一方認為中間,應不至於存在平行宇宙的現象。
當現象遇到評估:差異開始出現
親藍媒體(TVBS與中視/中天)的觀眾,有將近七成認為疫情對台灣經濟有負面影響,比「其他」和東森的六成高了一成。偏綠的民視,觀眾則只有五成認為有負面影響。
不過,是不是所有「現象判斷」的差異都不大?其實未必,一旦對現象的判斷,同時涉及對政府(政黨)表現的評估,不同媒體的觀眾看法就有可能不同。這點反映在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整體的經濟狀況有什麼影響?」的評估上:
從圖中可以看到,親藍媒體(TVBS與中視/中天)的觀眾,有將近七成認為疫情對台灣經濟有負面影響,比「其他」和東森的六成高了一成。偏綠的民視,觀眾則只有五成認為有負面影響,又比「其他」和東森低了一成,等於民視的觀眾內部是「五五波」,一半認為有負面影響、一半認為沒有。來回之間,旺中與民視之間,認為疫情對台灣經濟有負面影響的比率,便差了兩成之多。
另外,如果我們又從其中抓出認為有「非常負面」影響的人,可以看到中視/中天的觀眾一枝獨秀,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旺中觀眾認為疫情對台灣整體經濟影響「非常負面」,遠高於其他台(包含同樣偏藍的TVBS在內)的比率。
當然,如同前面所說,這篇文章只能看出「各台觀眾看法是否有差異」的現況,實際上未能做出因果推論:是媒體讓觀眾更極化?還是意見在不同極端的觀眾,本來就會收看不同媒體?只能解釋,民視的觀眾更可能(有約一半)認為「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不大(可能是因為政府成功防疫)」,而旺中的觀眾,則更可能認為「疫情對經濟影響非常負面(可能是因為政府防疫無能)」。
總之,對於「現實」的判斷,在同時涉及對政府成績的評價下,確實不同家媒體的觀眾就有些不同的看法。不過,雖然有差別,但「五成 vs. 七成」終究不同於「兩成 vs. 九成」,我認為,應不至於可稱為平行宇宙,畢竟即使在民視觀眾中,也有超過一半認為有負面影響。
同時,在「經濟影響」這個概念如此複雜下(有些產業受損嚴重,但有些產業影響有限、甚至有所成長),又考慮到2021年5月前台灣的疫情仍穩定,這樣的差異,應該仍可以視為多元社會中正常的意見落差,而非有如同「另類事實」存在般的巨大鴻溝。
在對政府的評價上有鴻溝,但也不盡然
針對蔡英文政府「處理疫情」的滿意程度提問時,TVBS觀眾的滿意度雖然稍低,但也有高達四分之三回答滿意;旺中觀眾比較低,但居然也守住五成大關。
真正的鴻溝,是出現在純粹對於政治的「評價」上;我們可以先從人們對蔡英文的滿意程度來看:
毫不意外地,民視與三立的觀眾對蔡英文「整體施政」的滿意程度,遠高於東森和其他新聞台的觀眾,TVBS和旺中的觀眾則遠低(旺中觀眾尤其如此),一來一回,差距高達五成之多。如同前面所說,我們無法說兩者之間的差距,有多少是媒體造成,又有多少是反映觀眾本來就有的政治傾向,只能解釋從資料看來,雖然不同媒體的觀眾在「對現實的判斷」上沒有太大差異,但在「對政治人物的評價上」確實有。
但這未必是壞事:只要對現實的判斷沒有太大差異,就仍然有一定的溝通基礎,而評價的差異是多元社會的必然。
另外一組數字則告訴我們,觀眾的意向也非鐵板一塊,人們並非堅守立場、無法溝通:專門針對蔡英文政府「處理疫情」的滿意程度提問時,TVBS觀眾的滿意度雖然稍低,但也有高達四分之三回答滿意,是好到幾乎讓人難以置信的成績;唯獨旺中觀眾比較低(這點也對應到上一點:旺中觀眾有三成認為疫情對台灣經濟衝擊「非常負面」),但居然也守住五成大關。
當然,這份調查的年份是2021年5月之前,當時台灣還沒發布三級警戒,並維持多日零確診的成績,包含疫苗採買等爭議都尚未發酵,對民進黨是相對有利的局面。
但我們也知道,在一個真的非常極化的社會,政府做得再好,都可能會有評價兩極的現象,何況疫情對於經濟仍有衝擊,對政府處理疫情的方式絕對都有不滿的空間,當時國民黨便攻擊民進黨「過度防疫」、危害民生,或者有「口罩之亂」等爭議。
而此相較於美國,民調就清楚顯示:民主黨支持者對拜登的防疫表現相當滿意,對於特朗普不滿的比率高達八成;共和黨支持者則相反,高達七成七滿意特朗普防疫表現,但滿意拜登防疫表現的則只有一成。由此可見,即便在理應有不同意見的「評價」層次,台灣社會也還沒陷入最令人悲觀的平行宇宙景象。
小結:樂觀的理由
從數字角度來看,台灣應該尚未陷入「人們彼此之間無法討論」的「平行宇宙」,尤其還沒掉入各陣營「另類事實」的泥淖之中。
很多時候,我們會擔心一些發生在他國最糟糕的情況也出現在自己生活的社會,例如誤認美國的情況已經在其他民主國家發生;雖然台灣的公眾溝通環境充滿各種問題,包含論述的淺碟化,或者假訊息的介入,但從數字角度來看,台灣應該尚未陷入「人們彼此之間無法討論」的「平行宇宙」,尤其還沒掉入各陣營「另類事實」的泥淖之中。
在對現實的認知方面,不同電視台的觀眾,對於兩岸關係現狀的評估幾乎完全一致(七成認為緊張,兩成認為非常緊張),對於民進黨的統獨立場判斷也都一致;對於國民黨統獨立場的判斷,各台觀眾雖對「偏統程度高低」的判斷有小幅差異,但也未必是來自對於「事實」的理解不一致,而可能只是對於「怎樣算偏統」的標準差異。
同樣是對現實的認知,在疫情對台灣經濟衝擊的判斷,或許因為涉及對政府施政的評價,因此在各家電視台的觀眾間有些差異,但並不是「親綠媒體觀眾普遍認為沒有負面影響」、「親藍媒體觀眾認為衝擊很大」此兩極的狀況,而是「親綠媒體觀眾五成認為有負面影響,其他台六成,親藍媒體觀眾七成」。尤其考慮到「經濟」本身的複雜性——尤其是2021年5月以前、台灣疫情尚未爆發的背景下——這樣「五成 vs. 七成」的差異,並非一個陣營全部認為天快塌下來了,另一個陣營通通認為毫無影響,並沒有到對現實各有不同認知、兩極到無法溝通的地步。
甚至在理應有巨大差異的「評價」層次上,雖然各台觀眾對於蔡英文政府施政整體的滿意程度,確實有相當大的鴻溝(差距高達五成),但是在對防疫的滿意度上,就連偏藍的TVBS觀眾也有高達四分之三的滿意程度,旺中的觀眾也有過半滿意。
當然,民意如流水,如果現在再做調查,這個數字顯然會很不一樣,但從這樣數字展現的是,在現今的台灣,不只關於現實「認知」的層次,即使到了「評價」的層次,人們的看法都有接近之可能。台灣公眾討論或許有很多問題,但絕未陷入被撕裂、扭曲到無法互相溝通的平行宇宙。
資料來源:資料使用2020年台灣政治大學「選舉與民主化調查」2020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面訪案,任一題未回答即排除在分析樣本外,樣本共2,838筆。
數據分析非常有趣。意外整個大方向的解讀差異並沒有想像得大,對於政治人物會有評價的好惡,但如果把方向聚焦在具體政策,其實也沒有那麼爭議性的差異。或許我們更應該把焦點移開支持A人選或B人選的問題,而是具體評比不同政策的方向。
家人只看中天。
看中天的觀眾中居然有對蔡政府滿意的(雖然相較其他媒體比例較低)讓我蠻驚訝的。
我比較好奇這份報告的人數基數是多少?
另外,中天感覺落差有點大嘿,哪怕是跟其他偏藍的媒體相比,不知道這份報告有沒有做對中國觀感的比較,我滿想看的,畢竟可以佐證我身處的同溫層在這方面論述的正確與否。
最後附上我的個人看法:我覺得說中天是紅媒真的沒冤枉它⋯⋯
好奇這份調查的年齡分布,現在年輕一代多不看電視了。
跳出台灣的語境,反而想了解一個社會撕裂的現象為何會在這幾年惡化得這樣嚴重?
有趣的分析與發現,期待隨著2024總統大選,繼續追蹤民意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