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美國對華芯片管制全解析:制裁範圍前所未見,中國半導體行業被「冷凍」的危機

在戰略層面,新規釋放出來的最重要信號,是美國已經在爲某種中美高強度、正面對抗的局面做準備——很有可能是新的台海危機。

2022年3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出席活動支持通過法案促進本地晶片製造業。

2022年3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出席活動支持通過法案促進本地晶片製造業。攝:Patrick Semansky/AP/達志影像

楊路

刊登於 2022-10-31

#中美关系#半導體#中美冷戰#芯片危機#評論

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新規及針對中國的制裁(以下簡稱「十月七日新規」)。這份139頁的複雜法規文件公布時間,恰好是中國大陸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市場和企業大部分處於休假狀態,各黨政機關又忙於準備即將到來的中共二十大,因此在起初的幾天裏,市場、業界、政府,以及各類分析機構,大部分處於手忙腳亂的狀態——投資人給投過的所有企業挨個打電話,律所連續加班,政府「緊急調研」,同行之間互相打探。免不了的,各種誤傳誤報、錯誤解讀、聳人聽聞,還有小道消息夾雜其中。

如今半個多月過去,我們終於有時間在事實基礎上解讀這一重大變化,而結論基本上可以概括爲四個字:「非常嚴重」。十月七日新規是美國出口管制在冷戰之後的最大幅度調整,打破了一系列延續了幾十年的規則和假設,其目標之明確、制裁範圍之廣、打擊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見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將此輪制裁放在中美關係的大趨勢下看,會發現兩個國家發生正面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快速上升。

里程碑的「卡脖子」事件

十月七日新規的核心假設和邏輯可以這樣歸納:中美已經進入零和競爭,此漲便是彼消。與此同時,中國軍力取得長足進步的領域,如高超音速武器和核力量研發,都高度依賴超級計算機的支持。而超級計算機,又高度依賴高算力芯片和先進製程製造技術。在這兩個關鍵節點上美國可以通過出口管制工具,完全卡住中國的脖子。因此,美國的戰略邏輯是,如果要維持甚至擴大當前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力量優勢,嚴厲管控超級計算機和先進製程製造,是一個最爲「四兩撥千斤」的政策選擇。

上述因果邏輯歸納起來貌似簡單,但從其政策細節來看,這一套推理和研判經歷了相當長的跨部門協調,是一項巨大的政策作業。從半導體到超算,再到軍事應用,這是一個很長的鏈條。這上面有很多的潛在「卡點」,美國有壓倒性控制力的地方也不少,但還需要考慮到對於美資企業、美國盟友企業的業務衝擊(衝擊太大會產生政治阻力),以及政策推行和執法的成本問題,以及如何平衡各個部門和利益團體的訴求。因此,雖然今年下半年以來關於「美國在憋出口管制大招」的傳聞不絕於耳,我相信這套組合拳很有可能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初,就已經開始作爲一項「長遠政策」來考慮,並不是什麼臨時的急就章或者政治上的心血來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