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行動——四通橋抗議事件後,中國海外留學生在各種掣肘下發出回聲

政治表達的一腔熱情,在跨越國境的審查制度、氾濫的民族主義情緒和潛在的網絡暴力的威脅下,紮根生存。
國際 大陸 英國 政治 社會運動

【編者按】本文由端傳媒與NGOCN聲音計劃聯合發布,首發於端傳媒。

「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領袖要選票,不要謊言要尊嚴,不做奴才做公民」。10月13日,出現在北京市四通橋上的白底紅字的抗議橫幅,和升騰而起的濃煙一起,擊中了很多中國人的心。

中國之內,人們用含混模糊的話語,在社交媒體試圖傳播點滴的消息,卻遭遇大批的封號查禁。而在海外,受「四通橋事件」震動的一些留學生,開始用海報的形式,在自己所在學校的公告板上,或生活所在地,回應四通橋事件。這群學生行動者們在不斷製造「回聲」。政治表達的一腔熱情,在跨越國境的審查制度、氾濫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潛在的網絡暴力威脅紮根生存,同時還隱藏着對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家人遭受政治騷擾的一絲恐懼。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37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在2019年香港抗爭時,這些中國留學生冷嘲熱諷的可不在少數。現在回送他們一句:都是收了美國錢的!

  2. 這些抗爭者是在救海外中國人的命。開戰之時,若果海外中國人得以不被送入集中營,是他們的功勞。所以海外小粉紅為了自己,也要積點口德,不然等右派拿槍敲你門之時,真以為你們的戰狼是等在街角的便利店可以救到你?

  3. 哭了 很真实很无力

  4. 向在中國國內和海外冒著危險發聲的每一人鼓掌!謝謝你們讓我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清醒的大學生,還有人願意冒著危險發聲,要知道你們不是孤單一人,只要有人有勇氣向前走一步,其他同路人慢慢也會開始跟隨,願大家平安,一起迎來能夠享受真正自由的空氣。

  5. 很高興再有事件能團結大家的聲音(利申:人在澳門

  6. 看得好想哭

  7. 願我們能在光明中相遇,也希望大家都安好。

  8. 想去认识文中的每一个人…TT

  9. 謝謝端的報導,謝謝所有在世界各地勇敢發聲的中國學生們。知道有你們在努力,對我這個幾乎有trauma的台灣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10. vava亲手设计的海报还有一些在我家桌子上,近日亲自去看前方——我的母校去探了一把军情,昔日的伦敦左派人文学院现在沦为一栋学店,又惭愧又难过。改日会前往SOAS贴。

  11. 那这些学生也可以联合起来把学校阻挠的行为捅给当地媒体呗,谁怕谁?本来学校就不占理

  12. 我用了Vava设计的海报,谢谢Vava。谢谢端的报道。

  13. 感谢端的报道,我学校也有留学生贴的好壮观的海报群,但是暴露自己的风险太高,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他们的坚持和恐惧。
    文章里印象最深的受访者是不但坚持参加了好几年抗议活动,还注意到了性别视角可能存在的问题,自己设计海报加上自己的观点,真的非常棒!虽然互相完全不认识,通过这次全球留学生的发声真的有看到集体的力量,很是感动。

  14. 對不起,我曾經質疑過 端傳媒是否避開「二十大」敏感時刻,而不報導「四通橋勇士」的就義行為。
    當四通橋勇士發出檄文後,見到英,美,法,德的媒體相繼報導,我實在心急如焚。

  15. 給這些冒著自己生命、社交、工作、未來一切風險發聲的中國學生加油打氣。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外面的世界傳達中國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16. @minmink 彭載舟原推寫的是讓中華男兒還是熱血男兒之類的站出來,實際上,每個人都該站出來,而不衹是男兒。這不是男性敘事嗎?

  17. "她不希望這個政治表達成爲男性敘事,也不希望抗議活動成爲新的以男性爲中心的陣地。參照以往的經驗,將男性行動者英雄化的後續行動,往往或多或少又形成了對女性行動者聲音的邊緣化。" 中國難得的抗議事件也可以強行套上性別論述,論調就如2019年的何式凝,服了。

  18. 习如果要一只连任下去三届甚至更久的话……

  19. 现在西方也挺搞笑的,贴海报不offensive那为啥要贴?任何观点总对有些人是offensive的

  20. 现在的人都那么小心了啊,想当初胡温时代我在国内校园贴海报也没那么样

  21. 以前曾聽說Goldsmith是抗議姿態鮮明的學校,學校周邊甚至因此很難開大型連鎖商店,看來已經變了啊…
    p.s.端若經過同意是不是可以幫受訪的抗爭者們媒合一下

  22. 有中国地图的那张海报里把人家台湾也给画进去了…人台湾哪里天天做核酸到处封控了…

  23. 人民当然不了解。为评论区的发问而悲哀

  24. 看了这篇报道热泪盈眶。。。像我们这样的异议学生的人生太难走了,我很能理解文章中既害怕其他中国人,也因为顾及自己大陆人的身份不敢接近港台人(有内疚)的感受。但我希望我们作为一个群体依然去勇敢发声,我们不能就因为内在的纠结而不去行动,不然我们只是那些死去的灵魂。

  25. 在這個恐懼滲入每個毛孔的當下,能目睹一縷光射入滿是黑霧、行將沈沒的巨輪,是何其幸運的事。任憑那縷光倏忽即逝,也是點亮你我眼眸的耀眼流星。
    (評論區的一些言論只能讓人感到遺憾,留學生與否與其政治立場毫無干系,若你有心有力,為何不行動起來,在此詆毀他人,不過是小人心態,不值得與辯之。)

  26. 不是、沒其它東西可以報導了嗎?四通橋這件事..已經反覆鞭屍多少次了、、、、說來說去不就是那幾件事?當局的不知道?人民不了解?

  27. 最欺负中国人的,从来都是中国人自己

  28. 我身在澳門,學校在16號「莫名其妙」地發布了「網絡言論注意事項」。當時我在想:「我需要注意什麼?」,而看過當天的端傳媒後,我知道要注意什麼了,要注意自己並不具有表達政治的權利。
    隨時可以收回的自由,更像一種施捨。

  29. 评论倒也没必要每次都说什么留学生最没政治意识。这几年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我周围也有很多中国来的留学生开始反思国家制度。我们应该团结一切普通人的力量,就不要再搞什么高下之分了吧…

  30. 我要當海賊王表示:

    中國人之奴性,根深蒂固,即使去了國外,也習慣了跪著的生活,只會當哈巴狗,和咬掉想站起來的人~

  31. “不会说什么”??但是会撕别人的海报??

  32. Kelly也發現,這些所謂「愛國人士「傾向於動用「中荷關係「來說話。他們認爲,「中荷關係」可能會被支持四通橋抗議者的海報所影響。在Kelly的經歷裏,「愛國人士」看到抗議海報的第一反應,不是思辨,而是「控評」——讓這種反抗的聲音壓抑下去。她注意到,劍橋大學的「愛國人士」在抗議海報旁邊的反駁是:「你們不能代表中國人」。
    括號的使用需要更改一下?

    1. 已修改,多謝指出!

  33. 我感觉中国的学生,特别是海外留学生,绝大多数不会有什么政治意识,他们即使不喜欢这些标语,也不会说什么。

  34. 我也去学校贴了 真的很紧张 第二天去看被撕了 习近平的画像是最敏感的 四通桥的没有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