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香港深度

香港鄉郊工業:曾經如何存在?是否已經走到末路?

「去蕪存菁」至今,這些餘下的鄉郊工業已能與鄉郊環境共存,其存在價值亦逐漸被重新發現。

逾70年歷史的上水志記鎅木廠落入古洞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工程範圍,最終於今年9月29日被政府突擊圍封及清走木材。

逾70年歷史的上水志記鎅木廠落入古洞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工程範圍,最終於今年9月29日被政府突擊圍封及清走木材。攝:林振東/端傳媒

陳劍青

刊登於 2022-10-14

#香港#陳劍青#評論

香港僅存的本地鄉郊工業,在志記𠝹木廠、悅和醬園、德保冰廠接二連三的迫遷消息後,滿城籠罩著「消失的香港」的情緒,在近日獲得社會空前的關注。

但本地僅存的鄉郊工業在香港的確是個難說的故事。有說曾有一段輝煌的歲月,卻亦因當年基建設備不足為新界農地帶來影響及污染;不少埋身棕地當中,但又與現有棕地作業有著不一樣的狀況。眾目注視他們將何去何從,但是否準備好以新的目光審視本地鄉郊工業的處境與未來?

留下的繁盛

本地鄉郊工業可根據現時「鄉郊工場」(Rural Workshop) 的官方定義:「指一般用於運作較小規模和較簡單的工業用途的地方或處所,而這些地方或處所通常為低層建築物或臨時構築物。」類別有註明是家具製造工場、玻璃及陶器製造工場、金屬製品工場、建築機械修理工場、紙品及印刷工場、籐器及竹器製造工場、鋸木廠/木園、紡織、製衣、造鞋、皮革工場、木製品工場、雲石工場、食品加工工場,以及涉及簡單工序的工業物料回收/循環再造設施等「工場式處所進行的非正式工業活動」。

有位在前理民府工作過的測量師在其信報專欄,憶述50-60年代的親身經歷,提及過一段鄉郊工業繁盛的歲月:

「例如木器、打鐵、搪瓷、玻璃、豆腐、豬皮、芽菜、涼果、醬園和織籐等。在深水埗的木器工場、大窩坪的豬皮廠、土瓜灣的搪瓷及玻璃廠、八鄉的豆腐芽菜廠、坪洲的火柴廠、摩星嶺的絲瓜囊工場、長洲的手繪瓷器廠都是筆者當年的親身經歷。」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