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磅記者自留地香港深度

打拳、搏擊、向肌肉致歉——疼痛,讓我們找回身體

身體的反應,映照性格,也折射生命。

 幾年前最低沉的時候,菲律賓魔杖和咖啡開拓了Jasper(左一)的眼界。

幾年前最低沉的時候,菲律賓魔杖和咖啡開拓了Jasper(左一)的眼界。 攝:林振東/端傳媒

端傳媒記者 李慧筠

刊登於 2022-10-01

#不重磅記者自留地

「不重磅記者自留地」是端傳媒新開設的專欄,由來自不同地區的記者輪值書寫。這些故事也許並不重磅、也非必要,卻是記者生涯中,讓我們心癢難耐、不吐不快的片刻。我是本次值班的記者李慧筠,這是我自己,關於運動的故事。

2021年6月4日前一天,我看到Facebook一則來自運動空間POWWOW的帖文,引述烏拉圭作家加萊亞諾著作《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裏的「那場球賽」。其時我正沉迷於加萊亞諾書寫的愛和創傷,帖文抓住了我的目光。

加萊亞諾筆下的「那場球賽」是這樣的:1942年,納粹德軍佔領烏克蘭後,安排了一場球賽,由德國國家隊對上以基輔迪納摩隊球員組成的 F.C. Start。基輔隊一度領先,德軍要求他們踢輸。球隊被德軍恐嚇後回到球場,向對方龍門送進第三球、第四球。球迷在看台上激動地嘶吼。

真實的歷史事件較上述寫的複雜。德軍的恐嚇未被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F.C. Start當年在對戰德軍及其盟友的多場賽事中,連續取勝。最後一場比賽,即是烏克蘭民間常說的The death match,他們大勝 8:0。球隊隊員不久被捕,部分被送往集中營。

「現實裏,我們或許並不是一鼓作氣就到了盡頭。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踢好每一場波。」何倩彤後來告訴我,這正是她寫的帖文。那時,她和藝術工作者冼朗兒、藝評人查映嵐,剛抱着結合運動和文化的想法,進駐藝文基地富德樓設立POWWOW。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