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另類視角分析: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寡頭對國家政治與經濟的操控

蘇聯解體後長達三十年的時間內,烏克蘭的寡頭如何產生?又對烏克蘭的經濟與政治、甚至當下的形勢有著什麼樣影響?

2022年3月29日,烏克蘭基輔,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志願者們以沙包堆疊保護雕像。

2022年3月29日,烏克蘭基輔,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志願者們以沙包堆疊保護雕像。攝:Maxym Marusenk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莊永豪

刊登於 2022-09-25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烏克蘭#評論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軍事攻擊後已不乏評論與分析,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向世界各國的領袖喊「這是你們最後一次看到我活著」時,烏克蘭成為全球「民主、自由和人權」的象徵,不僅如此,網友們也常說人民是無辜的犧牲品,他們無法選擇戰爭,卻被迫家破人亡及流離失所。

而在這次俄羅斯入侵之前,烏克蘭長期以來的政治、經濟、能源與工業等皆握在少數既得利益的「寡頭」(oligarchs)手上,他們不僅控制新聞媒體、帶動政治風向,還資助民粹代理人替他們參與選舉,這是為什麼前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曾說「我們正為政府帶來穩定秩序,但寡頭只想從中作亂」。因此,雖然在這次戰爭之後,烏克蘭的政經面貌勢必發生根本的變化,但在此之前蘇聯解體後長達三十年的時間內,烏克蘭的寡頭如何產生?又對烏克蘭的經濟與政治、甚至當下的形勢有著什麼樣影響?對這些問題的了解,也會讓我們對烏克蘭當下的局勢有更多一層的認知。

烏克蘭獨立初期:蘇聯機構是唯一套利的工具

烏克蘭獨立的情況是,1991年3月的公投有70%支持留在蘇聯體制內,但在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說服民眾國家的經濟將勝於一蹶不振的蘇聯之下獨立,而成為導致蘇聯全面解體的最後一根稻草。然而,克拉夫丘克從未想過從基層建立民主機制,更不用說促成市場經濟的發展,反而專注於「國家」建設與中央集權,並試圖重建一個較小的蘇聯。因此,在不善經營之下烏克蘭面臨通貨膨脹與經濟崩潰,克拉夫丘克幾乎束手無策,整體情況甚至比俄羅斯更糟糕

另一方面,原共產黨官員(稱「紅色長官」)為了生存,以黨職交換政府或地方行政部門的官職,他們熟悉共產黨的運作模式,除了濫用司法的漏洞外,還利用蘇聯的官僚機構進行「套利」,並在1992年3月第一次私有化中,以低廉的價格購買留下的工業廠房與資產。不僅如此,他們企圖掠奪更多資源,不滿克拉夫丘克,因此在1993年煽動一系列東部工業城鎮的罷工運動,迫使總統選舉被提前至1994年,並支持總理,同時是第聶伯羅(Dnipropetrovsk,現簡稱Dnipro)的巨型導彈工廠的前任廠長庫奇馬(Leonid Kuchma)成為總統。

1994年11月21日,美國華盛頓,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發表講話。
1994年11月21日,美國華盛頓,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發表講話。攝:Mark Reinstein/Corbis via Getty Images

庫奇馬上任後進一步集中權力。1995至96年他強行通過憲法草案與正式的《烏克蘭憲法》(Constitution of Ukraine),其中大幅擴張了總統的權力,且一方面承諾右翼民族團體所期望的民族象徵與語言的鞏固,另一方面以國家無法長期負擔的社會福利為由安撫左翼政黨。其中最具爭議的是1995年大規模的私有化,每位公民皆可獲得一張購買國有公司股票的代金券,但大多數貧窮人戶無法使用,反而轉賣給私人仲介,這不僅造成一個龐大的地下黑市,還將國有資產集中於少數既得利益者的手中,因而奠定了日後寡頭集團的基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