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貴陽封控,貴陽轉運:一場監視、服從和舉報的大型社會實驗

「其實可怕的不是病毒,人心的恐慌是最可怕的。」

2022年9月12日,中國貴陽,醫務人員在核酸採樣點為排隊的居民採集核酸樣本。

2022年9月12日,中國貴陽,醫務人員在核酸採樣點為排隊的居民採集核酸樣本。攝: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苻堅 陳姝玥 實習記者 于霽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9-21

#無疫小區#轉運大巴#貴陽疫情#動態清零

金子提心吊膽,她開着車出了小區,一段下坡路後左轉是烏當區,右轉是雲巖區。執勤的協警擋在路口,勸返想右轉進入雲巖區的人,區和區之間封閉了。那是9月4日,貴陽市的防疫政策還是「原則居家」,社區告訴她不准出門,但單位要求她去上班。當天晚上,金子的同事從單位跨區回家,兩次在分界處被要求下出租車,最後只能步行回家。過了零點,「靜默」就開始了。

貴陽真正的封控從9月5日開始。凌晨00:43,貴陽市政府通知全市主要區域「臨時靜態管理」三天。「靜下來是爲了更快動起來」,《貴陽日報》當天的新聞標題寫道。

核酸、無人機和食物的奧德賽

封控的第一件事是做核酸。何算算住在雲巖區,最初開始每天早上5點就開始做核酸。有的社區更早,凌晨4點開始。貴陽副市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這是和病毒賽跑、和疫情搶時間。有媒體曝光之後,何算算的社區就推遲了兩個小時,改成了7點開始。一大清早,社區會用大聲公(喇叭)喊居民下樓,有時是「大寶貝小心肝,快點下樓做核酸」,有時是「11棟12棟,快點下來捅喉嚨」。何算算躺在床上聽到喇叭裏重複的口號,覺得精神和肉體受雙重折磨,「每天捅核酸那個動作就已經很像強姦。」

核酸的做法在變。同樣住在雲巖區的楊樹,封控第一週是一天下樓測核酸,一天在家做抗原自測,第二週改成了每天核酸。牛小敏現在住在南明區號稱亞洲最大小區的花果園,她們那一區12棟樓有9000多戶人家,保守估計有三四萬人口。第一天做核酸的時候場面混亂、人擠人,從下午六點到凌晨四點才做完。後來改成居委會的人一層樓一層樓帶着她們下去。「樓下就算有大喇叭我們也聽不見。」牛小敏住的樓一共有39層。再後來,因爲有一棟樓發現一例陽性,幾萬人都不能出門,就變成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一隊人從39樓往下做,一隊人從底樓往上做,貴陽沒有這麼多人手,大多是縣城裏過來支援的,奧德賽一般的征程。

居家的意思也在變。楊樹的小區第一週可以在小區內走動,第二週要求她們不出家門。她有一隻邊牧犬,早上6點做核酸的時候,她帶着狗下樓大小便,晚上12點,她又悄悄帶着狗在小區內轉一圈,讓狗排泄。她小心翼翼,因爲每天下午到晚上,都有無人機在巡邏,如果發現有人在外面溜達,三分鐘內附近的警察就會過來,要求他們回家。如果沒有通行證卻走出了小區,會立即被警察帶走。

牛小敏今年50多歲,在雲巖區住了20多年,後來才搬到南明區的花果園。她說,雲巖區是貴陽的舊城區,暗巷很多,分散的獨門獨戶的房子也很多,四通八達,很難像新式住宅區一樣封鎖。「那邊老貴陽人比較多,他也不聽你這一套,居委會基本上都是熟人,也管不了這麼嚴。」她猜測這是雲巖區後來成爲疫情重災區的原因,因爲難管。她聽說雲巖區出動了很多無人機在天空盤旋,看見違規出門的,警察就會拉去隔離。

貴陽花果園位於貴陽市中心,是中國最大型住宅項目。
貴陽花果園位於貴陽市中心,是中國最大型住宅項目。攝: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出門,有的人可以擁有通行證。楊樹在小區群裏看到,一個鄰居的父親重病,他要去醫院探望,街道辦給他開了「有效期一天」的放行證明,除了紙質證明外,他綠色的健康碼中多出一個藍色的點綴,寫着「雲巖通行證」。附近社區不時聽說有確診的人,9月17日晚上11點,楊樹在陽台看見三輛隔離轉運的大巴車,但她不確定其中是不是有後來出事的車輛。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