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日子人」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2-07-31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VitleySingurQ,回應《想「潤」的60後:從文革到計劃生育,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時代的一粒灰,只有落在你自己或者你家人頭上,才會成爲一座山,否則它只是一粒灰,或者連一粒灰都不是。」

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自己被動或主動地不去共情別人的苦難,並且一廂情願地相信這樣的苦難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於是這樣的人日復一日地生活,相信着歲月靜好,直到自己也成爲受害者。恕我直言:早幹啥去了?當別人在承受苦難的時候,你可是笑着把別人當代價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2. EricChan,回應《想「潤」的60後:從文革到計劃生育,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我覺得很多人對於中國人所謂「麻木,愚昧」的印象,用副標題這句話就能很好地解釋。中國這麼大,人又那麼多。若果遇到每件不公義又無能為力的事,每個人都要氣血上湧,義憤填膺的話,恐怕中國人早就會瘋掉。於是每個人都開始自我馴化,自我審查,成為一個個「日子人」,一個個文中提到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防疫封城?好啊,快封!應封盡封!反正封的又不是我住的城,用的又不是我交的稅金,反而是財政轉移支付你上海可不能少了。反倒是你上海沒有好好封城最後搞得我們要封城那可就是罪該萬死。」「什麼河南水災死了很多人?我不要聽。定是外國勢力的污衊,想要打破我們日子人的歲月靜好。」中國就是地太大,人太多,才會讓逃避現實的人覺得自己總有地方可以逃,也總有地方可以安放他們的恐懼與不安,假裝這一切事情都跟他們毫不相干。直到時代的灰壓到自己和家人的頭上,變成一座山。

我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大意是指很多加速主義者希望油門踩死,然後大家一齊來看「大煙花」(所謂的大煙花實則是比喻核爆,意指現有社會秩序的終結,一切重新開始,開啟新一輪的輪迴)。但是所謂的「大煙花」並不會發生,只會出現在一個個家庭里的「放鞭炮」(意指自己或家庭範圍內的大衝擊,但是不會有擴散/外溢到社會,產生系統性的影響)

3. raeye,回應《想「潤」的60後:從文革到計劃生育,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儘管文中對兩位受訪者家中長輩的一些描述並不令人欣賞,有一些東方主義式的理想化描述,不過還是來說點題外話:我一直以來都感到非常疑惑,改革派爲什麼不出來保衛改革開放?我讀本科的時候看過周其仁在這個題目下的相關演講,記得有一門課的老師還感嘆了一句「希望我們學院至少出一個周其仁那種程度的學者也好啊」(笑)。

要我說,本屆政府最令人反感的就是這一點:本屆政府中愈來愈不屑於掩飾其對改革開放的輕視和背離,似乎真的以爲改開成果是黨的恩賜、領袖的英明。需要承認,「威權發展主義(這個詞並不嚴謹)」是七十餘年來我們抓到的最大一隻好貓,而我們經濟建設的成果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脫貧進程。可四十年的烈火烹油、花團錦簇,四十年來傢俱廠裏每天切掉的手指頭、黑磚窯裏傷口化膿被迫截肢的未成年奴工,到底能換來什麼?是讓所有人都過上幸福生活,還是在宏大敘事中灰飛煙滅?他爲其定義的偉大,於你到底有何意義?

我相信只要本屆政府一直表現出這種不負責任,領袖本人就一直無法安心,就永遠要在下一個宏大敘事、下一個偉大工程中給人民創造出虛幻的共同感來給自己續命。當然,我國作爲後發外生型現代化國家,在自上而下改革中誕生的現代性過於脆弱,給這些行爲提供了充分的土壤,這也是事實。

回到文章上來,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的既得利益者們即使意識到改革開放在如今已不過是明日黃花,也不會跳出來保衛改革開放——但同時,大多數既得利益者也決然無法與前三十年的混亂和狂熱共存。他們的離開當然可以解釋爲思想的覺醒和對個體價值的捍衛,但這難道不是對其它改革開放奉獻者的不負責任麼?對此,我無法給出答案。

4.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想「潤」的60後:從文革到計劃生育,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上海封城

這些既得利益者,在我看起來比小粉紅更可怕,小粉紅大抵上是不在體制內的,而且粗野愚蠢的,而這些既得利益者卻精明、狡黠,他們明白這個系統是怎麼運作的,但從來沒有想過去改變,對房間裏的大象視而不見,但卻知道如何靈巧的躲開大象踩下來的腳步,同時知道怎麼去分享大象吃剩下的殘羹剩飯,但是要他們損失自己的利益,那是斷然不可能的事情,泰國的養老計劃也是如此,能隨時回國說的輕巧,其實就是兩邊吃好處的手段之一,既可以享受泰國的「自由」和低政策性風險,卻也不用放棄中國國籍,可以繼續享受機關單位雙軌制裏高額的養老金,想想說不定我還爲他們貢獻了潤出去的費用,就讓我感到莫名的詭異和不適感

5. 支支作響,回應《被處分的彩虹:失落的,接力的

將內心的想法化爲行動,面對打壓也選擇應變,就算離開但起碼實踐過信念,可能他們也不覺得自己特別偉大,但在我眼裏這些人是真正的戰鬥過。希望他們一切都好。

6. tmwc_ks,回應《習近平講話後的政治學習:一場黨國在港的意識形態治理

我拋出兩個看法。

一是一省兩區外的制度自信,跟鄧時代一國兩制觀的拉扯。前年或去年已有論者在這說過,北京會否受意識形態交鋒的誘惑,後來我留了言,說看後來的發展,北京不但受了,而且視為使命似的。而港式學習,或許也是對學習(至少也是體制了)自信,在一省兩區擴展的嘗試。巧合的是,作者描述的發展,像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這河怕是「一定會過到的」,很有黨的志氣。

鄧時代一國兩制觀似乎小談如何改變制度。記憶所及,1997年一省兩區外的制度自信,沒有後來那般強。時至今天,鄧時代的想法漸去漸虛少了提,但難以全盤否定(內的意識型態爭論不要搞,萬分之一的歷史虛無不要冒啊,外的就不妨試試,有利復興的更要),但制度自信要講也可能得做,日後一國兩制怎走,有的看。

二是共和國的道德倫理和儀式重建。重新去鑄運臂使指,上命下效的黨機器,大民族,是這時代的其中一個特色,跟打貪到不想貪也是重建的一部份。但在香港,一心團結尚在看,忠誠於民族政權始終還未是廣泛道德,黨國一體明知但明講的不夠,言多稱祖國中央而仍少談黨,這片白也是否要補,怎去補,還是等。

7. gnihc2,回應《中國房地產從業者口述:當作爲經濟引擎的行業失去信心

中國的經濟發展早就不應該以房地產作為經濟引擎了。現在還不斷起樓,表面上製造很多經濟活動,但實際上令整個社會生產財富的能力萎縮,普通民眾的收入沒有真正的增長(需求無法上升),然後又要靠借貸繼續起更加多樓去維持經濟活動⋯⋯ 只是真正的改革非常困難,政府力不從心 — 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不願放棄GDP每年以6、7、8%增長的虛榮;意識形態掛帥、國進民退的政策窒礙市場力量的發揮等等。這個困局目前似乎仍然無解。

8. 紫綠艾楓,回應《異鄉人:夾縫中的十一年,我交流,我失語,我依然熱愛台灣

看到樓下談起台灣人在二次元遇到小粉紅,我來談談我的經驗,曾經看到我關注的手帳博主微博(不只一個,是很多個),在東奧期間大量辱罵日本。在手帳的範圍內,關注MT紙膠帶「辱華」,有一次我看到有一個手帳博主說不推薦一個手帳本,不肯說品牌,因為我很喜歡那個款式我私訊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那個品牌的地圖把香港和台灣特別標出來..........這些手帳博主我之所以會關注,是因為從平時的發文來看,他們喜歡的生活都是溫柔而美好的,也熱愛讀書,可是......

我曾經在一個歷史人物的QQ群,看到群裡有高中生說「希望下週上課時俄羅斯已經把烏克蘭打下」,更不要說他們對香港抗議的態度,群裡發言的都是說香港警察是對的,之前香港太亂了。前幾天看到他們討論安倍晉三之死,在說要慶祝安倍的死,最讓我震驚的是,他們是從許家印的恒大開始討論的,面對恒大可能的破產危機,他們的反應是嘲諷范冰冰。好笑的是,他們也很清楚政治討論的界線在哪,之前群裡有人抱怨了一句防疫措施太嚴,馬上就引來制止,說不要討論「政治」,那前面的那些就不是政治了嗎?

去年的7/1適逢中共百年黨慶就更不用說了,因為不同愛好而關注的人,幾乎所有人都在轉發「他看到了!」(毛澤東或周恩來的照片最多),轉發早日拿下台灣的也不少。

我曾經以為是不是自己的愛好有問題,怎麼都關注到一群小法西斯,後來和周圍的朋友聊天,他們有人喜歡蘿莉塔的、漢服的,也有打遊戲的,每個人一聊起來都對這件事有共鳴,而且也都能舉出自己看到的例子,甚至和朋友聊起BL小說,我看的同人小說、他看的原創小說,都大量出現「民族主義」,中國人最厲害把西方人都打敗的情節,

我看到一個台灣偶像劇的同人cp,裡面出現家人把他的台胞證扣住不讓他去「大陸」,但他無論如何都要去「大陸」的情節。更不要說,我關注的腐女匿名靠北版,就很多人在抱怨,自從台灣通過同婚以後,看到的BL小說裡出現「來台灣結婚拿小紅本」,姑且不論沒有台灣籍是不能在台灣結婚的,小紅本也不是台灣的,絲毫不尊重台灣。

經由以上種種我這才發現不是我的愛好而已,而是牆內的世界就已經長這樣了。

當然,很多言論並不是武統台灣。只是我和周圍的朋友,原本雖然做好心理準備,中國人的政治態度是會不太一樣,但也至少認為不談政治應該還好,沒想到政治出現的機率卻越來越高了,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他們其實並不那麼關注台灣的政壇,但他們也都非常受不了牆內的環境。因此,我感覺身邊的人在網路上遇到陌生的中國人,警覺心都越來越高,通常已經開始預設對方會是個小粉紅。

有時候也會覺得不太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但與其抱有期望,而後心寒,可能不如一開始就設想最糟糕的情況。

9. Steppingonedge,回應《異鄉人:夾縫中的十一年,我交流,我失語,我依然熱愛台灣

感謝作者願意來與我們分享。十一年,兩岸從蜜月期走向相看生厭,生活在雙方不理解之間仍能保持溫柔的人,實在是欽佩。

其實哪怕不曾留學台灣,生活在海外,這些兩岸之間的誤解與溝通時的失語仍舊存在。就以我的經歷而言,留學時最親密的朋友就來自於台灣,大家無話不談,從論文寫不完到社會時事,都可以東拉西扯地聊上大半天。反修例給香港帶來的混亂,六四在台灣的紀念,也從不是禁忌話題;反而似乎他們能在來自大陸的我身上看到的坦然與接受,是能向我訴説更多的契機。

但這樣的溝通畢竟是在少數,哪怕他們遇到普通的大陸學生,也不自覺地需要竪起渾身的刺、無比慎重任何可能引起爭論的話題。我曾聼台灣的朋友抱怨,與其他大陸留學生組圖出游,卻一路上被灌輸中共統一的思想,更被逼著對一些時事話題發表評論;也曾聼另一位與大陸人住在同一個公寓的台灣女孩吐槽,說大陸人充滿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自豪感,厨房裏的一切都可以「共產」,哪怕是非自己所買的食材、厨具,也用得心安理得…很多事,只要打上「大陸人」的標簽,都變得有些難以轉圜。但這些大陸人生來自傲嗎?也不是,只是從小到大被灌輸的理念,讓他們習慣於一套自大的敘事罷了。

「台灣?不就是我們的地盤嗎。」這樣的話我在大陸學生口中聽了無數遍。不少人一聽我與台灣人交好,立即拿出審判的語氣,問我是否有追問他們統獨議題的立場。而我,又要一遍遍地去解釋國族認同、生活環境及社會設定的差別,只是希望能多幾個大陸朋友理解台灣人在這方面不同的視角。説實話,有時候我也很厭惡,厭惡同為大陸人好為人師的態度,厭惡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就給人下定義的舉措,更厭惡他們因為哪怕是一句不同於他們認知的解釋、就指著鼻子叫駡「你這是台獨」的狂妄…所以,真的很理解作者所説的,常常去解釋、有時卻被迫失語的無奈;更欽佩面對許許多多不可理喻的苛責時,還能保持溫柔的勇氣(我已經被逼瘋的差不多了,哭)。

有時候想想,自己也是一個異類,不願意去接受最簡單直白的政治口號,偏要自己一步步地去思考、去描摹出自己理解内的台灣人形象。不過也真的很感謝台灣的朋友,他們願意把民主社會在中華儒家文化下發展的可能展示給我們看,沒有一個文化只能適配一個治理的ideology,我想中共就是在害怕民眾發現這一點,才處處於宣傳上對台灣社會極盡諷刺。實際上呢?每個社會總有沉疴已久的問題,就像中共無法回避自己治理上的傲慢、為了維穩不擇手段控制言論,更遑論政權本身對女性的輕視、對男性威權的尊崇;而台灣,也無法回避LGBTQ平權時反墮胎保守陣營的反撲,還有在藍綠之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公投以鬧劇收場的無力。只是某些人,某些群體,只願意看到他們被告知的那一面罷了。

就如樓下評論所説,小粉紅群體日益擴大、總以為自己厲害到能把西方打敗,不少觀念沒有這麽極端的大陸網民,也漸漸向民主主義敘事靠攏。有時候真的很想大吼一句:「不會好好説話啊?!」牆内的世界已經這樣了,他們真的怨不得其他地區生發出對大陸人的恐懼,因為紅線圍困之中、極權威懾之下、鐵腕捂嘴之時,只有張牙舞爪地展示力量,才可以捍衛所謂唯一政權的心虛。

希望作者能在大陸也有一片自由呼吸的天地,好好生活,祝好。

10. Nathan0311,回應圓桌話題《猴痘多傳播於男男性行為,世衛擔憂同性戀者面臨污名化,你如何看?

我們必須釐清具體是怎麼的污名化? 猴痘更常見與男男性行為的人身上,是出自他們的行爲?(如更換伴侶更頻繁,且更有可能同時有多名伴侶。)還是只是不幸的隨機分佈?(因為短期的統計數字多出現不規則的分佈)如果是事實的話,且出自行為,一個理性的人會導出結論,一位進行男男性行為的人會比不進行該行為的人更有可能患上傳染性的猴痘,從而可以根據該資訊進行風險評估。我們一天經常需要作評估來進行決定,如如何處理每天的行程,該採取哪種行為,會不會危及我自身或家人等等….如果害怕污名化而不向群眾公布客觀理性的人,恐怕是為了政治正確而剝奪了一個有關自身安全的知情權。加上如果只要是事實的話,那怕會引起某群體不愉快,大眾的也是有知情權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