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作品中,「反烏托邦」(Dystopia)的內容往往通過塑造烏托邦的反面,描繪「太過糟糕而不可實行」的社會形態,促使人們警惕那些顯示著我們正在走向反烏托邦的信號。今天,也許反烏托邦已經不是一個時髦概念,但對於我們正在面對的這個世界來說,它帶給我們的警惕性是相當必要的。

我記得2016、2017年前後,反烏托邦題材的遊戲迎來熱潮。那時推出的不少作品直到今天也很有代表性,比如《旁觀者》(Beholder)、《奧維爾》(Orwell)和《請出示的你證件》(Papers Please)等等。那時的我非常喜歡反烏托邦遊戲,這種喜歡的心情甚至可以說是種奇妙的感激:在我生活的地方,人們的政治權利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剝奪,政治表達的空間也在以能夠感知到的速度不斷收窄,而這些反烏托邦遊戲在某種程度上關照了我、我的生活和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荒誕和恐怖。它們是在爲我發聲的,我這麼認爲——哪怕它們一貫以來的政治表達中也並非沒有符號化、刻板印象和錯誤解讀的問題,但相比之下,我還是更珍惜這些聲音的存在。
近年來這種潮流似乎在冷卻,不久前發布完整版的《不予播出》(Not For Broadcast)的內容中更多是戲謔,更少沉重,甚至不再強調反烏托邦的標簽。回想當年熱潮,《旁觀者》是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大部分玩家至今都未忘記那位叫卡爾的公寓管理員。2018年推出的續集《旁觀者2》中,玩家又扮演了一名身處統治機關的小公務員。又過三年,2022年3月,《旁觀者3》正式上線。
反烏托邦,還是打工人模擬器
《旁觀者3》沿襲前兩作的基本設定。主角還是一個倒黴中年男人,爲保住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努力在極權社會生活。《旁觀者3》的主角是前兩作的結合,玩家要同時扮演公寓管理員和公務員兩個角色,在單位和公寓間來回奔波,同時處理生活中和工作中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