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深度

知道你在哪,讓我心安還是更不安?使用定位app的台灣年輕人

「用定位獲得的安全感是真的嗎?你相信對方的話還是定位?」冰棒展現了不同關係中,信任、獨立與親密之間的衝突。

插畫:Wilson Tsang

端傳媒記者 王怡蓁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05-26

#隱私#數據隱私#數據安全

「你在附近欸,要不要出來喝一杯?」33歲的員警查理三年前第一次使用定位軟體Zenly(冰棒),雖然一開始是女友要求他下載,後來反而常作為跟朋友約喝酒的工具。

這並非查理第一次使用定位服務,在臉書推出與好友共享定位功能「周邊朋友」時(註:Meta稱由於此功能使用次數少,將於5月底停用),他就使用過,多數也是查看附近有無朋友,可以約吃飯喝酒。

Zenly有著彩虹冰棒logo,因而被使用者稱為「冰棒」。互相成為冰棒好友後,除了可以看到對方精準的定位,還看得到手機電量、移動時速、曾去過的城市與國家。此外,冰棒更會主動透過停留時間,分析使用者待的地點是家、學校亦或是工作地點。好友也可以透過聊天功能傳訊息給對方。

冰棒在2010年於法國巴黎創立,共同創辦人Antoine Martin在公開受訪時指出,他與前Google、Apple工程師一起研發這款定位軟體,大概歷時了三年進行產品優化與隱私設定。2016年,冰棒的總下載人次達200萬,其中半數用戶在歐洲,大多數使用者為青少年。2017年冰棒被美國上市公司Snapchat收購,並公布該年度用戶數成長到400萬人次,約三成用戶來自法國,亞洲也有超過兩成的下載量。

冰棒引起的隱私問題在中英文的論壇上都有討論。父母擔憂未成年兒少接觸到陌生人,遭陌生網友鎖定位置,此外也涉及到隱私讓渡問題。冰棒強調,當用戶刪除軟體或一年未登入軟體,就會自動刪除所有數據。不過,Martin也曾公開表示,團隊花了很長時間確保隱私問題,但他們發現年輕的用戶根本不在乎隱私,他們想要看見朋友在做些什麼。

冰棒在台灣年輕族群中使用十分普及,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22年發布的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FoMO)現象調查,約每三名學生就有一人下載使用冰棒(33.4%)。

該份調查報告認為,冰棒是「拿隱私換友誼」。分析指出,使用冰棒的學生,遇到網友提出特殊要求(交往、視訊、單獨見面)的情況,比未使用者多出近一倍。使用者亦較多感到焦慮及失眠,有明顯的社交焦慮及社群恐慌。

冰棒也被網友稱為抓姦神器、變態工具。不少人分享不舒服的使用心得:「我覺得它會自動分析我家、學校、工作地點在哪有點變態」、「我曾被女網友騷擾,她第二次裝作與我不期而遇,我才知道被跟蹤了」。

但也有人透過冰棒確認家人、好友的安全,「好姐妹與初次約會的對象見面,我們都會要求她下載冰棒」、「曾有自殺女子因為冰棒撿回一命」。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對端傳媒表示,工具沒有對錯,關鍵是使用者怎麼定義使用的目的,冰棒只是突顯了獨立、信任與親密關係的問題。那麼,看見定位到底滿足了什麼需求?一段關係會因為使用冰棒而改變嗎?

冰棒應用程式。
冰棒應用程式。攝:陳焯煇/端傳媒

「掌握知情權,讓我很安心,也顯示我們很親密」

擔任媒體製作人的王穎芝,冰棒好友數只有3個,最常使用的對象就是當初提議使用冰棒的男友阿蘭。阿蘭的工作是跑業務,經常移動,也沒辦法即時回覆訊息,導致兩人之間溝通不順暢。阿蘭原本因為踩自行車的興趣,與車友們使用冰棒共享位置,便提議王穎芝一起使用,降低溝通障礙。

王穎芝說:「冰棒其實透露許多資訊,電量低的時候,我就知道等一下找不到人可能是因為手機沒電,而不是不接電話。讀取這些資訊,掌握知情權,讓我很安心,也顯示我們很親密。」

研究論文《見面還是不見面?情侶維繫關係之管道分析》(鄧郁馨、王嵩音,2015)指出,無論是哪種溝通軟體,保持聯繫、聊天對情侶非常重要,也是發展親密關係的重要途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