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在哪,讓我心安還是更不安?使用定位app的台灣年輕人

「用定位獲得的安全感是真的嗎?你相信對方的話還是定位?」冰棒展現了不同關係中,信任、獨立與親密之間的衝突。
台灣 大數據 科技 隱私與安全

「你在附近欸,要不要出來喝一杯?」33歲的員警查理三年前第一次使用定位軟體Zenly(冰棒),雖然一開始是女友要求他下載,後來反而常作為跟朋友約喝酒的工具。

這並非查理第一次使用定位服務,在臉書推出與好友共享定位功能「周邊朋友」時(註:Meta稱由於此功能使用次數少,將於5月底停用),他就使用過,多數也是查看附近有無朋友,可以約吃飯喝酒。

Zenly有著彩虹冰棒logo,因而被使用者稱為「冰棒」。互相成為冰棒好友後,除了可以看到對方精準的定位,還看得到手機電量、移動時速、曾去過的城市與國家。此外,冰棒更會主動透過停留時間,分析使用者待的地點是家、學校亦或是工作地點。好友也可以透過聊天功能傳訊息給對方。

冰棒在2010年於法國巴黎創立,共同創辦人Antoine Martin在公開受訪時指出,他與前Google、Apple工程師一起研發這款定位軟體,大概歷時了三年進行產品優化與隱私設定。2016年,冰棒的總下載人次達200萬,其中半數用戶在歐洲,大多數使用者為青少年。2017年冰棒被美國上市公司Snapchat收購,並公布該年度用戶數成長到400萬人次,約三成用戶來自法國,亞洲也有超過兩成的下載量。

冰棒引起的隱私問題在中英文的論壇上都有討論。父母擔憂未成年兒少接觸到陌生人,遭陌生網友鎖定位置,此外也涉及到隱私讓渡問題。冰棒強調,當用戶刪除軟體或一年未登入軟體,就會自動刪除所有數據。不過,Martin也曾公開表示,團隊花了很長時間確保隱私問題,但他們發現年輕的用戶根本不在乎隱私,他們想要看見朋友在做些什麼。

冰棒在台灣年輕族群中使用十分普及,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22年發布的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FoMO)現象調查,約每三名學生就有一人下載使用冰棒(33.4%)。

該份調查報告認為,冰棒是「拿隱私換友誼」。分析指出,使用冰棒的學生,遇到網友提出特殊要求(交往、視訊、單獨見面)的情況,比未使用者多出近一倍。使用者亦較多感到焦慮及失眠,有明顯的社交焦慮及社群恐慌。

冰棒也被網友稱為抓姦神器、變態工具。不少人分享不舒服的使用心得:「我覺得它會自動分析我家、學校、工作地點在哪有點變態」、「我曾被女網友騷擾,她第二次裝作與我不期而遇,我才知道被跟蹤了」。

但也有人透過冰棒確認家人、好友的安全,「好姐妹與初次約會的對象見面,我們都會要求她下載冰棒」、「曾有自殺女子因為冰棒撿回一命」。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對端傳媒表示,工具沒有對錯,關鍵是使用者怎麼定義使用的目的,冰棒只是突顯了獨立、信任與親密關係的問題。那麼,看見定位到底滿足了什麼需求?一段關係會因為使用冰棒而改變嗎?

冰棒應用程式。
冰棒應用程式。

「掌握知情權,讓我很安心,也顯示我們很親密」

擔任媒體製作人的王穎芝,冰棒好友數只有3個,最常使用的對象就是當初提議使用冰棒的男友阿蘭。阿蘭的工作是跑業務,經常移動,也沒辦法即時回覆訊息,導致兩人之間溝通不順暢。阿蘭原本因為踩自行車的興趣,與車友們使用冰棒共享位置,便提議王穎芝一起使用,降低溝通障礙。

王穎芝說:「冰棒其實透露許多資訊,電量低的時候,我就知道等一下找不到人可能是因為手機沒電,而不是不接電話。讀取這些資訊,掌握知情權,讓我很安心,也顯示我們很親密。」

研究論文《見面還是不見面?情侶維繫關係之管道分析》(鄧郁馨、王嵩音,2015)指出,無論是哪種溝通軟體,保持聯繫、聊天對情侶非常重要,也是發展親密關係的重要途徑。

研究還提到,關係維繫分為正向與負向,正向的五種行為(Canary & Stafford, 1992; Stafford & Canary, 1991)是正向性、開放性、保證、社會網絡、分享任務。而負面的六種行為則是允許控制、破壞性衝突、刺探監視、引發嫉妒、逃避、不忠。而正、負面方式也可能策略性地同時出現。關係滿意度越高,越傾向使用正向維繫,關係滿意度越低越傾向負向維繫。

冰棒作為集定位、溝通、社交於一身的工具,它在使用者的關係中,兼具了正向與負向的作用。有人因為對方的強烈要求,交出自己的定位隱私,也有人毫不在意被對方看到定位。

對不少使用者來說,隱私並不是他們在乎的問題,畢竟大家都在使用,甚至不少受訪者在被詢問到資安問題時才恍然大悟說自己從沒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有人表示,如果新聞媒體報導了某款定位軟體有資安疑慮,才會擔心。

蘇益賢在心理諮商的個案中,也會遇到讓渡隱私的問題,通常是要不要給對方手機密碼。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獨立性的需求,因此每段關係中都應該好好討論「隱私的界線在哪裡」。冰棒只是把讓渡隱私的議題更加明顯的展現出來。

願意共享定位給對方,最主要應該是讓溝通更便利,省去溝通成本。蘇益賢表示,這也代表「我在意你,不想讓你擔心」,滿足對方的不安;另一種滿足對方的心態則是想自我證明,「我不怕,你不需要擔心」,這樣的態度是不怕對方看。

王穎芝在安裝冰棒前,對資安有些疑慮,但同時她又有得知阿蘭資訊的需求,在查詢很多資訊、了解到可以使用「凍結」、「模糊」等功能讓特定對象無法看到清楚位置,甚至看不到最新的位置,她才安心下載。

不過,王穎芝也曾因定位失靈跟阿蘭大吵,後來才發現那是系統問題。「事後我釐清,定位錯誤只是導火線,我們關係好的時候根本不會因為系統出錯吵架。」總的來說,王穎芝覺得使用冰棒讓他們的關係變好。「我比較需要知道他的動態,而冰棒滿足了我的需求。在吵架的時候,透過他觀看我的次數,讓我知道他在乎我,默默查看我的行蹤。」她說,以前冷戰時,阿蘭不會主動傳訊息,讓她覺得不被在乎,但透過冰棒發現,平時鮮少查看她定位的阿蘭,在一天之內查看了8次。

不過,這樣甜蜜的互動也帶來一些困擾,偶爾王穎芝心情不佳時,需要一些散步時間來冷靜,阿蘭看到她的路徑不太對,就會傳訊問她情況,她聳肩笑說,實情是「純粹需要一些『me time』,散散步就沒事了」。

台北101觀景台。
台北101觀景台。

「朋友們都在用,我沒用好像怪怪的」

在寵物業工作的29歲的Sandy只跟好姐妹使用冰棒,她秀出好友數,只有五個人。她表示,單身的姐妹跟第一次見面的對象約會時,好友們基於安全性會查看她的定位。Sandy說,有一次好友與對象約會後,沒在原本說好的地點過夜,冰棒上顯示的位置在一個陌生地點,嚇得她趕緊打電話詢問,還好虛驚一場。也有幾次,她看到好友到不同地點喝酒,她也會主動打電話詢問對方是否還清醒、確認對方的安全。

方便——是冰棒使用者一定會提到的優點。約見面、接送時就不需要再詢問對方在哪裡,打開冰棒看一下對方的位置,還可以提醒快要遲到的對象趕快出門。

Sandy在閒暇時,會看一下好友是不是在上班,如果順路就會去探班,給對方意外驚喜。「如果用Line問了對方在不在,後來沒過去,她可能會失望,雙方都會有壓力。」Sandy認為,冰棒除了方便,還可以降低社交上的壓力。

擔任公司採購的妮可,一開始是因為同事之間感情要好,互相成為冰棒好友,「我是真的會好奇好友們在哪裡,沒事就會打開看看,滿足好奇心。」不過,後來最常使用的對象還是男朋友,因為住在一起,需要接送時很方便。她跟家人之間,也是基於接送方便的理由使用,「我偶爾搭客運回老家,搭客運前就跟我媽說,我上車要睡覺了,妳開冰棒看我定位,到了開車來接我。」

還在就讀大學新聞系的陳詠婷說:「我爸爸已經75歲了還在工地工作,我時常擔心他的安危,有幾次他太忙了,沒聯繫上,所以我幫他安裝冰棒,知道他在哪裡讓我比較安心。」她強調,父親一開始並不知道被安裝冰棒,也不太知道用途。她甚至也在母親的手機安裝冰棒,目的卻大不相同,「我跟媽媽感情不太好,有時候吵架,我就看她在不在家,如果她在,我就先不要回去,避免爭執。」

在心理學的角度,蘇益賢認為,使用定位軟體是基於安全感、便利性、歸屬感、控制感四個方向的需求。而安全感又可以分為兩種:關心對方,想了解對方狀態;另一種則是滿足自己的焦慮情緒。

其中,歸屬感是不願漏掉資訊以及當群體中的朋友都在用,希望被接納而使用。

國中生林秀芸班上有超過八成的同學都使用冰棒。「本來我沒有用啊,但朋友們都在用,我沒用好像怪怪的。」林秀芸稱自己只是跟風使用冰棒,她的好友列表中只有認識的人,一些不熟的朋友加了好友,她會隨即將他們凍結,讓他們看不到位置。

許多台灣年輕人曾跟同學、朋友、伴侶使用冰棒。蘇益賢認為,年紀越小的人融入群體的需求越高,害怕錯過大家在流行的事,無論他們是否在意隱私,融入群體、被看見、社交的需求可能遠高於隱私,甚至有些人渴望被看見,讓所有好友看到自己的行蹤,像是證明自己的存在,讓世界看到我。

不過,早在她下載冰棒前,父母便在她手機內安裝了家長監控系統(Family Link),「我一拿到手機就有了,Family Link會限制我使用手機的各種行為,像是安裝軟體、手機使用時間、定位等等,最可怕的是,關不掉,也無法移除。」為此,林秀芸跟父母不斷爭執。至今,她仍不解父母這麼做的用意。

「有一次吵架我跑出家門,後來在附近看到爸媽的車,我才知道我被他們定位了!於是我關掉手機,才躲開他們。」林秀芸說她跟幾名親近的同學都被父母安裝家長監控系統,不得已時,只能關閉手機。

蘇益賢認為,親子關係中,父母對小孩或是小孩對長輩,許多時候應該是基於安全考量,希望知道對方的動態。

蘇益賢說,關係中的不安大多與過往經驗有關,可以從中找出規律。他舉例,父母不顧孩子的抗議,也要定位小孩的位置,有可能來自父母本身的恐懼,像是過往的綁架事件深植父母心中,但小孩不知道,只會覺得父母很煩人。「每段關係在使用上遇到的困擾會不同,原因也不同。想用力抓住對方的人,應先理解自己不安的來源,再讓對方知曉發生什麼事,就有可能改變緊張關係。」

警察身份讓查理得以看見冰棒為解決社會問題帶來的影響。他私下會建議家屬為有自殺傾向的人安裝冰棒,因為報案後,警方啟動緊急協尋至少要一個小時,如果是朋友來報案,則無法啟動緊急協尋。查理遇過一個自殺者因為有安裝冰棒,家屬順利找到她,送醫救回一命。

冰棒也被詐騙集團使用。查理指出,集團的上層會在下游的車手、取簿手的手機安裝冰棒,監控他們。一些地方的黑道份子滋事時,也會透過冰棒找附近的兄弟來幫忙。

查理認為,當任何足以被辨識的個人資訊被得知後,都可能成為有心人士利用的工具。他強調,警職人員上班後,可以從後台系統看到同事的定位,「但至少是在上班登入系統之後,雖然某種程度也是侵犯我們的隱私,但至少危及時刻,同事們可以馬上支援。」

冰棒應用程式。
冰棒應用程式。

刪掉app後,我在他的世界中不見了

使用冰棒有時會帶來沒有預期的關係變化。新聞系大學生吳怡婷指出,同學之間普遍使用冰棒,如果有人關掉定位,隔天就會被同學私下議論,那個人是不是去了哪些不可告人的地方。由於冰棒可以看見誰查看自己的位置,一直去看,就算只是好奇或是想關心,也可能被對方誤會。

吳怡婷說,有一次剛好沒約一名朋友一起出遊,那名朋友從冰棒發現自己被漏掉了,從此變得冷漠,友誼破裂。她說一開始真的沒想那麼多,因為這個經歷,使用冰棒時得小心翼翼,提醒自己某些時候要關閉定位。

端傳媒採訪的所有受訪者都表示,他們曾使用過凍結、模糊功能,少數則是短時間或永久刪除了這個軟體。

為了融入同儕,林秀芸應付式地接受同學的好友邀請,「不熟的同學就是先加了好友,再凍結就好」。陳詠婷也說,先加了同學當好友,後來不熟了,就會刪除對方,也有人因為去夜店、去男友住處過夜怕被發現,短暫關掉定位。陳詠婷強調,只有在心情不好時,會覺得冰棒侵犯她的隱私,「心情不好就是不想被看到在哪裡,所以會對所有好友開啟凍結功能」。

查理最終決定刪除冰棒的關鍵原因是,發現一名女網友不斷追蹤他的位置,第一次他以為真的是巧遇,第二次發現不太對勁,後來查理凍結女網友後,位置只會顯示在凍結的最後一個地點,她到了那裡,傳訊問說:「你是不是在我附近?」查理這才證實心中的懷疑。

查理說,他雖將個資授權給冰棒,並提供給冰棒上的好友,但他只希望「部分的自己被看見」,沒想到有一天會被跟蹤,冰棒應該要預設關閉定位,等到需要使用才打開,無限制的個資被觀看超越了他能接受的範圍。

台北捷運的乘客。
台北捷運的乘客。

王穎芝與阿蘭的關係既安定又焦慮,「因為有足夠的信賴關係,我可以跟阿蘭共享定位,但我真的沒辦法接受跟家人、一般朋友、同事使用,太不安全了,很焦慮,被同事知道我下班後去哪,很奇怪。」阿蘭卻可以大方的跟車友、同事甚至是主管共享定位。

去年有一次,王穎芝與阿蘭在大吵之後,王穎芝氣到刪除了冰棒,「他看到我消失了,很難過,某種程度,我在他的世界中不見了。」她一開始認為,出去散步跟刪除冰棒是一樣的事,都是「出走」。後來才發現,這對阿蘭來說不一樣,散步還看得到足跡,刪除就消失了。王穎芝認為,這可能跟刪除臉書好友是類似的道理,同時散發「我現在不想跟你聯絡」以及「求關注」兩種訊息。

凍結、刪除行為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有些話沒說出來。」蘇益賢指出,有些話不好表達,甚至有些人難以表達自己不開心,透過科技方式的封鎖算是一種迂迴的溝通方式,表面看起來是冷戰,但其實他們需要的是開啟對話。

工具只是輔助,蘇益賢再次強調,重要的是,使用者要去討論,為什麼要使用、想要獲得什麼、一段關係中哪些部分沒被滿足?他說:「現在的通訊軟體這麼多,不斷的加上新的溝通工具,是不是代表其實溝通不夠?我認為現在很多人缺乏的是面對面、充份地溝通。」他指出,冰棒帶來的問題,只是充分展現了不同關係中,彼此信任、獨立與親密之間的衝突。蘇益賢拋出問題反問這些使用者:「用定位獲得的安全感是真的嗎?你要相信對方說的話還是定位?」

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林秀芸、Sandy、妮可、吳怡婷、查理、阿蘭為化名。

讀者評論 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Solomo使用行为与孤独感、幸福感的研究,我觉得还可以再深入做下去…

  2. 10年前研究solomo,现在看来也很具有探讨价值…

  3. 第一次聽到這個軟體,原來已經這麼普及,學到一課了。

  4. 有趣。
    Dark Mirror 的劇情。

  5. 很有意思的文章,謝謝端